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平洋戰爭連最強大的美國都打日本打的那麼艱辛?

冬天我最帥1


在太平洋戰場上,最讓美軍打的艱辛的當屬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尤其是日軍在沖繩島的近12萬守軍中,超過94%陣亡。當日本失去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和戰鬥機時,還竭澤而漁的使用神風攻擊隊,他們希望給美軍帶來不可承受的損失,以迫使美軍讓步。這也直接導致美國決定在日本本土投放兩顆原子彈,從而加速了日本投降速度。

可以說,如果不是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還不會被完全激活,美國恐怖的工業生產力也不會全速開動。日軍雖然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並很快向西太平洋發起進攻。而讓日軍始料未及的是,中途島海島的完敗來的那麼快,那麼突然,這直接導致日軍喪失在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一同丟失的還有制海權和制空權。日軍只剩下選項,死守島嶼。

美國的攻擊相對比較靈活,不是死心眼的挨個島收拾,而是採用跳島戰術,特別是他們跳過防守相對頑強的島嶼,並通過海、空封鎖的方式來孤立日軍島嶼。但是即便如此,美國攻島戰還是有好幾場要打。首當其衝的就是硫磺島。在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間,美軍陣亡了6821人,而日軍則陣亡了22703人。日軍為了死守硫磺島,他們甚至挖空了折缽山。但是美軍依靠絕對的空、海軍佔據了前期優勢,但是在短兵相接的陸戰中,秉承武士道精神的日軍的確給美軍帶來很多麻煩。

然而總體來講,美軍在對日的犧牲方面,遠不如西線和中國戰場中國軍民的損失。只是相對“金貴”的美國大兵更加不能忍受這種損失而已。


航空之家


我們先看看太平洋戰爭早期,美國為什麼打的那麼艱辛吧

太平洋戰爭早期,也就是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到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之前這半年時間。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方面就非常的清楚日本在綜合實力上遠遠弱於美國,一旦進行正面衝突,難以佔據上風。故而日本為了提高自己將來對美國的戰爭中的勝算,一開始就打算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方針。對美國人的戰爭,日本早在1940年便已有所準備。日本方面在經過了一年多的準備後,便於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的珍珠港來了一場突然襲擊。這導致美國方面措手不及。當時美國在戰略上既要防著西邊的日本,又要防著東邊的納粹德國。而由於美國方面準備不足,一開始就喪失了太平洋海域的主力艦隊,而在廣袤的太平洋上沒有強勁的海軍是不行的。這使美國在戰爭之初十分被動,而日本憑藉其充足的準備和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海軍與實力不俗的陸軍在太平洋戰場佔據主動優勢。

美國在太平洋西部的勢力範圍,包括菲律賓、關島等地幾乎被日本一一佔據。島上的美軍由於戰鬥意志薄弱、訓練不足等因素皆被日本按計劃中的時間擊敗,幾無招架之力。同樣的,與美國站在同一條線的英國、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軍較為順利的佔領。短短半年時間,日本軍隊就控制了幾乎整個東南亞與西太平洋大片海域。


接著,太平洋戰爭中期,美國為什麼打的那麼艱辛

二戰後期,在本人看來也就是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戰到1943年10月這一年多的時間。在這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裡日本人真的對外擴張之路處於由盛轉衰的階段。而在這一階段裡,美國人也漸漸的緩過神來,在對抗日本的戰鬥中,也有了招架之力。

自從珊瑚海海戰以來,日本與美國的大型海戰勝負參半。日本海軍隔三差五的碰壁。不過這一階段日本軍力依然強勁,仍舊讓美軍吃了很大苦頭。日本方面為了穩固自身的優勢,並嘗試進一步擴大戰果迫使美國與其媾和的企圖,日軍與美軍的搏殺變得越來越激烈。

在這一階段中,雙方的歷次海上戰鬥珊瑚海海戰日軍勝、中途島海戰美軍勝、薩沃島海戰日軍勝、東所羅門海戰美軍勝、埃斯帕恩斯角海戰美軍勝、聖克魯斯海戰日軍勝、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美軍勝、塔薩法隆格海戰日軍勝......可以說這一階段日軍與美軍在海上是你來我往,互有勝負。由於美國戰爭機器在1942年底的打開,美國的戰爭潛力開始發揮,雙方的實力的此消彼長,美軍在戰場上逐漸佔據上風。


