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國是第一個統一國家,夏商周不是嗎,詳細點?

刺蝟七七


為什麼說秦國是第一個統一國家,夏商周不是嗎,詳細點?

我來簡要回答這個問題,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首先,我對此問題的表述不完全贊同。

第一,秦國這個概念過於隨便,歷史上秦國可以指統一六國之前的諸侯國秦國,也可以指統一之後的大秦帝國。這裡應該完整表述為中華大秦帝國。

第二,“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個短語,更加不嚴謹,可以限制為“第一個地主階級統治的封建大一統國家”。

第三,問題可以表述為“可以詳細解答為什麼說中華大秦帝國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而夏商周三代帝國都不是嗎?”(事實上這是一個假問題)

其次,要明確中華大秦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一統的新興地主階級佔統治地位的封建帝國。

第一,秦始皇帝嬴政繼承和發展了其祖宗基業,領導秦國變法圖強,繼續革命,通過一系列國內統一戰爭,徹底摧毀了奴隸主貴族階級的腐朽統治,改變了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代帝國大約三千年來的古老落後的政治、經濟體制(這個體制曾經是領先世界的而且經歷了多次成功變革和轉型),實現了以地主階級為核心和以自耕農為基礎的嶄新的國家制度,極大的促進了中華農業文明的發展和強盛。

第二,中華大秦帝國推行以皇帝為核心的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廢除血緣世襲分封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加大交通、長城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國家統一與治理水平的大躍進,這在亞歐大陸和整個世界是首屈一指的變革。

再次,不要誤解大秦帝國是第一個中華大一統帝國。

第一、奴隸制夏商周三代帝國也都是各自傳承數百年的中華大一統帝國。

第二、甚至更早,中華人文始祖之一黃帝在前輩基礎上創立的原始邦國聯盟和貴族民主制國家,可以認為是第一個中華大一統帝國。公孫軒轅氏稱帝,被尊奉為中華(或華夏,還至少包含了中原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天下共主和政治文明的核心,而且此共和表象下的民主制帝國曆經少昊帝、顓頊帝、唐堯帝、虞舜帝等有序傳承,是名副其實的大一統國家。

第三、那種認為中華夏商周三代帝國相當於今天的聯合國的看法,是以今人苛求古人,是不對的。夏商周三代帝君通過中央權威對各地邦國實施必要的治理包括必要的人事任命和認可,邦國進貢制和方國叛亂被剿滅制、商品交流和技術共享制等等制度,都是中古帝國最有效的統治體現,語言文字的初步統一和生產方式的傳播也都是國家文明大一統的重要因素,現在的聯合國單單在語言方面就難以和夏商周媲美,甚至也比不上黃帝帝國。

總之,正確的表述應該是:中華大秦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地主階級統治的家天下封建專制帝國,中華夏商周帝國是世界上較早的奴隸主貴族家族世襲統治的奴隸制帝國,中華炎黃帝國是世界上較早的、繼承了三皇時期民主共和體制的上古原始帝國。


戲曲紅歌



狗—奴—才們委屈事實。顛倒黑白,為專制魔王歌功頌德。

法家是用一+三捍衛君權。一是條件——勢,讓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勢。三是手段——刑罰、陰謀詭計、愚民。

秦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把全天下的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

明末儒家大師黃宗羲稱,秦始皇創立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制,是天下之大害,是萬惡之源。

狗奴才們卻混淆概念。把秦始皇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制國家”篡改成“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把秦始皇的千古罪惡篡改成萬世之功。

梁啟超所言不虛: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中國很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楊朱學派


統一的關鍵字在於“一”,有了“一”才能稱為統一,如果不是“一”而是“多”,那麼就不算是統一。國家是什麼?國家是由國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從狹義的角度看,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秦國有一個廣漠的國土,這個國土不是寬泛的“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而是如臂使指的國土。秦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是這些民族有一個共的稱謂“秦人”。秦國的文化是法家文化,同時兼容諸子百家,只不過治國以法家為主。秦國只有一個政府,這個政府就是秦國,夏商周三代除了中央政府外,還有很多諸侯國政府。

