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前兩天,我去看完了最近大火的《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少年的你

自25號上映,這部以“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影片就一直熱度不斷,豆瓣評分8點5的高分好評,僅上映7日,票房便突破8億。一度受到很多朋友的熱議。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影片《少年的你》主要以高考前夕為故事背景,

講述周冬雨飾演的陳念遭遇學校欺凌,

易烊千璽飾演的小混混小北暗中保護她,

兩個缺少關愛的人互相抱團取暖的故事。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影片對細節的把控所呈現出來的真實感,

以及劇情的深度給觀眾帶來的沉思。

看過電影的很多人表示:很壓抑,很真實,觸碰到內心很多東西!

很多家長表示:很心疼裡面的幾個孩子:陳念,小北、胡小蝶、、

而我表示:我內心最同情魏萊。

對,就是魏萊。

影片中,作為“受害者”的“陳念”無疑受到很多朋友特別是家長朋友的同情;

作為被欺凌的對象,原本那麼瘦弱嬌小的她,

原本那麼善良卻又沒有父母保護的她。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陳唸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

媽媽為了供陳念讀書,

經常去外地打工賺錢,留陳念一個人在家。

陳念很爭氣,雖然家境貧寒,學習成績卻一直保持名類前茅。

本來還有一個月就要順利畢業的她,

卻因為同學“胡小蝶”的自殺案而被捲入了校園暴力。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導演說:在《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幾乎一半的表演都是來自她本人身上的東西,而在《少年的你》中,導演和監製給周冬雨給她定下的最大目標就是:“演完之後沒有人覺得她像周冬雨,她要變成陳念。”

周冬雨無疑是成功了的。監製許月珍都覺得:周冬雨的哭就是像個小孩一樣的痛心,面對對方冷酷沒有設防的“校園霸凌”,他弱小的身軀哭的讓人心疼,像錐子一樣扎進人們的心中。

在她被這場欺凌的主導者,班裡的霸頭“魏萊”盯上後。一次次被欺負。甚至在放學的路上,被魏萊和同學圍堵剪頭髮、拍裸照。(你根本無法想象,這是一群青少年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這次後,她終於鼓起勇氣去反抗,她最終想到了請求“陳小北”的保護。

但是不巧的是這一天,剛好小北和一幫哥們抓到警察局,耽誤了護送“陳念”放學回家。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最後陳念在無奈之下剃了寸頭。

在她和小北都剃髮的時候,我哭的稀里嘩啦,

這是一種對面臨絕望後無聲的反抗或無力。

看的讓人心疼,依然如錐子一樣,扎進心胸。如鯁在喉。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或許,對照魏萊給陳念造成的傷害,很多人會很堅定地說:“魏萊”真的該死。“太可惡了!”特別是家長看到後,心裡肯定想要是自己的孩子被這樣欺負後,認為她應該像犯罪分子一樣被判刑,即使死了也是“死有餘辜”等;

可是我卻不那麼認為。

“孩子身上的錯,都是父母的原罪。”

這是我看完電影后最大的感受。

無論是受害的“胡小蝶”還是“陳念”,

他們的悲劇都有父母在身上折射的影子和影響。

“魏萊”雖然是施加傷害的人,

卻也是“受害者”是父母缺失教育,甚至缺乏父母關愛的寫照。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

這些細節有著共同之處,

那就是無論是作為混混身份的“小北”還是殘忍作惡欺凌的“魏萊”,

他們在警局面對警察的拷問:“你希望你的父母看到你這個樣子嗎”的時候,

他們都是憤怒和害怕的,哪怕“魏萊”覺得自己多麼無罪好玩,

試著用謊話來搪塞警察的時候,前一秒淡定自若,

後一秒在被警察提到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就慌了神,方寸大亂,失去了陣腳。

其實他們內心是不希望被父母看到犯錯的自己的,

也不願意最糟糕的狀態被自己的父母看見。

可見,他們內心是因為在乎才有這個反應的。

他們在乎父母的關懷勝過在乎自己的錯誤!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魏萊的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的她,

本應該是一個溫柔得體的大家閨秀。

可實際上,她卻是一個在老師父母面前表現的乖巧懂事,私下拿欺負同學,

來取樂甚至是為了影響父母關注力的一個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她在死前和陳唸的對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她求陳念發過她,不要報警,不能讓他留級,

為這個事,她爸爸都一個月沒和她說話了。

想想這個時候的她內心

是多麼無奈卻又可憐地掙扎地渴望父母的關愛和關注啊。

內心,真誠地同情“魏萊”。

她也是少年,

從某種意義上說,

她也只是個孩子。

她有什麼錯?

如果她的父愛母愛沒有缺席?

如果她的父親母親時刻關注孩子,瞭解孩子,甚至引導孩子?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關注了孩子,就會了解到他們的女兒不是如他們面前那樣的乖巧懂事;

瞭解了孩子,就會在孩子有極端想法的時候加以引導、糾正,

將惡念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是,沒有如果。

最終,我心涼地感受到魏萊用屍體都沒有最終獲得她父母的關注。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深深記得,魏萊的父母得知孩子的噩耗去警局辨認屍體身份時候,

他爸爸的憤然離去,媽媽也因為爸爸的憤怒,簡單悲痛後離開。

當然,這一部分可能是導演刻意沒有展開闡述的部分,

但是那一刻,我更加篤信:

魏萊才是最大的悲劇。

是被他父母深深缺愛而造就的原罪。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他的父母給與她的只是物質生活的綽約,

沒有在她成長階段參與她的成長,更別說陪伴!

家長,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並需要付諸一生時間去探索的學問;

作為父母,首先是生了孩子後給與這個生命呵護、陪伴;

然後再談了解,用時間和歲月日常累積的瞭解;

之後是對ta的保護,不僅是對身體上的保護,

更是應給TA樹立一個溫柔純良的思想建設,

而做這件事情的不應該只是社會和法律,

更應該是父母自己!

《少年的你》看完,我同情“魏萊”

尖鋒教育,快來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