最後,我們再看看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為什麼還打的那麼艱辛

太平洋戰爭晚期,也就是1943年11月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到1945年9月這將近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日本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窘境。海軍中的許多精銳都在太平洋戰爭的前兩年葬身大海。二後繼的新人又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致使日本海軍實力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得到了一系列的實戰磨鍊,熟悉了各種套路,戰鬥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加之美國戰爭機器的全開,軍艦猶如下餃子一般成批的下水服役。可以說這一時期日本對美國幾乎優勢可言。那麼在這樣的優勢下,是什麼讓美國依然打的那麼艱辛呢?那就是日本的陸軍。

在太平洋戰爭晚期,美國的主要威脅從日本海軍逐步轉變到了日本陸軍身上,因為隨著美軍掌握戰爭主動權,島嶼爭奪戰變成了主要節目。早在1942年夏季至1943年冬季的瓜島戰役中,美國已經領教到了日本陸軍頑強的戰鬥意志和魯莽的作戰戰術。讓當時參加瓜島戰役的不少美軍士兵得上了戰爭綜合症。

在1943年11月吉爾伯特群島戰役開始,日本陸軍的頑強再次映入美國人的眼簾,顯然,太平洋戰爭晚期也沒有因為日本方面的實力下降而讓美軍在戰場上變得有多輕鬆,相反隨著美軍的不斷推進,日軍與美軍的戰鬥也變得越來越瘋狂。

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日本陸軍在固守島嶼的時候,也逐步改變以往的魯莽戰術,儘量的揚長避短,意圖讓美軍的每一場島嶼爭奪戰都變成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典型的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美軍在海空優勢佔盡的情況下,仍然付出慘重的代價,分別損失16000多人、28000多人、75000多人。特別是1945年春夏的沖繩島戰役,牛島滿的佈局讓美軍還損失了765架飛機和404艘各式艦艇。

另外在海上,隨著日本敗局已定,日本海軍開始破罐破摔,1944年萊特灣海戰,日本首次出動神風敢死隊,令美國海軍吃了不小的苦頭。


黎塞留的野望


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的軍隊建設就是重海輕陸,這是由於獨特的國情所決定的,明治天皇就曾經發出號召稱: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所以說日本內閣,其實一直都是優先考慮海軍力量,基本上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就跟上了世界海軍發展的潮流。



當年甲午戰爭,日本採取的戰術便是主流的速射炮和高航速,而同期的北洋水師就沒有跟上。

到了日俄戰爭,日本有抓住了巨炮重甲這個主流,並且開展了水雷封鎖戰術,這也是走在了世界前沿。


由此可見日本區區一個蕞爾小國,對於海軍的研究和重視,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日本將國內大量的資源都投入到了海軍,以至於陸軍欣慰沒有足夠的經費去實現機械化,故日本軍隊一直是海軍強於陸軍。

在二戰開始之前,日本海軍理念也是領先於世界各國,其航空母艦的數量和質量都是世界一流,尤其是艦載機技術,更是強於同時期的各國。

所以偷襲珍珠港這個戰術,其實在日本戰時大本營推演了多次,算不上是日本的軍事冒險。

因為日本明白其航母數量和作戰水平強於美軍,故可以保證初期對美軍的戰術優勢,以及作戰主動權。

可以發現初期日本一直是主動進攻,美軍節節敗退,在航母的巨大戰力之下,美軍三艘航母根本難以應付。


因此戰爭初期美軍一直打的很艱難,一直等到中途島戰役之後,美軍才緩過氣來,這也是美日沒有意料到的。

日本不重視的電報情報破譯技術,在戰場上讓日本吃了大虧,這也是日本自作孽不可活。


小司馬遷論史


美國打日本倒是說不上有多艱辛,但是慘烈是可以肯定的,當然,這個慘烈是要在美國人看來。如果在中蘇這邊看,美軍那點傷亡根本就不算啥,隨便一個會戰,就比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傷亡大。

