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邓艾就凭那么一点兵力就可以灭掉蜀国?

钰眀


邓艾的偷渡阴平小道的作战,是一次非常精彩的突袭作战,也是魏国灭亡蜀国的关键一战。此战邓艾所部偷渡偷渡阴平,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最终灭亡了蜀国。从表面上看是邓艾所部灭掉了蜀国,其实并不是如此,这个说法严重忽略了钟会领导的十多万魏军的作用。


公元263年八月,独揽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大举伐蜀,这一次灭蜀之战,魏军集结了三路人马:邓艾率兵三万人牵制住在沓中屯田的蜀军主力、诸葛绪率三万余人切断蜀军的退路、主帅钟会则率主力十余万人,趁蜀军主力被牵制的机会,攻汉中然后直取成都。

魏军的军事部署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在战争的初期,邓艾和诸葛绪有效的牵制了姜维的蜀军主力,使得钟会大军可以迅速的攻下空虚的汉中。蜀国在得知魏军大举入侵的消息后,立马做出来相应的对策,派遣廖化、张翼等北上支援姜维。姜维凭借其精湛的战术也迅速的摆脱了邓艾和诸葛绪的追击,在汉中已经失守的情况下,只能集结其所以军队防守险峻的剑阁,暂时的稳定了前线的形势。

魏军尾随着姜维,主力云集于剑阁,但是由于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魏军钟会无法攻下,又由于运粮的困难导致魏军军粮不济,主帅钟会此时已经萌生了退意。蜀军其实此时已经距离胜利很近了,在坚守一段时间魏军就有可能因断粮而退兵。但是邓艾偷渡阴平的计划最终使这次伐蜀之战,以魏军的胜利而告终,蜀国在军队主力并没有彻底丧失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



邓艾在偷渡阴平时,是要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因此他是不可能带领太多军队的,就是这么少的军队最终灭掉了蜀国,邓艾除了这个计策十分优秀外,还有什么原因呢?。邓艾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功靠的是两点:一是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在剑阁与姜维带领的蜀军主力相对峙,而无法抽出力量来加强成都的防守力量。二是蜀汉后方君臣太过于胆怯懦弱,抵抗的决心和意识都很缺乏。


浮沉的历史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邓艾走阴平小道出奇制胜,用了数千人马就降伏了蜀汉,完成了钟会十万大军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难道蜀汉真的是纸糊的吗?

邓艾剧照

第一、派系斗争,蜀汉人心浮动

其实,当时蜀汉的情况和纸糊的还真差不多,整个蜀汉帝国,只有姜维在为刘阿斗卖命。诺大的帝国,人心浮动。在刘备入川建立蜀汉时,刘备集团分成两大派,一为中原派,其中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良,魏延等等,一方为西川派,以法正李严为代表。

虽然刘备打仗不行,但是在朝堂上搞平衡,他是一个高手,把这两方面人才安排的妥妥当当。尤其是西川派的当地人士,在朝堂上,很有影响力。所以在当时西川人士,对于刘备这个外来政权有一定的归属感,所以刘备集团在整个西川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诸葛亮的掌权而发生变化。诸葛亮作为中原派的老大,自然在用人方面倾向于自己派系的朋友,这也能解释了他为什么不顾刘备的再三劝说,而坚持在街亭使用马良的小弟马谡了。

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派系的人谋福利,賺功劳。而西川派的带头大哥李严,虽然同为顾命大臣,但是在诸葛亮的强势之下,被迫靠边站,最后甚至还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整个西川派的人物,在诸葛亮执政期间,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是逐渐淡出的权力中心。

直到诸葛亮去世后,中原派人才的凋零,才逐渐进入了朝堂,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的上升空间被关闭,这使得这些西川豪强大族们,对于蜀汉帝国产生了强烈的离心性。对于由诸葛亮主导的这个外来政权,认可度大幅降低。

所以等到邓艾军马出现在成都,这些官员立即制造舆论,鼓吹怂恿刘阿斗投降。而在前线拼死抵抗钟会的姜维恰恰就不是本地人,他属于投效蜀汉的中原派人士!

