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沁园春·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

胡乱对联瞎打油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主席,在革命的时期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这首诗写了那个时代人的革命激情以及人民对革命胜利的期盼。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毛泽东写的原诗词,再加以分析到底哪里写的好?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离开家乡时所作的。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是一个乱世,但是,在这样的乱世当中,毛泽东看到的是一个大好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他对革命的前途是抱有希望的。

也只有积极乐观,拥有革命热情的人,才能在那个乱世当中看出中国的不平凡来。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把这种不平凡给实现。

正如诗词当中描写的那样,在秋天里他看到了属于这个时代里特有的美景,有江水、有群山、有丛林.......,还有江上漂流的船只,江底自由自在的鱼儿,以及翱翔在蓝天上的雄鹰.......。

这是多么宏伟壮丽的美景呀,可是就是在这种美景里,毛泽东笔锋一转,问了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呀,这样的世界里,谁才是最终的主宰人呢?

相信毛泽东在问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有答案了。

只有哪些为人民而战的人,只有哪些拥有革命热情的人,他们才能够主宰世界的万物,他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天下的共主。

在诗词当中毛泽东还提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他革命的最终目的,也是他伟大抱负的体现。

你看在很早的时候,毛泽东刚刚参加革命的时期,他就想到了总有一天,自己会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的。

这说明从他一开始参加革命,就已经想到的为人民而战,并且最终是可以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成功的。

我们都知道,后来正是毛泽东带领我们打败了一切国内外反动派,建立了独立与自主,平等与自由的新中国,让全体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史学达人


都说《沁园春 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

我们当年读小学时,正值“文革”时期,根本没有正式的教材。于是乎,可能是老师也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就天天教我们背诵毛主席诗词。可能我这一生爱诗词与此有关。

后来,高中毕业后,回乡在本生产队参加劳动。偶然之间,听父亲说了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可能是我这一生爱上诗词的第二个原因吧!

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头半年还天天抽时间复习数理化。后来一衡量,身居山寨,家庭经济贫困,学数理化哪能付诸实践。于是就想,我应该从文上着手。这是爱诗词的第三个理由。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先重阅一遍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这首《沁园春 长沙》词,上阙写景而景中有情,下阙抒情而情中言志。

上阙的景恢宏磅礴,从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长空、浅底、霜天等一系列的物象的铺陈中,体现岀“江山如此多娇”的客观事实。作者似乎是站立在宇宙之上,问道:“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阙的情则是寄托在“百侣曾游”之上。写词当日回忆起当年携同学在湘江之上游玩的情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抒发豪情,立下壮志。“当年万户侯”不过粪土而已。他们要创造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能不能实现呢?要奋斗,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见其志向之远大。


从全词的广度来看,毛主席在进行一次问答。上阙是问,下阙是答。上阙问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阙答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言下之意,“谁主沉浮”,唯有我等!

我们再把此词同《沁园春 雪》放在一起来欣赏一番,就会发现:这是毛主席沁园春词的姊妹篇。《沁园春 长沙》注重于问,而《沁园春 雪》则注重于答。

《沁园春 长沙》曾经“粪土当年万户侯”,而《沁园春 雪》则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要靠我们!

《沁园春 长沙》曾经问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沁园春 雪》刚答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主要代表。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真正正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力避左倾和右倾两种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一步一步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建国后,紧锣密鼓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既能当家作主又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


杨顺达93182540063ysd


毛泽东写过不少诗词,但我认为这4首诗最有代表性。

1906年,13岁 

1.五言诗:《赞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1910年,17岁 

2.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1925年,32岁

3.《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1936年2月,43岁 

4.《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阕《沁园春·雪》抒发出他的旷世豪情,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关漫道中彰显气吞雄壮!

这4首诗,有毛泽东儿时的淘气,少年的霸气,青年的志气和中年的豪气,层层递进,气吞山河,表现诗人伟大志向。





飞飞猫说话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芳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一九二五年在长沙时写的一首诗,那一年他三十二岁,正是“而立之年”的年龄。四年前的一九二一年,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共一大十二名正式代表之一。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很少是仅仅为个人境遇、情感以及心情而抒发“诗怀”,他的诗有更大更广阔的的格局和情怀。这首《沁园春•长沙》也是一样。在这首诗当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们先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一九二三年,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声音,说明当时党内的思想并不统一甚至是争锋相对。当时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力量太小,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而中国的农民分散落后,没有革命的欲望”。他的结论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陈独秀最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

陈独秀的主张其实就是把中国共产党置于中国革命的丛书和配合的地位,让中国共产党逐步的成为国民党的附庸。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血腥的清算和镇压之前,陈独秀的这种“投降主义”的观点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但是“四一二”共产党人的鲜血让所有的共产党人放弃了幻想。

在这次会议上还有一种声音,就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绝对依靠无产阶级,绝对依靠工人运动”的所谓完全照搬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经验的“左倾”思潮。这种完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潮,被后来的李立三、王明等“发扬光大”盲目的城市工人武装暴动,也使得中国本来就力量薄弱的工人阶级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毛泽东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农民问题和武装革命斗争的问题。刚过而立之年的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手段的思考和判断真的是“高瞻远瞩”。历史证明,毛泽东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中国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最为正确的方向。

“三大”之后的毛泽东开始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关于中国阶级现状的调研分析,先后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后来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同时毛泽东在湖南和广州先后创立农民协会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门致力于农民运动。