太平洋戰爭也是分兩個階段,前期從珍珠港事件開始,日軍突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斷了東南亞美軍的後援,日軍連續南下,東南亞各國軍隊根本無力阻擋日軍,數美軍的菲律賓戰役打的時間最長,美軍兩萬人,外加菲律賓人,組成15萬軍隊,對抗12萬日軍。這個時候,菲律賓和美軍其實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還打了半年時間。菲律賓戰役,是美軍輸的最慘的一次,不過,看似意料之外,實際上是情理之中。

而到了珊瑚海戰役、中途島戰役,日本海軍對抗美國海軍,光一箇中途島,日軍就損失4艘航母、200多架艦載機,日本聯合艦隊遭受重創,隨後的幾次海戰,日本海軍的威脅基本就解除了。

讓美軍感到頭疼的是太平洋太大了,島嶼太多,這些島嶼挨個從日軍手中爭奪,就是比較大的問題,進攻、修整、準備,總體時間相對較長。而到了1945年,最後時刻的日軍則是最兇悍的時候了,美軍損失也達到了最大值。

最為典型的就是硫磺島戰役,原計劃一個禮拜拿下硫磺島的美軍,被日軍硬生生阻擊一個多月,美軍先後投入11萬人,對日軍兩萬三千人,六千多人陣亡,2萬人受傷。沖繩戰役,日軍12萬人做最激烈的抵抗,幾乎全軍覆沒,美軍陣亡人數超過兩萬。後期打的慘烈無非就是幾個原因,日軍以逸待勞,等待美軍到來,所有工作都做好了,就等著馬潤過來就行了。

從宏觀來看,美國打日本也不是很艱辛,日軍實際上沒對美軍造成什麼巨大影響。日軍能夠對美軍造成重創的,無非就是美軍的優勢無法發揮的時候,日軍衝上去拼刺刀了,再不就是日軍在坑道里打游擊。如果把美軍日軍放到平原上大兵團決戰,日軍撐不到一個回合。

日本美國兩國國力天差地別,最直觀的就是軍艦方面,美國一天一艘軍艦,一週一艘航母,而日本海軍的航母,打沒了就真沒了,沒後續的。而且,美國海軍艦艇的維護能力又非常強。


軍武文齋


日本偷襲珍珠港贏了,日本就佔領了東南亞,取得所需的戰略資源變富了,可以拼命發展軍工企業。

美國在中途島海戰贏了,美國就可以將日軍圍在島上,將它們困死,餓死,堵死。

美日在太平洋主要是航母,航空兵對決,誰更有輸的資本,誰就能勝。

日本是窮兵黷武的國家,國民勒緊褲腰帶,也只能造出八艘重型航母,組建八八建隊,培養出250名優秀的航空兵,跟美國賭一把。

美國是有錢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最不缺的就是錢,就是資源,就是飛行員,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事,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生產天量的武器,再用數量碾壓日本。

日本受制於錢,資源,科技,飛行員,無法有效地將東南亞獲得資源轉化為軍工生產,也就沒有資本與美國賭。

美國士兵命精貴,每人都有一萬美元保險,資本家不會讓他們輕易地去送死,都要求軍方打仗以少死人為主。

日本士兵命不值錢,只要150日元就搞定,軍方打仗就不以死人少為主,而以少損失軍艦為主。

富人對付窮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砸錢,不停的砸錢,直到砸到窮人跪下求饒。

日本守島部隊,只能獲得最基本的後勤保障,卻每天獲得天量的炮彈,炸彈打擊,那點物質根本支撐不了過長時間,都想與美軍拼命。

美國資本家很會做生意,軍官更會做生意,採取“蛙跳”戰術,將日軍分割包圍,圍而不打,直到日軍沒了補給,再有選擇地打,打之前先炸後轟再炸再轟,然後才登島做戰。

而且上島後不急著打,先建碼頭,再建機場,然後建軍營,全部搞定後才慢悠悠的進山剿日軍,坦克開道,飛機掩護,大炮跟進,機槍保護,火箭筒,火焰噴射器攻堅,士兵躲在後面收拾漏網之魚。

日軍整個二戰,除了在光禿禿的硫磺島取得很好的戰損比外,其它的島嶼保衛戰,都是一邊倒的輸。

就輸在了硬件上了,沒有美國有資本耗,只能省著用,被滅一艘就少一艘,才不管守島士兵死活。

一個美軍的命比日軍一百個人命都值錢,美軍怎麼會和日軍硬拼,都以火力打擊為主,不輕易與日軍接觸,就憑日軍手上那垃圾武器,怎麼會打日軍很辛苦呢?

