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黃豐橋鎮寶寧村位於酒埠江旅遊風景區中部,境內崇山峻嶺,山迴路轉,樹木蔥鬱,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攸河貫穿東西全境,省道S339沿江而行,交通便捷,生態宜居。有享有“北有少林,南有寶寧”之美譽的佛教聖地寶寧寺、“湖南第一沉水樟”、將軍故里等文旅資源;有天然漁場、楊梅樂園等遊玩場所,是旅遊休閒之福地。

“曹洞祖庭”寶寧寺,原名保寧寺。是一所融宗教文化、旅遊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歷史大觀園,坐落在攸縣黃豐橋鎮寶寧村聖壽山麓,距縣城50公里。聖壽山的五股側峰狀如“五虎”,從寺院後山飛瀉而下,龐大的殿宇建築在“五虎”匯聚的腳趾之上。寺院坐西北朝東南,左有象鼻山伸展,右有馬鞍嶺倚峙,前隔鳳凰臺與蓮花峰相對,後依聖壽山為大屏嶂。整個殿宇像一顆大明珠,嵌鑲在眾山環抱之中。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寶寧寺外景

公元751年, 開山祖師曠長髭從南嶽石頭和尚得法後,在聖壽山後山頂的空王臺開闢保寧佛場,長髭及其法嗣石室、法孫勇三世蟬聯在攸縣弘揚佛法,一時名聲大振。公元808年,石室和勇禪師將佛場從山頂搬至山麓,建成禪剎,命名“保寧寺”。唐末五代時,楚國王馬殷禮聘勇禪師赴長沙創建開福寺。值勇禪師120歲時,楚王賜勇禪師“聖壽”號,將所住山賜名“聖壽山”。

唐宋時寶寧寺事業中天,一度成為佛教禪宗南嶽懷讓和江西青原行思兩系的交往中心,“二莖之交”的聖地。

清初康熙年間,萬峰禪師任住持時,對寺院大規模修復,建殿、堂、樓、閣、臺24座,呈南北兩排三進、東西三層佈局,佔地面積達14畝,寶寧寺被譽為“十方叢林”、“湖湘名藍”、“上湖第一山”。

“保寧寺”,意為“慈恩報國答皇上”。 公元1686年,攸縣知縣餘三奇,為把攸縣“保寧寺”與燕都廣平、陝西西安兩處的“保寧寺”相區別,將攸縣“保寧寺”命名為“寶寧寺”,取“至尊廷祚,國寶昌寧”之意。清同治、光緒年間,滌凡與真常住持,設法募化,盡力修建,復現堂皇,有“名重吳楚”之贊。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民國時期,釋了悟住持進行過兩次維修。解放後,寺產被徵收,僧人返俗還鄉務農,佛像被毀,房屋失修倒塌。“文化大革命”期間,普同塔等設施均遭損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寶寧寺的修復逐步由民間操持轉向官方主持。20世紀末,地方和宗教界人士募集資金對寺院、佛殿、墓塔進行了整修。2003年,攸縣人民政府牽頭組成寶寧寺修復建設指揮部,依同治年保存的模式修復,修復後的殿宇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藥師佛殿、彌陀佛殿、地藏殿、祖堂、禪堂、客堂、藏經閣、僧住樓、居士樓、方丈室、齋堂、議事室、鐘樓等17所,佔地面積約9300平方米。古式建築,瓊樓畫棟,飛簷斗拱,既古香古色,又明亮氣派。昔日的深山明珠,更加亮麗清新。

1995年4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佈寶寧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8月湖南省宗教局正式登記寶寧寺為省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5月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確定寶寧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曠長髭墓塔

寶寧古寺在佛教禪宗發展史上的地位,更令人景仰。開山祖師曠長髭是禪宗六祖惠能的第三代孫,他和弟子石室、雲巖禪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雲巖的弟子洞山良价常來寶寧寺,親近長髭、石室禪師,良价得法後開創曹洞宗,成為宗師。曹洞宗是中國禪宗五大宗派之一。南宋時,曹洞宗禪法傳入日本,得到很快發展,日本佛教徒在尋祖時,以曠長髭為曹洞宗祖師之一予以頂禮膜拜。五代時期編寫的中國最早的佛教史籍《祖堂集》記載:“長髭和尚嗣石頭,在潭州攸縣”,這部史籍北宋初年傳入韓國,被韓國定為國寶。因此曠長髭在日本、韓國的佛教界享有盛名,由他開創的寶寧寺亦以“曹洞祖庭”稱譽。曠長髭和他的弟子石室、雲巖以及高沙彌的傳法語錄載入了高麗版《大藏經》、北宋宰相楊億作序的《景德傳燈錄》,真宗皇帝敕令收入了中國版《大藏經》。