周王朝時代,華夏族是一個整體,但是周王國的人自稱周人,宋公國的人自稱宋人,齊侯國的人自稱齊人,秦伯國的人自稱秦人,楚子國的人自稱楚人,許男國的人自稱許人。秦朝統一六國後,所有的人都自稱秦人;漢帝國統一後,所有人都自稱漢人;唐帝國統一後,所有人都自稱唐人。由此可知,夏、商、週三國雖名義上是統一的,實際上則是分裂,就好比歐洲大部分人都信基督教,但是卻分了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一樣。秦朝統一後,全國文字一樣,法律一樣,度量衡一樣,文化一樣,這些“一樣”才代表了統一。

周王室強大時可以威懾諸侯國,各國皆來朝貢;周王室衰微時,各諸侯國就各自為政,誰也不理周王室,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當老大。周王室就相當於今天的聯合國,各個諸侯國就相當於今天的實體國家。有誰認為聯合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又誰否認德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聯合國說的話,大家可執行,也可以不執行;但是德國總統說的話,德國各州都要執行。這就是統一與不統一的區別。秦朝建立後,全國一盤棋,地方都聽中央的話;周王朝時,周天子命令出了王畿之地,還有沒有用,這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羅馬帝國時代,歐洲大部分地方是統一在羅馬帝國旗下的,羅馬帝國分裂與衰微後,歐洲就分裂成數百個國家,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指揮周圍的國家。在統一國家下,地方事務糾紛是由中央政府裁決的;在聯合邦國制下,地方事務的糾紛更多是自行解決,中央的話可聽可不聽。夏、夏、週三代,諸侯國相互兼併、攻伐,夏王室、商王室、周王室並不一定能解決。秦朝統一後,南陽郡、三川郡的糾紛只需要秦國丞相一紙命令就可以解決,根本不需要南陽郡與三川郡暴力解決。


大秦鐵鷹劍士


說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朝代,是因為秦朝是真正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統一了國家的朝代;說夏商周還不是,是因為夏商周是自然聯結的、或分封的部落或諸侯的聯盟,事實上還是一個聯邦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具有很大的獨立自主性。類似於天朝的天子就是一個“武林盟主”,而其中的各家各派“少林、武當、峨眉、華山、崆峒”等,都是獨立自主的一樣。

首先從夏朝來講,她的建立應該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水患,因為以一個部落之力已經難以解決問題,而只有團結才是力量。所以,在治理水患期間,形成了自然的聯盟;水患過後,也就選舉了“大禹”這位“帶頭大哥”作為盟主,以作為以後應對共同困難和敵人時的“司令”。

但是,到了夏朝時,農業生產技術可能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因此已經能夠建立比較穩定的城市,於是也就更有條件享受利益而不僅僅是擔當責任,於是禪讓制也就改成了世襲制,並且有了給親屬、功臣分封的條件。

商周時期也延續了這種制度。到周武王時,有“八百諸侯”隨他征戰商朝,不過也就組織了一萬多人來,可見一個“諸侯”帶來的人也不過20人左右,也就相當於是一個小村莊的力量而已。但都得封侯,周武王除了封他們,還封了商朝歸順來的一些諸侯。不過可能最大的就是70幾個親屬和功臣,如姜子牙封齊國,他的兩個叔叔封虢國,等等。但都是各自為陣,獨立自主的,只要上點貢,有大事聽號令就行。所以真的不算統一。

秦朝時,秦始皇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統一了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統一。特點;並實行了皇帝之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權制和地方的郡縣管理制度,取消了分封制帶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從而真正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WILLSON39


為什麼說秦是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呢?夏商周又是什麼情況?這個只能採用以古律今的辦法來對比。用現在的角度去定義什麼是統一。就是說,現代社會對王朝“統一”的理解,用這個所謂“統一”的標準,來核對秦朝以及秦朝以前的夏朝、商朝、周朝時期的國家情況。

一般來說,統一代表著三個方面:

一、國家領土的統一;

二、政治制度的統一;