美軍打德軍就很辛苦,因為德國陸軍裝備比美軍還要好,不僅坦克好,大炮好,機槍好,突擊步槍好,連軍官能力也比美軍好,美軍如果飛機掩護,打死都不和德軍對攻。

打日軍就不一樣了,樣樣比日軍好,不怕日軍攻,就怕日軍不出來。

美軍碰到日軍就貓抓老鼠,主要任務就是跟老鼠玩躲迷迷遊戲,怎麼會難打。

碰到德軍,美軍就是老鼠,打不過就跑,而且跑的很快,如果沒有空軍優勢,後勤優勢,美軍根本打不過德軍。


光芒萬丈34957


1.國家的經濟水平

從經濟水平來看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發動侵華戰爭也是為了搶資源,後期日本以戰養戰的模式來進行侵略,可見日本的資源有限,資金有限。 反觀美國在一戰二戰中都是最晚參戰,二戰1941年12月才參戰,在這之前我們都知道美國在做買賣,販賣槍支彈藥賺了好大一筆錢,到底有多大,我們舉幾個例子美國海軍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64500艘登陸艇;而同期的日本在海軍裝備上拼盡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15艘(也有17艘一說)、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63艘、潛艇126艘;蘇聯幾乎為零(主要蘇聯水戰比較少)。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經過統計,在參戰期間美國製造的飛機的總量是盟軍制造的總和還要多。坦克的製造量也是如此。用GDP來看美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元,當時德國才500多億美元。日本只有100多億。。毫不猶豫的說美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美國的經濟水平要遠比的過日本。

2.國民素質(也可以說教育)

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1872年明治政府頒佈《學法令》時,就在《學制佈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簡單說就是現在咱們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讓國人都接受初級的教育,就是讓人都識字。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日本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從這時間數據上來看日本是多麼的重視教育。而當時我們中國還是封建的清朝,那時候有幾個認字讀書的咱們就不說了。在教育重視上來看日本遠大於美國。

3.使用裝備

美國在二戰出了名的就是M1伽蘭德步槍該槍是半自動步槍(半自動是指能連發),但是在美國參戰前期並沒有大規模的裝備這種槍,美軍前期作戰大部分軍隊仍然使用的是一戰中的‘春田步槍’也叫斯普林菲爾德步槍這個槍是非自動步槍(也就是打一發讓後在上膛在打)。達不到火力壓制的特點,而且衝鋒槍在當時美軍軍隊裡沒有重視,到了開戰才發現美軍軍隊裡面還沒有自己的衝鋒槍。後來美軍抓緊查找關於衝鋒槍的槍械,軍方看中了湯姆遜於是抓緊生產,但是湯姆遜結構複雜,零件多,所以生產起來比較複雜麻煩。

4.日軍的兵種的實力劃分

有的人會問這兵種不就海陸空嗎還有別的嗎。這個說的不錯,就是這幾個但是日本的海軍要比陸軍的實力強很多,因為日本是島國所以很重視海防的建設。所以有些影視上會有一些日本自己的海軍與陸軍發生衝突的畫面,或者諷刺海軍。日本的陸軍又分為甲乙丙丁戰鬥力逐漸變弱,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從我中國的甲乙軍團調出中國去了太平洋戰場,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在1941年後是在與日軍的丙丁戰鬥力弱的軍團作戰,所以在後期可以看到電視劇中的會出現日軍有小孩拿槍作戰。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小試牛刀他們的炮、裝甲、航空、步兵,都有配合作戰,他們的配合已經如火純青,而美軍的作戰還停留在一戰左右,一戰到二戰的軍事變革又有很多,武器變革也很大,所以在太平洋戰場初期日軍很佔優勢。