寶寧寺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稱勝。歷代高僧名禪、王侯宰官、社會文人來寶寧寺參觀者眾,諸如五代時徐仲雅,明鄒東廓、蔡槐庭、洪雲蒸,清王夫之、蕭錦忠、左宗棠,民國時期譚延闓以及當代的周玉書、譚冬生、蕭旭初、劉遠節、吳立明、釋聖輝等,他們在此登臨賦詩、抒懷詠志,所題寫的詩、詞、賦、聯、匾額等墨寶,為寶寧寺增光添彩,成為後人遊覽寶寧寺獲得一份美好的精神享受。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為《寶寧寺志》作序手跡

寶寧寺山川靈異,環境幽勝。整個寺院嵌鑲在眾山環繞之中,山高可探日星,地勢可接雲物。山有臺,臺有松,石如缽盂,山如掛鐘,巖巒競奇,水石爭美。千佛巖、空王臺、靈鷲石、鐘山、樂潭等18景,景景清奇幽雅,加上山區適宜的氣候,有“九月煙堤冷,三冬野谷溫”舒悅之感。寶寧寺的山光水色,令人流連忘返。清乾隆年間詩人陳治灼在《訪寶寧寺宗能上人》詩中描述寶寧寺的景色為:“細草迷山徑,鳴泉雜鳥聲;雲排千谷暗,煙簇一林平;梵宇臨流結,剎竿蕩日明。”清進士王純鏳遊覽寶寧寺後,發出“勝地於人似有期”的感慨。

寶寧寺除清代所建規模恢宏的殿宇外,在寺院後山至今保存完好的唐時開山祖師曠長髭墓塔及其他禪師墓塔群、清康熙年間編纂的《寶寧寺志》及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撰寫的序言和清初興建的標誌曹洞宗風的“兼到亭”可稱寺中“三絕”。葉大如傘,花開五指,傳種千年的“觀音芋”、首倡僧眾平等瘞葬的上下兩層、建築奇妙的“普同塔”和象徵禪宗發展史的千年沉水樟,被譽為景觀“三奇”。修復後的景觀:百米文化碑廊,足以詠歎;放生池中巨龜足以觀賞;巨大的石刻“佛”壁,足以崇拜;卓錫泉水清冽甘醇足以品嚐。

神奇的“湖南第一樟”:在寶寧寺院後,聖壽山下腰處有一株沉水樟,據傳為寶寧寺開山祖師曠長髭所栽,樹齡1000餘年,樹高32米,胸徑170釐米,樹圍5米,樹蔭180多平方米,兩徑直上,中間合而連理,古幹虯枝,結盤成蓋,且一樹生出5種不同形狀的葉片,四季蒼鬱,獨成景觀。專家認定湖南境內罕見,喻為“湖南第一沉水樟”。

說它神奇,原因有二: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北京逝世,全國人民處於巨大的悲痛之中。此時的古樟靈性盡顯,與人民同悲傷,與大地同哭泣,綠葉盡脫,成為光禿禿的枯木;而聖壽山的竹林似乎也深受感染,全部脫葉結籽,竹杆枯槁,形成一片氣息奄奄、死氣沉沉的枯黃色。次年春,此古樟、竹林奇蹟般復綠,重獲生機。這一奇觀異事,當地人人人皆知,口口相傳至今。

1982年,當地人見此樹材質好,欲取材製作生活用具,請鋸匠前來砍伐,鋸匠先鋸樹枝,不料樹汁泉湧,瞬間變紅如鮮血,鋸匠傻眼,驚恐萬分,速停砍伐。自此,本地人視為“神樹”護之,再不敢動砍伐之念。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湖南第一沉水樟”

楊梅樂園:2004年,寶寧村倉下組村民陳德康等人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投資100多萬元,在省道S339兩旁的猴形灣山嶺上開發了100餘畝楊樹園。大寒時節便是梅花花季,愈是寒冷愈是開得燦爛,山頂鳥瞰,只見近處一大片灰白的波浪隨著山勢的高低起伏著,極目遠眺,青黛色的山彷彿處於雲霧繚繞的仙境中,既壯觀、又夢幻,令人心曠神怡。端午時節,正是楊梅成熟季節,深紅的楊梅掛滿枝頭,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瑪瑙。不少遊客帶著孩子前來採買新鮮楊梅,由於此園楊梅是果實大肉體厚,肉仁鮮紅細嫩,味道甜脆可口的冬葵優品,因而成為食客們的搶手貨,楊梅園也就成了遊客們體驗採摘勞動、登山觀賞遊玩的樂園。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楊梅樂園

天然漁場:上世紀70年代,在大屋組龍形嶺修建江南電站攔河壩,攸河水自江西省安福縣發端,綿延婉轉數十里,徐徐而至,在此匯成平湖,形成一個天然漁場。湖水碧綠得像一塊翡翠,在陽光照耀下,湖面就像披上了一件金光閃閃的衣裳,瑰麗無比,風光無限。再則水資源未受汙染,魚資源豐富,因而吸引著許多垂釣愛好者來此競技表演。(作者:曾建榮)


“曹洞祖庭”寶寧寺好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