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齊頃公之野望

晉國以凌厲之勢連續掃蕩,一舉廓清了赤狄在長治晉城一帶的勢力,徹底消除了威脅晉國國家安全的最大隱患。與此同時,他們還打通了通往東部平原的交通線,將其與本部連綴在一起,進一步加強了對這些重要糧食產地的控制。這些來自東方的財富再加上新獲取的土地,為公室提供了不竭的財源,為景公君主的夢想提供了可靠的經濟基礎。

看到這豐碩的戰果,晉景公緊蹙的眉頭不由得舒展開來,從他的眼睛裡也流露出了久違的喜悅。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好的願望總會被一些意外所打斷。正當晉景公準備大刀闊斧開始改革內政的時候,齊頃公又不失時機地冒出頭來,與楚國聯合起來分割晉國在中原的利益。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與晉景公善於隱忍的個性不同,他的對手齊頃公是一個性情十分急躁的人,總是表現出一副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然不知厚積薄發為何物。

晉景公八年郤克出使齊國的時候,齊楚之間的聯盟還未成型,周邊的魯衛兩國也並沒有向其宣誓效忠。在情形還未明瞭的情況下,他似乎就已然把自己當成了天下的霸主,迫不及待地表現出了對晉國的輕蔑態度,而且利劍剛一出手就指向了當時最有名的暴脾氣,顯然太過輕率了。儘管後來他在晉國的壓力之下認了慫,在此後的幾年裡也沒有做出進一步的舉動,但卻明白無誤地向天下人傳達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他齊頃公要向晉國的霸權發起挑戰。

齊頃公一發威,最緊張的莫過於魯、衛兩國。正如鄭、宋是阻擋楚國北上的屏障,魯、衛兩國也是齊國東山再起繞不過的門檻,這是明眼人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因此當齊、楚兩國的使者開始不斷聯絡的時候,魯國和衛國的大夫動動腳指頭都能知道他們下一步打算做什麼。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赤棘會盟

魯、衛兩國有著共同的敵人,但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兩個國家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卻不盡相同。衛國人被晉、齊兩國夾在中間,生存環境逼仄,但卻有一股戰鬥民族的氣質,不僅敢跟齊國人叫板,有時還會跟晉國人掰手腕。一旦跟其他國家鬧了矛盾,衛國人也是不計後果,先打痛快了再說,等別人過來討伐的時候,大不了找個人把責任扛起來,國家的利益還是能夠得到保障。衛國人的這種個性,也創造出了不少職業背鍋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剛剛去世的孔達。

與衛國稜角分明的性格比起來,魯國就多少顯得有些圓滑。魯國與晉、楚兩國相隔甚遠,缺乏借力打力的空間,在獨自面對齊國的時候就極度缺乏安全感,也因此使得他們的外交政策頗有些“賊不走空”的味道(這個比喻當然不夠恰當)。

魯國的一貫宗旨,就是將“抱大腿”政策貫徹到底,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化,也不管城頭的大王旗變成了何等顏色,他都要在遠方找一個保護人——不管你是晉國、楚國,還是後來的吳國、越國,只要你能夠打得過齊國,你就是我的神——哪怕是有一分一毫的時間保護人的位置出現了空缺,都會讓他們感到恐懼。

正是因為有這麼一層關係,當齊國準備要大顯身手的時候,魯國人的感受如何可想而知。因此還沒等齊國大軍來襲,魯國就搶先派人去找楚莊王說理去了。可不巧的是,魯國使者出發時恰逢楚莊王去世,他們在半路上對此後國際局勢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推演後,毫不猶豫地就掉轉馬頭去了晉國。第二年——也就是晉景公十年(前590年)——聽聞齊國又要聯合楚國搞事情,晉魯雙方又在赤棘舉行了盟會商議對策。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魯衛遭襲

晉、魯之間的親密接觸讓齊頃公感到很不爽,於是就在沒有楚國聲援的情況下,悍然出兵侵略魯國北部邊境。隨後又在魯國人的刺激下增兵攻取了龍邑(山東泰安),並長驅直入兵壓巢丘。