5.日軍的戰鬥思想

(1) 積極果敢的運動戰和包圍殲滅戰為達成速戰速決的目的,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給敵人以重大打擊,而“給予這種打擊的最好方法就是包圍敵人,實施殲滅戰。

(2)強調進攻是摧毀敵戰鬥力的唯一手段日軍歷來突出強調進攻, 到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時期,日軍把明治建軍以來一直強調的進攻精神和“攻勢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使其“只有進攻才能消滅敵人,取得勝利”和“進攻是摧毀敵戰鬥力的唯一手段”

(3)根據實際情況,慎重實施大部隊夜間襲擊日軍重視和強調利用夜暗發動進攻,奇襲敵人

6.典型的例子硫磺島戰役,又讓美軍重新認識了日軍。因為硫磺島是日本自身的本土,所以他們的戰鬥意識就更加的瘋狂,各種進攻方式都開始採用,只要能讓美軍有所傷亡,雖然硫磺島被美軍佔領,但是美軍又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戰鬥計劃是否進軍日本本土,這個計劃最後被取消,進軍日本本土會有更大的傷亡,所以最後扔了兩個原子彈迫使日軍投降。

日本的民族意識也是很強的,所以有了瘋狂的自殺式衝鋒,這也是給美軍造成了巨大傷亡。


青年史說


近年來,出於對國內層不出窮的抗日神劇所帶來的逆反心理,以及一些好萊塢大片的推波助瀾(比如《血戰鋼鋸嶺》、《硫磺島來信》等等),網絡上又出現了一股盲目神化二戰日軍戰鬥力的歪風,認為即便是強大如美國,依靠絕對優勢的火力和資源,打敗日本也是艱辛無比,甚至為了避免慘重傷亡不得不使用原子彈。那麼太平洋戰場對於美國而言到底有多困難呢?

首先我們看看美國在二戰期間的人員損失情況,當時美軍在全球範圍內有兩大戰場,一是歐洲戰場(包括北非戰場),主要是美英蘇對陣德國;二是太平洋戰場(包括亞洲戰場),主要是美中英對陣日本。在歐洲戰場蘇聯是絕對主力,牽制並消滅了德國超過80%的兵力,既然如此德軍依然給美軍造成了死亡25萬人的損失(德軍的戰鬥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在太平洋戰場美國是絕對主力,日軍在太平洋死亡超過120萬,在中國關內死亡44萬,在中國東北死亡9萬,在東南亞死亡18萬。然而日軍拼盡全力給美軍造成的損失僅僅只是死亡11萬。其次我們再看看美國對兩大戰場的重視程度,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德意日軸心國集團相繼對美國宣戰。美國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先歐後亞”的戰略。也就是先集中力量打敗歐洲的德國,再回過頭來收拾亞洲的日本。

由此可見在美國眼裡,日本的威脅遠遠無法跟德國相提並論。日本趁此機會迅速進軍橫掃南洋,在短時間內就輕鬆佔領了極其廣大的地區,貌似威風八面、盛極一時。然而仔細盤點一下,就可以發現日本的戰績其實含金量很低。同樣是不宣而戰的突然襲擊,德國在歐洲戰場一舉橫掃西歐各國,並擊破了超過500萬蘇軍,一度將蘇聯逼入絕境。而日本只打垮了二三十萬不入流的美英殖民地部隊,沒有給對手的主力造成任何有效打擊。

第三,比起歐洲戰場的慘烈程度,太平洋戰場顯然不在同一個檔次。光是美軍在歐洲戰場就消耗彈藥690萬噸,另外兩個主要參戰方,蘇軍消耗彈藥1000萬噸,德軍消耗彈藥850萬噸。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彈藥消耗量僅為300萬噸,日軍更是隻有美軍的幾分之一。所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經歷的所謂的“血戰”,如果放到歐洲戰場來看,基本上就是普通戰役的水平。