第二、在于蜀汉国力的衰弱

刘备夺取汉中,关羽发动荆州战役,水淹七军之后,许昌震动,这个时候的刘备集团实力达到了鼎峰。但是,随着大意失荆州,以及随后的夷陵之战。一方面蜀汉帝国实力大损,另一方面失去了南北对进夹攻曹魏的荆州跳板,整个国家只能龟缩在蜀中,国力恢复缓慢。

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耗尽了蜀汉帝国最后的能量,损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一个90万人口的国家,常年维持着一只人数不下十万的军队,这将给财政带来多大的困境?

所以,蜀汉帝国的综合国力,在那时已经非常差了,作为首都的成都也只有诸葛瞻率领的一支精兵而已,在阴平小道的尽头,那支防备敌人偷袭的军队也因故被裁撤了。邓艾所需要做的,就是击败诸葛瞻,踹开横在成都面前的一道木栅栏而已。

总结

邓艾的军队,出其不意的走阴平道,恰巧避开了主张死战的中原派姜维,利用蜀汉国力的空虚,剑指成都,成就大功业,有侥幸,也有必然!


历史评说


怎么说呢,邓艾运气太好+刘禅阿斗太蠢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进攻蜀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阴平道是通往成都的,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李白《蜀道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是没有道理的,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属于奇兵,蜀国也没有人想到邓艾会从这条路走。

阴平过后面对的就是涪城,而此时的邓艾军队,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涪城守将是个正常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可以团灭邓艾。结果,涪城守将马邈看到邓艾“神兵天降”居然直接投降了!这简直是天助邓艾。于是他借涪城修养生息,准备面对下一个对手: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得知邓艾来袭的消息,就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黄崇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但诸葛瞻犹豫不决,错失良机。黄崇因为诸葛瞻不接受自己的意见大哭。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但没有好好利用地形,以逸待劳,反而主动出击,结果被邓艾打败,诸葛瞻父子兵败自杀。虽然智商堪忧,但可敬满门忠烈。

接连攻克了涪城和绵竹,成都完全暴露在魏军面前。其实,邓艾只是孤军深入,虽然打到成都,但没有援兵和补给,而成都城内尚有十万士兵,只要阿斗能够坚持防守,等到姜维率军来救,还来得及。然而后主阿斗一听说魏军兵临城,见状开城投降,至此蜀汉灭亡。

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灭蜀之战确实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著名战役。但能取得成功,除了邓艾的奇谋外,蜀汉自己不争气也是一个原因。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立删,谢谢合作!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希望给在下点一个赞,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山居不记年”,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山居不记年


1、邓艾出奇兵,从小道翻越秦巴山区,突然出现在成都平原上。

2、刘禅宠信奸佞小人,蜀国政治昏暗,武备松懈。

3、蜀国能战之军由姜维统率,姜维怕奸臣陷害,率军在沓中驻防,但当姜维得到魏军入侵的消息时,已来不及回防。


跪射俑


三国魏、蜀、吴中,最先灭亡的便是国力最为弱小的蜀汉。不过,蜀汉的灭亡是非常带有偶然性的。在魏国伐蜀大军难以前进的关头,邓艾另辟蹊径,从满是悬崖峭壁的阴平道偷渡,来到了成都平原腹地,随后直取蜀汉的都城成都,刘禅开城投降。

那么,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道是现在的哪里?它的地势到底有多险要呢?

魏景元四年(263),钟会领十几万军队,邓艾、诸葛绪各领三万余人,共计约二十万大军杀向蜀汉,但邓艾的主力部队在摧枯拉朽般攻下了许多城池后,被姜维阻挡于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剑阁,无法前进。

于是,邓艾向主将钟会上书道:"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建议,直接从阴平的小径绕道到剑阁西部百里处,那里离成都大约三百多里,可以派遣奇兵直接闯进蜀汉的腹地。作为主将的钟会虽然觉得这一计谋实现机会非常渺茫,但反正不会伤害他手下的主力军队,何况,邓艾要是在这一行动中丧命,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