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元代窮步黷武、重賦苛役、民不聊生、人煙斷絕,多股農民起義中,朱元璋有勇有謀,善於組織指揮,對不少有抱負的知識分子有強烈的吸引力,其中,李善長最終選擇了朱元璋,輔佐其攻城掠地,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信任和重用,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一功臣、第一謀士、明太祖朱元璋親家的李善長,遭受被夷三族的滅門之禍,到底發生了什麼?性格、人性和和歷史大趨勢的交錯過程中,到底是誰在主宰個人命運?本文與大家一起探析李善長的從輔佐、信任到被猜忌,繼而誅殺的末路人生?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李善長

輔佐:李善長投奔朱元璋,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李善長,生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安徽定遠人,史料未記載其家世情況,對他投奔朱元璋前的情況簡單描述為:喜歡法家理論,行為處事,公允合情,並被鄉親推行為祭酒(負責一種民俗舉辦的人)。

恰逢元朝末年社會動盪時,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李善長避亂在滁州東山下,希望投靠明主。而他認為,朱元璋率領的軍隊在眾多起義軍中,符合自己的要求,比如,軍紀嚴明,不貪圖財物、女色,深受老百姓的愛戴,應有大前途。

國用以健康,形勢極好,站穩了穩步發展,擴充地盤,不貪子女玉帛,多做好事,得到人民支持,建立功業不是難事。元璋聽了極高興。——吳晗《朱元璋傳》

對於朱元璋而言,隊伍普遍文化層次均不高,急需人才。朱元璋深知人才是取勝倚仗,要想走得遠,必須廣招有賢之士,以禮相待、委以重任。至正十五年(公元1354 年),當朱元璋的隊伍打到滁州附近,李善長前去投奔。

李善長對朱元璋說,秦末大亂,布衣出身的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用,用了五年的時間就成就帝業。現在天下大亂,你若以劉邦為榜樣,天下就是你的。

換句話說,你得重用我這樣的有才人,我幫你一起打天下,得帝位。

兩人一拍即合,乾柴烈火,開啟朱李兩人的蜜月期,李善長也履行他的承諾,盡力輔佐朱元璋打天下。

四方戰鬥何時定乎?”對曰:“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稱善。

——《明史·李善長傳》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影視劇劇照

李善長看人準、也能堅持,在朱元璋還不夠強盛時投資朱元璋,這讓朱元璋也比較疑惑。

這時 風頭正火是朱元璋的老丈人兼上級郭子興,而且郭子興見不得自己女婿朱元璋強大,兩人鬧的不可開交。

朱元璋有意考問李善長,為什麼你不跟他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李善長表示堅決不離開朱元璋,這個選擇讓朱元璋很感動,這是他們長期在一起戰鬥的感情基礎。

在低谷或低位時的幫助,尤同雪中送炭,其作用遠遠大於錦上添花。

自此,朱元璋將李善長視同為心腹、左膀右臂,並升其為參謀,參與決策制定。李善長在朱元璋稱帝之路上四個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一,後勤供應保障,穩定了大後方。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朱元璋和李善長扮演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的角色。朱元璋外出征戰,李善長留守後方,負責後方的統一調度,轉運糧草。

此外,李善長給朱元璋建議,不能總是徵老百姓糧食,我們的隊伍得自力更生,在其建議下,在大後方恢復農業生產,並分派諸將開荒墾地,用生產量決定賞罰,且耕且戰,老百姓負擔減輕了,更加擁護朱元璋起義軍,這樣大後方才能更加穩定。

前後自將征討,皆命居守,將吏貼服,居民安堵,轉調兵餉無乏。

———《明史·李善長傳》

第二,嚴於整頓軍紀,深得人心。

這是朱元璋農民起義軍區別於其他隊伍的關鍵一點,朱元璋每攻下一座城池,就由李善長去善後,四處張貼禁令——取下城子、不燒房子、不殺百姓、禁止士兵侵擾百姓

。就這樣,每到一個地方都得到當地老百姓的擁護,在贏得好名聲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青壯年加入起義隊伍,隊伍像滾雪球一樣壯大。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劇照

第三,甘當萬金油,識別將士和調和諸將關係。

越來越多前來歸降的將士良莠不齊,心思各異,朱元璋將甄別的工作交由李善長,他負責傳遞朱元璋意圖,起到了朱元璋與投降將士之間橋樑作用,也有效得降低了他們的顧慮,將他們納入到朱元璋麾下。

此外,對相互不服氣的將士,在朱元璋授意下均有李善長斡旋調解,營造良好的隊伍和諧氣氛。

從這個方面,李善長是有識人之能,不愧為一代萬金油。

從下滁州,為顧問,預機畫,主饋餉,甚見心腹。

——《明史》

第四,小試牛刀,開展經濟和政治改革。

李善長不僅擅長人事關係、後勤保障,還對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比如制定了鹽法、茶法、錢法、漁法等,事無鉅細,對戰爭後方的經濟發展有較大幫助。