三、文化的統一。


下面我們具體來闡述一下

一、國家領土的統一

1.秦朝

公元前221年,嬴政全滅六國後建立秦朝。秦朝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那麼為什麼說他就是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呢?因為他完成了國家領土的統一,秦積六世之力而成統一,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大諸侯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的諸侯征伐的局面,也改變了周王朝的統治模式,不再分封諸侯各自為政,而是將天下國土一統,收歸秦朝中央政府。又征伐嶺南拓展國土面積,採用郡縣制度治理國家,各地的郡守直接對皇帝負責。全部的領土都只有一個最高統治者,秦朝皇帝。

秦朝的統治疆域基本成為判定中國歷史上歷個朝代是否為大一統王朝的一個基本標準。


2.夏商周

夏朝是現在歷史認可的中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但還稱不上統一的國家,在夏朝以前,華夏大地上的統治結構以部落為單位,各自為政,國土面積狹小。大多是以氏族為單位各自生活繁衍。到了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家天下的夏朝,整個領土面積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夏朝是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

夏氏族與其他城邦的關係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範圍來表示其影響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親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國語·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對於夏朝的行政區,世傳為“九州”:

冀州(今山西、河北省境、遼寧西部)

兗州,浮於濟、漯,達於河(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

青州,浮於汶,達於濟(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

徐州,浮於淮、泗,達於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

揚州,沿於江、海,達於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荊州,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豫州,浮於洛,達於河(今河南省境、湖北北部、陝西東南、山東西南部)

梁州,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今四川以及陝西、甘肅南端)

雍州,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

夏朝還存在許多的方國,這些方國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轉化形成的小型國家,這些邦國位於王畿之外, 不受夏後直接管轄。一些方國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較大的方國已經建立了國家組織,規模甚至大於夏后氏。有窮氏代政期間,少康曾投奔有仍、有虞氏,在那裡承當牧正和庖正。更加廣袤的中國大地仍然份屬於在各地生存繁衍的不同氏族部落們。雖然夏朝名義上建立了家天下的世襲制統治,但對於偏遠一些的部族的影響力控制力還不強,距離國土的全部統一,還很遠很遠。

商朝在夏朝的基礎上有了一些進步,範圍大大超過了夏朝。《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商朝疆域,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 除了包括夏所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陝西的一部分,還可能包括陝西江蘇的剩餘土地,遼寧,甘肅,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然而,商王朝遠未形成後世的統一的大帝國,其疆域只是大致的勢力範圍,所能直接控制的主要是今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其若干方國則只是商勢力的據點,商的控制力是比較薄弱的。

但與夏朝類似,商朝的中央政府也只是統治王畿周圍的部分國土,偏遠的地區仍然是由當地的氏族部落所把控(例如周朝的發源地西岐,是由周人自己統轄治理的)。商朝勢力範圍以內和以外分散有許多遠較商族落後的方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 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到了周朝,情況有很大改觀,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另建東都成周城(一說遷都於此)。其後周懿王曾遷都犬丘(今陝西咸陽)。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其中東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大體重合。

當時周朝天子管轄的諸侯國疆土北方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諸侯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

在成康之治這段時間,周朝進入了前期興盛的一段時期中,而箕子也跑到了朝鮮一帶,是為箕子朝鮮。這個時候淮水地區的淮夷臣服了,其餘的商朝遺民就在今天河南商丘睢陽區待著了,是宋國。這個時期我國東北的肅慎聽說周成王東征的英姿,特地前來朝貢。此時周朝的領土,東北抵遼東半島,西北到達陝西南部一帶,南直取長江,這個時候周朝的疆域最為廣大。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在整個華夏大地上進行大規模的分封,華夏大地被分割成數百個小邦國,這些小邦國各自的土地都有自己的君主,只是名義上屬於周朝,到了周朝後期,周天子已經失去對這些分封土地的控制了。周朝也淪為只能統治都城周圍小小國土的名義上的王朝了。