比如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2.8萬人,其中死亡6000多人,日軍傷亡2.3萬人,其中死亡2.1萬人。規模最大的沖繩戰役,美軍傷亡7.5萬人,日軍傷亡12萬人。這種級別的戰役在歐洲戰場根本排不上號,歐洲戰場最後一戰——柏林戰役,窮途末路的德軍以傷亡50萬人的代價都拼掉了蘇軍30萬人。除了極少數攻堅戰美日傷亡相對接近以外,整個太平洋戰場美日人員交換比差不多是一比十。要知道美軍在二戰時期的總兵力超過1500萬人,這點傷亡算得上是艱辛嗎?更沒有必要以訛傳訛來過度神化日軍的作戰能力。


晨曦談兵


由於一些影視作品裡的宣傳,比如《血戰鋼鋸嶺》,讓人覺得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戰鬥力非常強悍,令美國人苦不堪言,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日本由於前期發動突襲取得了一些戰爭的優勢,但隨著美國這個工業化最發達的國家的戰爭機器運轉起來,就逐漸開始了對日本的碾壓模式。


基礎裝備佔據絕對優勢。

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常規武器是完全沒有辦法和美國相提並論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清一色裝備的半自動步槍,並且配備有數量可觀的輕機槍,重機槍以及火焰噴射器。反觀日本海軍多數使用的是手動步槍,甚至每名士兵還配備有刺刀準備和敵人進行肉搏。日本這樣的裝備相對東南亞一些軍備相對落後的國家有很大優勢,但在美國人的自動武器面前,簡直是捉襟見肘。

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支持。

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但隨著戰爭的損耗不斷增加,同時日軍前線的傷亡不斷擴大,日本人不得已將後方進行軍工生產的工人都編入軍隊派上前線。如此舉動顯示了日本已經進入了窮途末路的階段,沒有了那些熟練的工人,而由一些婦女兒童代替生產,零式戰鬥機的質量大大下降。

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人的大後方軍事工業生產就一直沒有停過。每個造船廠每月都會有一艘巡洋艦下水,飛機的生產線則更是日夜趕工,像P-50野馬戰鬥機這樣的優質飛機不斷的從生產線運到前線。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集中在印度尼西亞地區的空軍擁有1400多架轟炸機,這還不包括海軍航空兵的艦載機、反潛機、魚雷機。同時美軍的武器彈藥供應也是十分充足,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大概用三噸彈藥才能擊斃一名日本兵,但這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來說如同反掌關門一樣隨意。



先進科學技術一錘定音。

美國太平洋艦隊裝備了最新研製的雷達系統,因此在海戰中,美國艦隊能夠提前發現日本人的飛機,這給了美國海軍航空兵充足的準備時間,提前起飛對日本飛機進行攔截。而日本人的偵查方式非常落後,軍艦的偵查方式需要靠海軍偵察兵爬到桅杆上進行眺望,即使視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和雷達同日而語。


同時美國人採用了最先進的電報破譯系統,能夠準確攔截日本人發出的電報,提前掌握他們的動向,最著名的戰例就是美國人利用截獲的信息伏擊了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

日本人雖然兇殘,但戰爭拼的還是綜合國力,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連他的盟友希特勒都覺得東條英機簡直是瘋了,就像一隻猴子,在陸地上屁股著火了,急忙跳進海里想要緩解一下,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會游泳。


趙公曰


美國打日本確實比較艱辛,日本確實也給美國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從整個太平洋戰爭的節點戰役來看,美國對日本作戰損失都是比較慘重的。

一、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此次偷襲基本上都是日軍航母上的艦載機,僅僅用時一個多小時就把美軍12艘大型軍艦擊沉、188架飛機被摧毀、數千名美國士兵喪亡。

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也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的開始,由於此次偷襲對美軍太平洋艦隊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導致美軍此後半年都沒有什麼作為。

而日軍則是輕鬆佔領東南亞將英國人趕回了印度,同時佔領西太平洋諸多島嶼,整個南下戰略進展順利,勢力擴展十分迅速。

二、巴丹半島之戰美軍被迫撤出菲律賓

1941年12月日軍在偷襲珍珠港後開始全面入侵菲律賓,由於美軍在菲律賓實力明顯不足,導致日軍推進的十分順利。日軍自臺灣開赴菲律賓戰場總兵力超過了四萬人,美軍麥克阿瑟將軍雖說手裡有十三萬大軍,其實美軍的數量極為有限,其餘都是沒什麼戰鬥力的菲律賓新兵,因此日軍沒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馬尼拉。