看到自己的好兄弟被人給欺負了,衛國人的戰鬥精神迅速被激發了起來,還未等到魯國人求救,他們就已經派出了援軍。齊頃公早就料到他們會有這一出,也提早做好了準備,因此衛國大軍剛剛抵達邊境就與齊軍遭遇,被打了個猝不及防。

齊國大軍來勢洶洶,從衛國東北方向開始一路掩殺,一直到了帝丘西南方向的鞫居(河南封丘)才停了下來,把整個衛國掀了個底朝天。衛國救魯不成,反而自己也深陷齊軍的包圍之中,主將孫良夫在石稷、仲叔於奚等人的掩護接應下撤回到新築城(河北大名),隨後又馬不停蹄地和魯國的臧宣叔一起向晉國求援。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齊軍的這次出擊走位風騷、攻勢凌厲,顯然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其不臣之志也是昭然若揭,這對本就衰微的晉國霸業來說無異於是雪上添霜。饒是如此,晉景公的態度卻依然很曖昧,他不願意助長卿大夫的驕奢心態,更不願意打破自己的既定規程,任由郤克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歷數齊國諸多的罪行,都始終不願出兵。最後實在拗不過了,才勉強撥給郤克七百乘的兵力。

七百乘的兵力在春秋時期已經不算是小數了,不過郤克對這樣的結果卻不甚滿意,或者說他壓根就是對晉景公的態度表示不滿,因此不無傲慢地回答說:“七百乘是當年文公城濮之戰時的戰車數量,當時文公賢明、大夫團結、上下同欲,所以才能夠取得勝利。郤克不才,自知連給先君先大夫提鞋的資格都不夠,更不敢與他們相提並論,所以請求發八百乘。”

這番指桑罵槐的架勢讓晉景公聽了很不舒服,不過他並沒有繼續爭執,最終還是遂了郤克的願,給了他八百乘兵車了事。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郤克入齊

郤克在魯人臧宣叔的接引下,與魯、衛、曹聯軍會合,其時已經是晉景公十一年(589BC)的六月份。齊軍聽說晉軍已至急忙從衛國撤退,在撤到莘地——也就是當年城濮之戰的舊戰場——時被聯軍追上。兩軍前後相望,從衛國撤退的齊軍在聯軍的尾隨下,於十六日抵達靡笄山(濟南千佛山),與齊頃公所率的主力部隊會合後才停下了腳步。

大軍駐紮停當,齊頃公立即就向晉軍下了戰書,說:“君子帶領貴國軍隊屈尊進入敝邑想要跟我們切磋武藝,敝軍雖然不夠強大,但也不敢推辭,願意在明天早晨與各位想見。”

郤克也派使者回敬道:“我晉國與魯、衛本是兄弟之邦,前日裡他們派人來見寡君,說有大國在他們的土地上釋放怨氣。寡君不忍心讓兄弟之國受此凌辱,因此派我們來到大國詢問,同時命令我們不能長期逗留在您的土地上。戰場之上我們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恐怕就不能遵照您的命令行事了。”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齊頃公自是不遑多讓,頗有些傲慢地回覆道:“這次的比武是寡人一直以來的心願,大夫如果應允,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不應允也沒關係,反正咱們遲早是要見面的。”

宣戰流程剛一走完,齊頃公就迫不及待地讓高固前往晉軍駐地致師。這個高固雖然在履行外交使命的時候臨陣脫逃有些不厚道,可在戰場上卻也是勇氣十足。在抵達晉軍營地後,他讓人向營地內扔石頭以吸引注意力,自己則闖入大營抓了幾個戰俘,還搶了一輛晉軍的戰車。回到齊營後,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武以鼓舞士氣,他還把桑樹根系在車上,在營地內來回奔跑呼號,喊道:“如果誰要缺乏勇氣可以來我這裡買,保證讓你取之不盡!”

齊頃公有爭霸之心,郤克有復仇之志,兩個人都有必勝的決心,互相懟起來也是毫不客氣,這麼一來二去,這仗想不打都不可能了。到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雙方的甲士就已經披掛上陣,在濟南西部的鞌(鞍)地列開了陣勢。至此,春秋歷史上晉、齊兩大強國之間的第一場較量——鞍之戰——就這樣在隆隆的戰鼓聲中打響了。

晉齊鞍之戰(四)兩任中原霸主之間的第一次巔峰對決是如何開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