相比秦朝,夏商周的實際統治區域要麼很小,要麼沒有做到把全國的國土統一起來放在一個君王的管制之下。因此秦在國土的統一上可以被稱為第一。


二、政治制度的統一

秦朝:秦朝建立以後,制定了各項國家制度,秦始皇更改以前分封諸侯,宗主國做天下共主的制度,創新使用了郡縣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土空前廣袤,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也有說為四十八郡)。“郡”設郡守、郡尉、監御史等職官,分掌行政、兵事、監察職責。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設置於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成為“道”。縣級一下有“鄉”、“裡”兩級地方基層行政機構。此外,還有負責地方治安併兼管公文傳遞的“亭”。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縣的長官稱縣令,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政財、司法、獄訟和兵役。郡守通過每年的考核和平時的檢查,對縣令的工作進行考察。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管制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確保了封建地主專制統治。

這套金字塔般統治機構的建立,標誌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

夏朝時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它是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的開始,是步入封建社會的開端。身為封建奴隸制社會的王朝,夏朝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穩固中央與地方的統治,設立了各種官吏和軍隊以及監獄等作為國家政權的暴力機關。同時,夏朝打破了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界限,開始按地域來劃分居民,初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體制。也就是說,當時夏朝的政治體制,已經有了中央集權制度的雛形,但卻沒有形成一種制度。

在國家形成之後,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們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為氏。在各級貴族之間,就依姓氏的區別建立了各自的宗族關係。這種宗族關係,雖然沿襲了舊的氏族組織的遺制,但在實際上是以父權家長制為核心,按其班輩高低和族屬親疏等關係來確定各級貴族的等級地位的。夏朝的實行的也是類似與分封制的制度。對於地方的統治並不牢靠,除了中央以及受中央分封形成的新的氏族,夏朝在地方上還存在著許多名義上歸附夏朝,向其納貢的方國,夏的統治者對於方國內部的影響,是十分微弱的。

相比於秦朝,夏朝的各類行政制度還是十分蒼白無力的。統一還遠遠談不上。


到了商朝: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成湯時期的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穩固。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但與夏朝類似,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

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

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並不常設。

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

內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僕、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穫皆為統治者所得,其比例約佔農人收穫的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徵賦稅,用以充實鹿臺和巨橋。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統治者「尚鬼」、「尊神」。

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天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除了商朝直屬的屬地,那些名義上依附商朝的附屬國、方國、偏遠地區氏族們,他們的行政體系都是各自為政的,商朝的中央政府對他們的影響力一樣很薄弱。相比秦朝的制度,商朝的政治體系或者說執政理念,差距還是巨大的。


到了周朝: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另建東都成周城(一說遷都於此)。其後周懿王曾遷都犬丘(今陝西咸陽)。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其中東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大體重合。

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又說:“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

按照周制,大國諸侯有時還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衛康叔為周司寇,西周末期鄭桓公為周司徒,都是其例。諸侯在其封國內設置的官制,大略與王室相等,還有軍隊各自成為一方之主。

周天子對諸侯擁有較大的權威,諸侯還能聽命納貢。

《左傳》昭公十三年說:“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

除貢納外,還需朝覲述職,出兵從徵。周天子有權干涉諸侯內政,有時還向諸侯國派遣監國的使臣,與諸侯並稱為“諸侯、諸監”。西周時期,周天子尚能號令諸侯,進入東周,周王室權威下降,諸侯多不履行對王室的義務。王室本身還要依附當時之大國晉、鄭與衛,更不用提號令諸侯之事。周鄭交質與“射桓王肩”,更讓周天子之僅存之威嚴也亦喪失。然列國之諸侯在名義上仍為周王之臣屬,除楚國之外,多無譖越稱王之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為自己本國利益服務,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號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實則行擴張兼併之實。進入戰國之後,國家兼併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諸侯國,僅剩20多個,其中最大者七,號為戰國七雄。戰國之世,除魏惠王、齊威王曾有朝周之舉,然亦是作秀,其他諸侯國之國君已再無朝周之舉。

周朝的封建制也稱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封建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於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係,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後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除了分封制度,周朝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制度:宗法制度,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與西周最主要的分封制相比較,秦朝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行政全都收歸了中央政府,實際都被皇帝收於手中。而後世的王朝也基本承襲了秦朝的各項政治制度去建立,並且治理國家。所以說秦朝是封建王朝制度的創立者。他的制度成為了標準,所以可以被稱為第一。


