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男神博士:曾连续1月3点睡6点起,用时2年多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成功发文!

武汉大学,有这样一群青年研究生,他们或从事教育研究,或拼战在医护一线,或用遥感天眼观察世界,或在南极与冰雪抗争……他们以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为广大研究生群体树立了榜样。

2015级博士研究生——何海龙就是其中一位。

湖北男神博士:曾连续1月3点睡6点起,用时2年多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成功发文!

何海龙,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声学人工微结构方向2015级博士研究生。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外尔声子晶体中的声表面波拓扑负折射》,为各种波动元器件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先后荣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武汉大学学术之星特别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奖项。

作为一名党员,何海龙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博士期间的寝室是单间,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他都会打开央视新闻频道,关注国家、党中央以及世界各地每天的时事新闻动态,中午午饭时间会和课题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跟同学们共同学习和分享最新的国家相关政策、党内知识以及当下各种实时热点新闻话题,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学习,还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学。

湖北男神博士:曾连续1月3点睡6点起,用时2年多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成功发文!

2015年9月,何海龙以免试的方式被推荐到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入学以来,他一直从事声子晶体方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并且抓住一个课题进行最深入细致的研究,组会上、导师办公室、实验室甚至是校医院门口的斜坡上都是何海龙和导师讨论问题的身影。在科研最关键的时刻,为了加快计算效率,何海龙曾连续一个月都是夜里三点多睡觉,早上六点多起来查看计算结果。理论和模拟显示的新奇特性在实验中一直探测不到,这却是这项工作最关键的发现,何海龙每次拿到不好的结果就和导师讨论,猜想实验结果探测不到的原因,分析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终于探测到了实验结果。

经过和导师两年多的努力,2018年8月1日,何海龙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opological negative refraction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s in a Weyl phononic crystal"(《外尔声子晶体中的声表面波拓扑负折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指出,光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为设计各种波动元器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项研究不仅更新了对界面声学的理解,也将促进对固体"外尔半金属"物性的研究。为表彰何海龙的突出工作,

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其颁发了武汉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学术之星特别奖" ;获2018年度"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

湖北男神博士:曾连续1月3点睡6点起,用时2年多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成功发文!

(何海龙(右)和导师刘正猷(左))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学们在科研上遇到困难,还是组里的师弟师妹对科研迷茫的时候,何海龙都会开导和帮助他们。在武大学习的三年多的时间里,每次课题组进来了新的师弟师妹,何海龙都会主动去和他们交流,不管是生活中的问题,还是科研上的疑惑,他都会以一个师兄的立场去发表自己对生活和科研的见解,将自己的自信和乐观传达给了课题组的每一个同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祝福何海龙,愿他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注"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武汉大学研究生会、武汉大学官微

图片来源于武汉大学研究生会、武汉大学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