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之前聽一個同事經常調侃說自己,“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保溫杯裡泡枸杞”。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他40歲出頭的男性,體型偏胖,保溫杯裡天天泡枸杞”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得了糖尿病。看書上說枸杞可以降糖,就天天泡。

那麼.......

枸杞真的可以降糖嗎?

枸杞有什麼神奇之處?

每天要最多能吃多少?

枸杞怎麼吃降糖?

帶著這些疑問,我很想分享一下枸杞,這個被載入《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寶貝。

枸杞營養檔案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歸肝、腎經。

【營養成分】枸杞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歲卜素、煙酸、甜菜鹼、鈣、磷、鐵、β-谷甾醇、酸漿果紅素、亞油酸及14種氨基酸等。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糖關鍵詞:枸杞多糖

1、枸杞多糖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

促進胰島素的利用程度,使血糖充分轉換成能量,供人體所需,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2、修復受損胰島-β細胞

不管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都可能會存在胰島細胞受損的情況,當發病嚴重的時候,好的胰島細胞已經所剩無幾,飲食如果高脂肪高糖飲食的話,會讓胰島天天加班加點幹活,去幫助糖類代謝,只會損傷越多,惡性循環。

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可以修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

3、枸杞多糖有增強機體免疫的功能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糖尿病患者只有把免疫力提高了,有助於更好的預防併發症。

糖關鍵詞:枸杞色素

枸杞色素是枸杞籽的重要生理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胡蘿蔔素、葉黃素和其他有色物質。

枸杞籽色素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預防和抑制腫瘤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比如後期會視力模糊,甚至是白內障,胡蘿蔔素在人體可以轉換成維生素A,維生素A、葉黃素都是維持正常視力所必須的營養。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啦啦啦,你們這個時候有沒有想到深色的食物,比如黃色、橙色、紅色、綠色的蔬菜,我們經常說做人要“好色一點”。

那說的就是飲食,因為這一類深色蔬果含有的維生素和植物化學成分會更豐富,特別是糖尿病的患者更要“好色一點”(嘻嘻,是不是暗自竊喜呢?)

胡蘿蔔素是枸杞色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作為維生素A的合成前體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食譜降糖食譜

1.枸杞小米粥

材料:枸杞子20克,小米20克,燕麥米20克,大米20克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做法:

1)將枸杞子和大米、小米、燕麥米洗淨,枸杞浸泡15分鐘,小米、燕麥米浸泡30分鐘;

2)鍋置火上,倒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大米、小米、燕麥米,燒開後轉小火熬至粥將熟,加入枸杞,熬至米粒熟爛的稠粥,每日1劑,分2次服用即可;

2.枸杞牛肉

材料:牛肉100克,枸杞子20克,雞蛋1個(約60克)。

調料:蔥段、薑片、鹽、澱粉、花椒粒、料酒、清湯、醋各適量,植物油10克。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做法:

1)牛肉洗淨,切塊;雞蛋磕入碗內,加澱粉攪成糊,放入牛肉上漿;

2)枸杞子分成兩份,一份水煎煮2次,提取濃縮汁液30毫升,另一份洗淨蒸熟;

3)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溫燒至五成熱,放入漿好的牛肉塊炸至金黃色;

4)取小碗,加清湯、鹽、料酒調勻,做成調味汁;

5)將蔥段、薑片、花椒粒、蒸熟的枸杞子放入大碗內,炸肉塊放在上面,淋上調味汁,送入燒沸的蒸鍋蒸30~40分鐘;

6)取出,將肉塊盛於盤中,挑去原湯中的蔥段、薑片、花椒粒,倒入鍋內,加醋和枸杞子濃液汁攪勻,將湯燒沸後淋在肉塊上即可。

《營養小貼士》

枸杞每天適宜吃多少?

枸杞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小劑量,長期服用”。

雖然枸杞提取物有降糖作用,可是枸杞成品的含糖量還是不低的,不可以因為其有降糖作用而一次大量服用。

通常,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g左右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每天能吃30g左右。

被載入《中國藥典》的枸杞,可以降血糖嗎?

糖主最後囉嗦兩句。

1、糖尿病,每個人對同一種食物的耐受性是不一樣的。

2、我們不能過度依賴任何一種食物,飲食營養均衡食物多樣才是根本。

飲食要講究“科學”,有營養師的指導就最好啦 (哈哈,此刻,是不是覺得很需要我呢,我一直都在哦❤❤)

枸杞食用宜忌

1)脾虛洩瀉的人禁食枸杞;

2)感冒發燒期間不要吃枸杞;

3)枸杞性溫,患有高血壓、性情急躁及大量攝取肉類導致面泛紅光的人最好不吃枸杞。

一人懂營養,家家更健康,感謝你得聆聽哦。

我說完啦,希望“保溫杯裡泡枸杞”的那個人是你,最美是你,最健康是你......

-End


我是註冊營養師-李婷,,,帶著情懷死磕營養(好難┭┮﹏┭┮)做營養科普,我太“南”了,還好有你在聽我說營養,營養的路上有你更溫暖,謝謝你為我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