關於政治制度的統一,簡單來說秦朝的制度給後世的王朝社會,開了一個頭,什麼頭呢?就是說:天下只有一個“主”,也就是皇帝。除了皇帝,不再有人擁有皇帝那樣的權力和地位。 秦朝之後的不同朝代,雖然也出現過藩國。比如西漢初年的藩國,西晉初年的藩國,明朝初年的藩國等等。但是這些藩國國王的權力是很小的。 還有,如果老藩王去世,新的藩王該怎麼確立,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都是由皇帝來任命的。皇帝說撤銷不封了,還也就只能乖乖地聽話。 但是夏商周時期的諸侯國或者附屬方國完全是兩回事。首先,商王、周王不會對諸侯國進行削藩。不但不會進行削藩,反而還會不斷地分封,把屬於自己的土地分封出去。其次,諸侯國的諸侯只需要按照禮儀,定期向夏王、商王、周王進行朝見,同時上貢,另外在宗主國或者中央有需要的時候,派出軍隊跟隨商王、周王作戰就可以了。其餘時間,諸侯王在自己諸侯國中都是絕對的王,想幹什麼幹什麼,老的諸侯王去世,新的諸侯王繼位,基本上都由自己說了算,只需要到夏王、商王、周王那裡去備個案就可以了。


此外,中國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經濟其實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收稅和勞役兩件事。中央在經濟上控制地方,也就是在這兩件事上做文章。秦朝之後,地方行政機構都主要是中央派出的官員,他們要做的經濟工作,也就是配合中央,把收稅和勞役這兩件事做好就是了。收稅的標準、勞役的攤派,都是中央規定的。 但商周時期的諸侯國,無論收稅還是勞役,以及國內的其它經濟政策,都是自行制定的。收起來的稅,也都不需要上繳給商王、周王,只需要按時上貢就可以了。到了春秋後期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則已經連上貢都不向周天子提供了。 三、制度一統。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全國各地,除了一些特殊的少數民族地區外,各項制度都是統一的,包括法律、教育各方面。但是我們看到,商周時期的諸侯國,不同的國家都在進行著各自的改革,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根本不會在乎商王、周王會對這個問題怎麼看。這也就造成了各自制度的不統一。


所以秦朝才會被稱為第一。



三、文化歸一

秦朝開始,就實現了文化各方面的統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秦朝除了這些創舉,還創造性的在全國各地修建馳道,真正用實際的方式將整個國家連接到了一起。

但是夏商周時期,各地在文字使用上都各是各的標準。思想上,更加不一樣。因而也讓周朝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


在夏商周時期,這麼多內容都不統一的時候,夏商周的統一,其實只能算得上是形式上的統一,國家只能算得上是一種聯邦形式,與中國古代王朝社會要求大一統,顯然是不一樣的。


通讀歷史


我們都知道秦國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可是為什麼夏商周不是呢,其實我們可以從當時社會的各種變化去了解。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分封制和郡縣制。

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封建制),是在保證王室強大的條件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以鞏衛王室的統治。王室對各分封國沒有管理權。

郡縣制: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標誌著官僚政治取代血緣政治,是中國由貴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專制制度的象徵。

從以上兩個概念就可以知道,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區別。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郡縣制。中央上實行三公九卿集權制,同時全國統一法律、車同軌、書同文、經濟上也統一度量衡等等,其中對千百年我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是文化上書同文和經濟制度的統一。

夏商周朝代的時候沒有辦法施行統一管理,那時期的王朝對分封國有制約,但沒有管理權。

這就是為什麼說秦國是第一個統一國家,夏商周不是的主要原因。


周尋史記


夏商周施行的是分封制度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意思就是天子或大王把天下的土地分給各個諸侯,這些諸侯對土地以及本國享有自主權,只需要向天子稱臣進貢,天子出征時派兵助力就行。這一制度類似於中世紀歐洲各個王國和羅馬教廷的關係,以及現代的聯邦制度。其實夏商周三朝都採用的這種制度,商朝的前身就是夏朝的一個小國,同理周朝之於商也是一樣,只不過周朝將宗法和分封制結合,更加縝密嚴謹。周朝分封的國家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名字,比如姜子牙封在齊國、周公封在魯國、召公封在燕國等。這其中大多數是同姓諸侯,但也有一部分異姓諸侯,比如黃帝、炎帝、夏、商的後人等,都有封國。因此,夏商周三朝,並不能算統一的國家,只能算國家聯盟,聯邦。