在建立大明王朝前進的道路上,李善長心甘情願的輔佐他的主子兼伯樂朱元璋,同心同德,出謀劃策,為開創大明王朝功不可沒。

這是朱元璋登基稱帝后,將李善長供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的主要原因。

王從容謂群臣:“孤以布衣起兵,與李相國里居最密邇,徐相國及他大將軍亦不過百里,不自意吾鄉人鹹在廷股肱。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李善長

信任:朱元璋倚重李善長,建設大明王朝

1368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史料記載仍說明朱元璋此刻對李善長非常倚重,暫未見卸磨殺驢的想法(又有一說,在建國初期必須依賴這些老傢伙,個人比較傾向這個說法),可能是依賴習慣了。

朱元璋任命李善長為左相國,主持朝廷日常事務,建立各種制度,甚至在朱元璋前往汴梁考察期間,特許李善長全權處理朝廷大事。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以太師、左丞相的身份,被封為韓國公,居六公之首,還特別贈送“免試鐵券”,此劵可以免李善長本人二死,可以免兒子一死,以報李善長的功勳。只是,最終這免死鐵劵也未能免得聊李善長一家任何一人,其解釋權最終還得歸朱元璋本人。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免死鐵劵

李善長,定遠人,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食祿四千石,賜鐵券。其文曰:朕聞古之帝王,成大業者,實由天假英賢以輔之,故威德加於四海而天下定矣。朕起自草萊,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居群雄肘腋間,未有定期,而善長來謁轅門,傾心協謀,從渡大江。於是定居建業,威聲所至,無不來附,不一二年間,集兵數十萬,東征西伐,日不暇給。爾獨守國,轉運糧儲,供給器仗,未嘗缺乏。況剸繁治劇,和輯軍民,無有怨謠之言。此上天以授朕,朕獨知之,其人人未必盡知也。昔者漢蕭何有饋餉之功,千載之下,人皆稱焉。比之於爾,蕭何未必過也。今天下一家,爾年已高,朕無以報爾,是用加爾爵祿,使爾子孫世世承襲。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禮,茲與爾誓,除謀逆不宥,某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勳。於戲!慎終如始,以仁義忠孝訓及嗣人,必圖後輔,與國同久。庶不負爾之前勞,豈不偉歟?

——免死鐵劵內容

洪武四年,李善長患病在家,自覺多日未上班,心有不安,嘗試上書“以疾致仕”。實際上一為表忠心,二是試探。他沒有想到,朱元璋立即批覆退休請求。

這一年,李善長以非常體面的退休方式退休,交出了左丞相之職。

不在江湖,到處都有其身影,這才是高手。李善長離開了朝堂,對朝堂的影響力依然沒有減弱,比如推薦了代言人胡惟庸,也就是後來胡惟庸案的主角。

洪武七年,李善長弟弟李存義提升為太僕寺丞(從六品上)。

洪武九年,李善長的兒子與皇帝臨安公主結婚。

洪武初期,李善長急流勇退,從表面上一直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寬容和庇佑,這是其他與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不能企及的(基本走光了、殺光了),與李善長結為親家或有緩和關係的想法,但是對於朱元璋而言,這個曾經幫助他的人,可能還存有一絲不忍。

洪武初期是他們相互信任階段,在黑暗來臨前的一些光亮,只是他們都知道很快都將被黑暗淹沒。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李善長 影視形象

猜忌到誅殺:矛盾重重,最終誅殺李善長、夷其三族悲慘結局

洪武初期,李善長就遭受很多非議,被御史反覆彈劾,樹大招風,更何況,李善長在退休後依然左右朝政,呼風喚雨。彈劾雖然不能傷害其根本,但在朱元璋看來無所謂空穴來風,心裡慢慢有了想法,猜忌起來。

洪武十三年前的朱元璋一直在倚重功臣,誅殺李善長的行動讓人費解。就此事後人也做了爭論,一是李善長已退休多年,即便在朝廷有黨羽估計差不多也被朱元璋給剪除差不多了。二是李善長的過錯好像也不大。三是李善長已到76歲了,風燭殘年,折騰不了幾年了。四是李善長也算是皇親國戚了。五是李善長本就是朝廷重臣,根本就沒有必要幫助胡惟庸造反,他這麼聰明人不會做這樣的事。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朱元璋影視劇

實際上,據史料研究,他們之間為什麼從最初的信任到猜忌,繼而殺戮?