由於日軍進展過於順利導致主力師團48師團和航空兵被調離戰場,造成日軍實力明顯下降,而美菲聯軍則是收縮戰線固守堡壘待援,由於日軍採取進攻態勢兵力過於分散,最終被美菲聯軍憑藉人數優勢各個擊破,第一次巴丹半島之戰日軍失利。

隨後日軍派遣炮兵及航空兵支援,美菲聯軍漸漸不支,最終在抵抗了數天之後還是選擇了投降,投降的士兵高達九萬餘人,其中美軍也有15000名,巴丹半島之戰的失利也是美軍二戰的重大失利之一。

三、打了平手的珊瑚海之戰

1942年5~6月,日本為了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繫,日本海軍頻繁在珊瑚海海域活動,為打擊日海軍的囂張氣焰,美軍主動出擊在珊瑚海地區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的海戰。

海戰造成日本損失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祥鳳”,另有兩艘航空母艦受到重創,而美國損失列克星頓號航母, 約克城號受傷。

此役雙方基本平手,但美軍的這次行動有效的遏制了日軍的進攻態勢,達到了預期的戰略目的。

四、美軍在中途島海戰取得勝利

1942年4月,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用16架艦載B-25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這次行動極大的震驚了日本大本營,也刺激了日本的高層。為增強防禦力量打擊美軍,日軍決定發起中途島海戰。

美國的準備是非常充足的不僅破譯了日軍密碼還掌握了日軍的行動計劃,並且組織起了有效的力量對日軍有針對性的部署。

中途島海戰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日軍損失4艘航空母艦,另有1艘重巡洋艦沉沒,同時還損失各種飛機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經驗的航空人員陣亡。

美軍雖然也損失了一艘航母但是相比較日軍來說此次戰役是戰果輝煌的,中途島海戰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由此開始美軍佔據了主導地位日軍開始變為守勢。

五、沖繩島之戰

1945年4月至6月美軍發起沖繩島戰役意圖打開日本國門向日本本土挺進。

此時美軍已經完全佔據制空權制海權,同時武器裝備和人數都是絕對優勢,然而戰役的進展並不那麼順利,美軍的傷亡也是比較的慘重。

美軍先用艦載機及戰列艦艦炮對沖繩島實施炮火全覆蓋打擊,隨後美軍實施登陸作戰。由於強大的海空優勢,美軍登陸後迅速建立起防線向島內推進。

美軍將日軍增援的海軍一舉打垮,並多方向登陸作戰,快速壓縮日軍防禦區域,日軍也曾發起反擊但被美軍擊退,美軍實施兩翼包抄,日軍最終不敵,戰役失利。

日軍在僅有的十萬守軍無後援的情況下,堅持了近三個月,雖然幾乎是全軍覆沒,但也讓美軍損失慘重,美軍傷亡高達7萬人,為二戰太平洋戰場傷亡最大的一次戰役。

由此可見日本軍隊受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加上日軍優秀單兵作戰能力和較高的軍事素養讓美軍吃盡了苦頭,可以說日軍是個不好對付的對手,美軍雖然裝備先進但是傷亡還是很慘重的。


秋雨魯北說歷史


主要是什麼呢?最新的戰法,最新的海戰理念和最新的登陸作戰理念,在太平洋戰爭期間逐一的給美國人出了難題!

當然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日本人手裡是有實力的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前瘋狂的擴充自己的海軍軍備力量,即便是陸上戰爭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兵力不足了,資源不足了,但是他仍然還是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了海軍的建設裡面。海軍是鋼鐵技術兵員財富集中的大戶,如果不能夠長時間持續的投入大量的資源,你是不可能打造出來一支強大的海軍的,但是日本卻做到了日本擁有一隻聯合艦隊,六艘重型航空母艦外單一大票的重型戰列艦,如此龐大的資源,即便是英國人看到了也得硬一口口水!日本人手裡有實力,這才是山本五十六打出奇襲珍珠港這一副牌的原因,沒有這點兒加點兒山本五十六,憑什麼和敵人去打這場太平洋戰爭?他直接辭職得了,反正贏不了!只有有了相應的實力才擁有了翻盤的希望,才擁有了能夠創造奇蹟的希望,否則談何去創造奇蹟,靠戰列艦用大炮把對方的珍珠港給移平嗎?

