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時代:把脈四季度A股

對牛市的期盼,始於2015年6月以來的“股災”,但想在2019年4季度爆發牛市,或許還是早了點兒,更大的分歧在於,傳統牛市是否還在?

A股的大牛市,是雞犬升天的盛宴。

然而目前的A股環境,在宏觀上不同以往了。最大的問題是股票越來越多,股票垃圾山越堆越大。依我的判斷,大約2/3的股票沒有價值,也沒成長。上市是這些公司的重點,上市的意義在於融資,乃至有機會套現為億萬富豪。成就他們的,是二級市場。

行情進入2019年之後,股市的結構化特徵更加明顯。機構的配置,分為三大方向:第一方向為大金融,理由在於金融股的市淨率依然低。第二方向為大消費,理由在於其龍頭股業績好。第三方向為大科技,理由是題材多。

機構就大金融大消費大科技進行輿論戰,我站在大科技這方。我說,大消費位置太高,大金融則面對經濟體的讓利訴求。全球負利率週期下,銀行股還有暴利嗎?

大科技,天時地利人和,且許多股票的相對位置不高,是新資金首選。

大消費,其背後的基礎是巨大的居民存款。在過去數年中,居民存款跑贏M2,央行每年大約有8%的增量貨幣,去企業的部分不足,政府又在減稅,錢在居民手裡。有錢了當然是要花的,所以大消費。

大金融,最關鍵的問題是機構無法出貨,股市的流動性只是存量市值的零頭,若大機構從金融轉戰科技,則指數哐嘰,死的是機構,但機構不能死。

機構若踩踏,就是系統金融風險。

所以說,上述三方博弈,誰也不會輸,但是,不在其中的更多的股票就邊緣化了,這就是當下結構化的特徵。

當4季度來臨,有些股票,估計機構若沒有特殊理由,肯定是不敢碰了。

高負債股,資產負債率50%是個坎,達到這種負債度,就是說企業的資產構成,一半是負債,一半是所有者權益。金融股市玩錢的,地產股也是,在資產負債率上的尺度可以更高些,但其他企業,當負債達到資產的數倍,那就是雷了。

高應收款股,這類股票說自己賺錢了,錢呢?人家還沒付或者借給別人了,您信這說辭麼?

高存貨股,MBA教科書教學生的是管理存貨,存貨率越低越好。大消費的績優股,毫無例外的是存貨率相當的低。尤其是物流通達的中國經濟模式,存貨做什麼?當然,茅臺例外,可偏偏茅臺酒的存貨率並不高,僅30%。至於其應收款率,理論值就是零,給錢都買不到,誰敢欠它的錢?

格力電器的存貨加應收款,僅佔營業收入的15%。

某些股票,這個指標達到30倍,那就是已經破產了。

4季度最需要小心的,是上市公司洗報表。新週期的監管方向,是信息披露,那麼,財務報表的實際真實度,就需要考量了。

這是接近12月的事兒。

10月,卻是大科技的利好窗口,市場等待著新一輪的頂層設計。經濟結構從低端製造到高端製造,是大勢所趨,也是政策面一貫的重點。

財富時代:把脈四季度A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