郡縣制

秦朝建立後施行郡縣制

鑑於周朝分封,進入東周時期後周天子就形同擺設的失敗經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李斯等人的建議下,拋棄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所謂郡縣制,即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處在中央的管轄之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統一。郡縣制的施行標誌著官僚政治取代血緣政治,是中國由貴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專制制度的象徵。秦朝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派遣流官進行管理,官員直接向朝廷負責,自此,中國才正式進入大一統時期。我們今天的省縣鄉三級行政劃分,仍然可以看到郡縣制的影子,可以說郡縣制的確立,對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深遠的影響。

分封制

秦朝三十六郡示意圖


大黃扯點歷史


夏朝的存在已經從考古上找到確切有力的證據,那就是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掘,發現了青銅冶鑄作坊遺址、多處建築遺址和墓葬,出土了大量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器等,經碳14測定,這些出土文物約為距今3500-4000年前之物品。對比《史記•夏本紀》及其他相關文獻記載再加上流傳甚廣的一些上古傳說,基本確定這就是夏朝遺址無疑,當然經常會有人拿西方的那套“文明三要素”來否定夏朝的存在我也無話可說。夏朝前期中期都是以方國部落為主,諸如三苗、九夷、九黎之類的,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更別談什麼大一統國家了,自夏後期,才逐漸開始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封土封號,這便是數世紀後商周諸侯制的起始,這時期是分封制的開始,也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自商湯伐夏桀之後,經鳴條之戰,夏室被推翻,在各方國部落的支持下湯在亳稱“王”,建立商王朝,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朝代更替。商湯滅夏後繼續實行夏末的諸侯制,商王為天下共主,諸侯分封建國,共同拱衛商。至太庚時,太庚三子小甲、太戊、雍己相繼為王,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度,此後弟子相互代立,爭奪王位,攻伐頻仍,屢遷都邑,使得國力衰微,諸侯莫朝,邊境遭侵,是為商代中期的“比九世亂”。後盤庚遷殷,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後,商四出討伐,征服了周圍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商朝達到全盛時期。不過商朝仍是由一眾小諸侯國組成,各個諸侯國內部事物完全由諸侯王自己管理,商王只是名義上的諸侯王之王,也談不上是大一統王朝。

周和商比較相似,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各諸侯王各自管理自己的國家事物,西周時還好一點,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哪個諸侯國不聽話,周天子還可以領天子六軍及各個諸侯國聯軍去討伐,到東周時,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就只剩下個名頭了,沒幾個諸侯王尿他,周王室的麥子都有人搶割,自射王中肩、周鄭交質後,周天子威風掃地,就如落架的鳳凰不如雞,空餘“天子”的虛名了,實際上哪個諸侯王他也指揮不動。雖然陸續有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晉文公趕跑太叔帶、迎回周襄王的“入王定霸”,也不過是為了他們各自的稱霸把周天子抬出來撐撐門面而已,直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周天子直接被諸侯王給滅了,象徵天子權威的九鼎也落入了秦人之手。綜合來說,周和商一樣,也是實行的諸侯分封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其實權力根本深入不了各諸侯國內部,連各個諸侯國的文字都不一樣,所以也不能稱之為大一統之王朝。

反觀秦國,自始皇帝滅六國後,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各級官僚廢除世襲制,改成任命制,所有大小官吏統一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帝國權力深達各層各處,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所以秦是第一個實現統一的國家,夏商周都不是!






躍馬吟鞭


夏商周應該是大一統的國家。只是管理的制度不同於秦,秦是置郡縣制。夏商周置分封制,分封制是戰勝的部族對戰敗的部族劃給一定的土地所稱謂也。

都得聽命於天子。封地的部族首領要得到天子認可才可任命。周以後,功勳舊臣也可得到分封的土地。


用戶9101332339976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aff27c25b329021deacd88517dfbe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