世界歷史之古羅馬帝國從崛起到沒落

公元前400年意大利北部地區突然出現了一群高盧部落長驅直入,到公元前390年時挺進到距羅馬城十公里的阿里亞河邊,隨後闖入羅馬火燒羅馬城,七個月後羅馬人被迫投降,並交出一大筆贖金後撤兵。儘管高盧人摧毀了羅馬城,但是羅馬人的精神比城牆堅固得多,恢復元氣之後繼續對外擴張。幾經挫折後羅馬將意大利中部的坎佩尼亞地區收入囊中。羅馬人在控制了北部和中部意大利後,開始向南部意大利發起進攻。南部意大利小國林立,多為希臘移民所建。

他林敦是斯巴達人的殖民地,與希臘本土有較多聯繫,公元前275年羅馬人終於擊敗皮洛士,公元前272年,他林敦被迫投降,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除波河流域外,意大利的其餘部分都落入了羅馬人手中。經過一百多年的對外戰爭,羅馬終於征服了意大利,但是羅馬並沒有將它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根據被征服地區的各種不同情況,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依靠各部落和各地區社會上層對意大利進行治理。這種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確實保證了羅馬後方的穩定。

世界歷史之古羅馬帝國從崛起到沒落

羅馬征服意大利後,繼續向西部地中海發展,與迦太基發生了衝突。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人與迦太基人之間發生了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淪為羅馬的附屬國。羅馬共和國如日中天,大約同時羅馬又在東部地中海開闢了新的戰場,羅馬先後征服了希臘的馬其頓和敘利亞、塞流古王國,把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地區囊括到自己的版圖。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徹底征服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凱撒征服了山外高盧,凱撒的繼承人屋大維擊敗政敵安東尼和埃及女王的聯軍,滅亡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羅馬共和國鼎盛時期疆土西起英格蘭北部,東至亞美尼亞山區,敘利亞沙漠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南達撒哈拉沙漠,北到萊茵河、多瑙河和北愛爾蘭高地。所轄人口約5400萬,龐大的地中海完全成了羅馬的內湖。

世界歷史之古羅馬帝國從崛起到沒落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共和國由於內部矛盾激化,統治階級爭權奪利而發生大規模內戰。公元前73年意大利本土發生了舉世聞名的斯巴達克斯奴隸大起義,他們成功地突破羅馬軍隊的封鎖線,轉戰南北,嚴重威脅到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起義者們雖最終倒在了血泊中,但羅馬的奴隸主們已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羅馬的同盟者意大利人因不滿羅馬的統治,要求享受平等的公民權。於公元前91年爆發了同盟者起義,羅馬共和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在海外不甘心屈從於羅馬統治的附屬國家伺機蠢蠢欲動。

世界歷史之古羅馬帝國從崛起到沒落

羅馬共和國晚期,羅馬人不再依賴那些選舉產生的時常變動的行政官員。而是依賴那些手握重兵的軍事將領,馬略、蘇拉、龐培、克拉蘇、凱撒等軍事強人應運而生。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漸漸落入他們的囊中。公元前87年馬略政變,秦納以執政官身份實行獨裁。公元前81年蘇拉被宣佈為無限期獨裁官,建立軍事獨裁統治。公元前60年至45年羅馬出現了凱撒、龐培、克拉蘇前三頭的統治局面。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獲得終身獨裁官頭銜。初步奠定君主制政體的模式。凱撒死後政權落入安東尼、屋大維、雷必達後三頭手中。最後屋大維打敗所有競爭對手,結束內戰,以元首名義在共和制外衣的掩蓋下實行君主制統治,羅馬共和國在內憂外患重壓下黯然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