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給力“中國造”

走進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廠房,一臺臺機床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工業機器人來回穿梭,“GREE格力”的標誌十分醒目。

“今年4月以來,我們投產了2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生產線,機床的有效利用時間從65%提升至90%。”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說,“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堅持自力更生、堅持自主創新,格力永遠在努力。”

平均每天獲22項新專利

今年是王亞東在格力電器的第五年。一入職,他便從事模具機加工自動化研究,帶領團隊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50多人,截至目前共研發出10條自動化生產線。他說,“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避免受制於人,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2012年,精密模具生產車間有100多臺設備,800多名技術人員;現在,生產車間有1000多臺設備,1800多名技術人員。為什麼設備規模擴張為原來的10倍多,人員只增長為原來的2倍多?”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國軍坦言,“這得益於模具智能製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安徽某地3萬多平方米的政府辦公大樓,原來使用進口空調,更換為格力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後,電費由每天的近萬元減少為3700多元,一年可節約電費230萬元。

今年,格力電器完成1300RT磁懸浮離心機的自主研發並順利下線,這是全球單機冷量最大的磁懸浮離心機。該領域的技術攻關將大力推動節能降耗。格力電器今年還完成了機器人專用伺服驅動器開發,有效解決外購驅動器整機成本高、售後缺乏保障等問題。

“科技創新能力讓我們真正有了做強品牌的底氣。”董明珠說,“上半年,格力電器獲得的授權專利數量為3923項,平均每天約22項專利面世。”

用品質贏得消費者信任

從“不要售後服務的服務才是最好的服務”到“好空調格力造”;從上世紀90年代空調維修率的1%,到如今的萬分之三;從1995年成立篩選分廠,1998年推進精益管理,再到2005年嚴抓質量管控,逐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一路走來,格力電器對“完美質量”的追求從未止步。

2018年11月2日,格力電器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 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備受關注。這是格力電器在質量管理領域多年實踐探索出的模式,由“四縱五橫”的T9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預防五步法”“質量技術創新循環D—CTFP”管理方法共同構成。

“質量關乎兩個生命,一個是消費者的生命,一個是企業的生命。以工匠精神穩紮穩打發展質量,企業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董明珠表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品質,格力的每一個產品都帶有工匠精神的基因。”

黃才筍2005年進入格力篩選分廠,現在已成為格力電器企業管理部部長。“我見證了格力電器質量保證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黃才筍說,“十幾年如一日,格力電器心無旁騖、精益求精,用品質贏得消費者信任。”

截至2018年,格力電器形成了9097項企業標準,其中13項上升為行業標準,34項上升為國家標準。

國家需要就是努力的方向

在2018年9月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格力現場發佈了“格力G—FMS柔性製造系統”,為工業製造提供生產、檢測、配送、入庫一體化的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

“國家發展的需要,就是格力努力的方向。”董明珠說,“製造業是強國之基,我們要打造出有實力、有基礎的工業智能裝備,在建設製造強國的進程中積極作為、勇於開拓。”

打開格力電器網頁,“工業製造”模塊引人注目。2013年,格力正式進軍智能裝備領域。2015年9月,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成立,目前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產品已覆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伺服機械手、智能倉儲裝備等10多個領域。

數控機床被譽為“工業母機”,市場需求大,但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仍依賴進口。針對這一情況,格力自主研發了雙主軸臥式數控機床GA—C2010D等裝備產品,順應了市場需求和時代發展。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從消費品製造到智能裝備製造,格力用實際行動在世界舞臺擦亮“中國造”品牌。(記者 鄺西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