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廣明元年秋,黃巢率軍60萬從容地從採石渡江,再渡淮水,進入河南,直向東都洛陽挺進。十一月,起義軍攻破洛陽,兵指潼關。十二月,皇帝逃奔成都,黃巢率大軍進入長安,居民夾道聚觀。大將尚讓向居民宣告:

“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黃巢進入長安後稱帝,國號大齊,年號金統,任命尚讓為宰相,詩人皮日休為翰林學士,派遣朱溫駐守同州,拱衛長安。又規定唐朝官吏三品以上者停職,四品以下者留任。

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農民政權在長安的正式建立,標誌著起義軍取得了巨大勝利。起義軍長期以來只是流動作戰沒有建設根據地的計劃,這種流寇主義使黃巢義軍僅在長安呆了不到二年半的光景。流動作戰在-定時期之內是合理的和必要的,它使義軍處於主動地位,可是義軍在進軍長安途中,仍是得地不守,甚至連東都洛陽也輕易放棄,結果進入長安後,外地重新被唐王朝和藩鎮佔據,長安變成一座孤城。此時,起義軍又株守一地,不向四周發展,以致所控制的地區僅限於長安附近。

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起義軍對生產及運輸也無所籌劃,幾十萬大軍雲集長安,沒有兵餉,米價漲到每鬥3萬文。超過平常米價幾百倍。起義軍也不乘勝向四川方面追擊徹底消滅唐朝中央政府,使之得以喘息。唐僖宗則在四川命令各藩鎮攻擊起義軍。從前各藩鎮同唐朝中央有矛盾,不聽從唐朝中央的約束;現在各藩鎮為了對付起義軍,則紛紛接受唐僖宗的命令,從四面包圍長安。

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唐僖宗又請來沙陀族李克用兇悍善戰的騎兵隊。起義軍四面受敵,在這關鍵時刻,中和二年,鎮守同州的朱溫又投降唐朝,從內部瓦解了起義軍的戰鬥力。由此種種原因,到中和三年,黃巢只得退出長安,經蘭田東走河南。在河南,黃巢又犯了一個戰略錯誤,領兵攻打陳州300天,失掉了及時向有利地區轉移的機會,唐王朝卻贏得了集中兵力的時間。

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結果黃巢未能攻下陳州,反在中牟縣被李克用擊敗,損失慘重。黃巢敗走山東時部眾喪亡殆盡,終於在泰山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境)自刎而死,時在中和四年夏。至此,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失敗了。黃巢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對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徹底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改變了上地高度集中佔有的局面。詩人韋莊在《秦婦吟》裡說,“黃巢進入長安後,一時“天街踏盡公卿骨”

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就是說,許多來不及逃走的大官僚貴族,都被起義軍鎮壓了。士族地主勢力以及門閥制度、門閥觀念在中國封建歷史上的衰微,是黃巢起義的結果,也是唐末農民起義的偉大功績。這次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起義軍從幾千人發展到幾十萬人,橫掃大半個中國,佔領了唐王朝的統治中心長安,這給唐王朝的打擊是致命的。黃巢起義失敗後,唐王朝已名存實亡,表面上存在了23年,實際上只是空名,全然不能管領藩鎮,政令不出長安。

黃巢大起義雖失敗,但摧毀了士族地主勢力,對社會發展起巨大作用

最後,唐皇被宣武節度使朱溫所制。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昭宗李曄,自立為帝,國號梁,唐朝滅亡。這次起義中農民領袖官號的稱謂,反映了農民階級的均平思想,如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自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均平思想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產物,表明了農民階級對土地高度集中和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極度不滿。均平思想對封建社會中被壓迫階級的影響極大,宋代農民起義就明確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