猜測原因1: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大明江山,為接盤子孫掃清障礙。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個身份是皇帝,第二個身份是即將繼承他帝位孩子的父輩;第三個身份才是與李善長等功臣一起打江山的夥伴。

當前兩個身份與第三個身份發生矛盾時,第三個身份涉及到到所有人都是拋棄的。

為了鞏固江山,猜忌貪權的朱元璋,一直未放鬆對身邊人提防之心,尤其是長子朱標太子生性懦弱,朱元璋擔心朱標駕馭不了這些鬼精鬼精的文臣武將。

對與年紀越大的朱元璋而言,考慮身後之患才是最重要的事。殺掉他們就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後來轟轟烈烈的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恆案等,除了政權穩定的要求外,還隱含了為自己的子孫掃除障礙的想法。

所以,待政權穩定後,這批功臣可以被替代的情況下,朱元璋對這些功臣潛在的威脅進行再次評估,他認為危險值很高,這導致了對他們的態度從信任到疏遠、再到大開殺戒。

猜測原因2:李善長的淮西功臣圈缺乏退隱後老實本分的直覺性。

人得意就易忘形,李善長的淮西功臣圈在得到功勳後的作為令人不齒。

拿李善長本人來說,在擔任相國期間,凡是與自己有政見不一的均排除在外,甚至在退休後,仍使用資源把與自己關係親密的胡惟庸推薦到中書省。

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

李善長與太祖結成兒女親家後,被汪廣洋抓住把柄,上疏道:“狎寵自恣,陛下病不視朝幾及旬,不問候。駙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這舉報有點膚淺了,說陛下生病了十天不上朝,李善長不聞不問,還有他的兒子,也就是當朝駙馬有六天沒有上班,被叫到大殿上,還不認錯。對於以前他們的關係而論,這算什麼事?不過這奏摺又一次勾起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朱元璋遂將李善長的俸祿削減,以示警告。這大概是李善長命運的一次轉折。

其他的與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功臣,封官加爵,成為新的統治階層,驕橫跋扈。比如湯和不守法禮,嗜酒妄殺;廖永忠曾派人探聽朱元璋的封爵旨意;郭英擅自殺害平民;薛顯殺害胥吏、馬軍、火者,甚至殺害天長衛千戶吳富以奪其繳獲的牲口。……數不勝舉。功臣的親信、家人等人也無視法度,倚仗權勢欺壓百姓、橫行鄉里,儼然成為一方霸主。

實際上,這些都在給朱元璋敲響了警鐘,當初跟隨他的人現在都在變質了,在政權的長治久安面前,這些人必須要除掉。

以上兩個原因將曾經的朱李組合從信任打入了猜忌的深淵。

洪武二十三年,即胡惟庸被殺十年後,胡惟庸的案又被掀起,因為朱元璋認為胡惟庸“謀反”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要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主使人。

這個幕後主使人早就安排好了——李善長。

明史專家吳晗已考證清楚,所謂胡惟庸的“謀反”子虛烏有,更談不上幕後主使人了。只是,皇帝想要誰死,誰就得死,罪名好辦,隨便安排。

事實真相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皇帝想要世人看到的事實真相是什麼?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被賜死,連累全家七十餘口,僅公主駙馬未被治罪。朱元璋並未作罷,將李善長的罪行作《昭示奸黨錄》,公佈於全天下。

昔日的戰友,現在成為奸黨,風水輪流轉。

輔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什麼不得善終被誅殺

影視劇形象

結語

在李善長不得善終案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李善長被殺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而炮製冤案的執行者卻是詹徽,《明史》對詹徽的評價為:“ 性險刻。李善長之死, 徽有力焉。” 他出任左都御史期間,在朱元璋的授意下,炮轟李善長,在李善長及其家七十口全部被殺後,爬到了左都御史兼吏部尚書的位置,兩年後加封太子太保。

這不是一個聰明人。

朱元璋的工作理念是:可用也可殺,給予的都是可以收回來,李善長就是詹徽的“楷模”,登上太子太保位不到1年,朱元璋卸磨殺驢,將詹徽及其子一起殺掉。

但須知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要知道我們這位皇上可不是省油的燈,高興時他可以把你捧上三十三層天,但也能一夜將你打入十八層地獄。——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洪武二十六年,此時太子柔弱早死,皇太孫年幼,朱元璋擔心自己一旦駕崩,滿朝功臣誰能不起野心?也許自己打下的大明江山要被改朝換代。於是,朱元璋又興起“藍玉黨案”,不惜誅殺一起創業的功臣。

在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期間,誅殺功臣是其工作內容之一,李善長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其全族被滅的箇中原因, 既有朱元璋的猜忌, 也有不夠謹慎,其一生遭遇,或可為後來者戒。只是,不知道在其被斬殺那一刻,有沒有想到當初投奔時的意氣風發。人生不過一場黃粱夢之夢罷了。

-end-

字數|5019個

作者|藍胖說說

圖片|網絡

資料|《明史》、《朱元璋傳》(吳晗)、《論韓國公冤事狀》、《朱元璋與李善長》、《評李善長之死》、《明代開國宰相李善長的末路人生探析》等

鑑於時間倉促,文中恐有遺漏或者失誤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讓我們一起感受一場2000年曆史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