當然山本五十六頁是一位逸才,他深刻的明白美國和日本之間這場戰爭的勝負,可能從一開始開局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日本沒有翻盤的希望,戰爭是一個誰都說不清的領域,以弱勝強,以小博大,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否則歷史上面就不會有那麼多戰爭的戰力來給大家分享。

但是如何去一局改變太平洋戰場上面美國和日本之間軍事力量的對比呢?最起碼海軍方面必須要做到遏制,那麼就只有七夕,珍珠港,琪琪,珍珠港,現在很多地攤文學都說日本人這一招美國人早就知道了,他早就知道為啥把八艘戰列艦全部放在珍珠港裡面,你要覺得這很好玩兒,那你可以去看一下美國前期的作戰戰略,那幾乎就是日本聯合艦隊亦初幾就得避著走的這種態勢!何苦一開始把自己玩兒到一種岌岌可危的境地?這給了對手機會對誰有好處?對誰都沒有好處,戰場上面你要為自己的士兵為自己的裝備,為自己的權限戰略負責,送了這麼一份大禮給日本人,他美國總統羅斯福這總統的位置到底想不想要了?某些人也就只剩下這點兒編故事的能力了!

總體來講,奇襲珍珠港打了美國人一個措手不及,也在短期之內做到了日本和美國之間軍事實力的一種此消彼長,而且這種此消彼長是可以用肉眼看得見的!美國人也因此進入一段比較艱難的時期。

當然在這之後美國人也迎來了世界武器發展的一個必須要經過的歷史時期,戰列艦被航空母艦取代海戰的形式發生改變,超視距空戰佔據了整個太平洋戰爭,如何去適應如何去使用航空母艦,是美國人當時所需要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這個重大課題直到現在美國人仍然還在實踐和完善,想想當時兩眼一抹黑的美國海軍,他們是最先一批實踐者,(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實踐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和日本人之間的對決也是美國人最寶貴的一筆戰爭財富,就是你無論擁有多少先進技術,無論擁有多少優秀的兵員,這都代替不了的這些實戰的經驗是美國海軍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的寶藏,為什麼這是美國人用幾萬甚至十幾萬海軍士兵的生命實踐出來的真理。

第三點新一代的兩棲登陸作戰我們都知道,太平洋戰場上面本來開始的是逐島戰略,也就是每一個島嶼美國人都得去爭奪,但是後來變成了蛙跳戰略,無論是哪種戰略都得面臨著兩棲作戰的這樣一個新課題,這個新課題的難度有多大?

即便你擁有著絕對的制空權制海權,打兩棲登陸作戰仍然擁有翻船的危險!這一點並不是在誇張每個人經過歷次的實戰證明,兩棲登陸作戰沒有實際裝備,沒有相應的技術人員,沒有相應的戰術安排是不可能打的完美,就比如說美國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南北戰爭結束以後,美國人的國土被其他國家給佔領,也就是美國人的天堂島。

那場戰役打得相當艱苦,並不是說每個人技術裝備不行,而是美國人實在是不太理解兩棲登陸作戰究竟該怎麼打,在這之後太平洋戰爭逐年的進行之中,美國兩棲登陸作戰的技術理念和戰術安排逐漸成熟,也使得美國人在接下來的兩棲登陸作戰裡面可以有效的控制傷亡,可即便如此打硫磺島和沖繩島這兩場戰役的時候,美軍仍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這就是兩棲登陸作戰的殘酷性。

所以說美國人為什麼打得這麼艱苦?第一日本人有底子,第二他面臨的是日本人最有效的戰術。第三他需要面對的是新型的海戰,第四他需要解決新型的作戰形式,也就是兩棲登陸作戰的各種困難,所以美國人看起來打得這麼艱難,但是美國在短時間之內將這些困難一一克服掉,並且制服了日本這頭海上利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