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调研和农民运动的实践当时在党内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热衷于工人运动的喝过洋墨水的“布尔什维克们”甚至是不屑一顾的。

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当中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核心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

毛泽东的诗词,极少有单纯风花雪月,同时他的很多的感慨,感叹,疑问都是源自于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前途和未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实质上是“究竟谁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的重大的原则问题。这是整首诗词的灵魂。

从诗词本身来看,这首诗词的文学贡献也是十分丰富的,堪称一首诗词经典。仅从诗人的角度来讲,毛泽东的《沁园春》词牌名的诗词堪称第一,历史上的大诗人文豪苏东坡写《念奴娇》举世无双。毛泽东的两首词牌名为《沁园春》的诗词都是千古绝唱。他的另一首是《沁园春•雪》。

诗词《沁园春•长沙》当中的“万山红遍”、“鹰击长空”、“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基本上被后人作为成语广泛的引用。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开篇写景,诗人站在橘子洲头对深秋的湘江两岸的景色的感受很大气,视野很开阔,这是毛泽东很多诗词当中写景的特点,像大气磅礴的写意山水巨幅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副色彩浓郁,生动真切的写意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面对这如画的山水,毛泽东发出了深深地感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心里是有答案的,他似乎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一个乐观的浪漫主义者,这是一种把握了人间的某种“真谛”的自信与豪爽,被称之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也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这首的下阕,就诠释了这种自信和豪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革命的激情也是和旧制度决裂的胆气。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一种豪情,一种自信,一种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敢于在风浪最大的江心游泳,相信再大的风浪也不能阻止航船的前进。

就像我们敢于向旧的制度挑战,坚信再大的困难也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步武堂


气魄,伟人的气魄!听说蒋介石读后手中的笔都掉地上了,要说毛泽东文章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早在抗战刚胜利时就超过蒋介石兵力总数的好几十倍。这首诗词就是代表作之一……

从一开始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段上,尽管有若干描述“广大辽阔风光”的词语:“北国”、“千里”、“万里”,但一个“望”字就将伟人形象展示了:“长城内外”只需一“望”尽在目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些景色只需目光一扫就欣赏到了。犹如整个大地在他的手掌之中,而他能清楚地看到并能主宰自然“山川的排列、流云的变幻”,你看出伟人的胆识了吗?

接着,伟人又以美丽的景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化“欲与天公试比高”说出“蛇”、“象”的目的:与天公比个高低!你说蒋介石怕不怕?动词“舞”如果用成介词“象”呢,肯定就没一点气魄了。

后面几句稍让人们缓下气,欣赏下自然风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仍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手法也特别:“红”、“素”两种不同的色彩道尽祖国万里河山的美丽——“妖娆”!“晴日”应该是“和平到来的时候”吧。

所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但是从伟人的角度看:“还看今朝”!

是因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连串列数与评价(用今天的话说叫“洗刷”),一句话:这些人算什么英雄?词中对历代的点评显示了:“看不起”的气概!

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已经给出了“江山社稷之所属”了!

整个是“绝句”,“绝”就绝在气吞山河、胸怀天下。“绝”就绝在表达了从现在开始一定和以前的帝王不一样,不会那么“俗套”、“无为”了!

当然,该鉴赏的还有很多很多,不便一一分享;我的水平也分享不完……

谢谢!



一号农民王永尧


据说,《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和伟大抱负。该词置于卷首,为毛泽东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一、主题美。

上阕览景发问,振聋发聩:1925年秋,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把自然的时空和历史的时空尽收眼底,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想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面对苍茫天地,历史的使命感感油然而生,一个历史的巨人发问,如春雷乍惊: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阙抒发豪气,敢于担当: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丰厚的学识底蕴,豪迈的个人气概,搏击风浪的能力,蓬勃向上的锐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二、文采美。

1、写景用词准确,生动传神。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用准确的词语把意象捕捉得非常传神。山红,林染,舸争,鹰击,鱼游,把秋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用文字描画得鲜活生动,充满诗情画意,使得全词的意境非常宏美。

2、气韵豪迈高昂,充满激情。

少年风华,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藐视“当年万户侯”。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读来令人顿生豪情,快意酣畅!

全词情景交融,思考博大深远,充满历史的使命感和担当感,让读者感觉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应时而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一种伟大的孤独,毛泽东立橘子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一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我主沉浮”的凛然担当!


金风359


我是万方,我来回答这个间题:

我先介绍一下,我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侯就开始背毛泽东诗词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是我最推崇的两首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的这首词,我认为好在这几个地方:意境辽阔;充满激性;很有气概。

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自唐中期有了词的这种文学体裁以来,词的这种文学体裁就几乎和愁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好象是无愁不成词。 到北宋,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阙还给了人一种辽阔豪迈的感觉,但到下阙收尾两句,也陷入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怨自艾之中了。只有毛泽东的诗词才真做到了与愁字绝缘了。

该词上阕前十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开篇给人展现一幅深秋湘江画卷。既辽阔恢宏,又有鹰去长空鱼翔浅底的动态,风景优美而又活灵活现。接着后面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仿佛把读者带到宇宙之外,宛如在天外询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这就是常人所没有的气概。

至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者看到一群少年书生,在湘江边“指点江山“”粪土当年方户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既活灵活现,又豪迈霸气。


每当读到毛泽东的这首词,都会想到青春年少,都会使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我是万方,热爱诗词以及人生哲理。读过我的文章请赐评、讨论、点赞和关注!(如有想互关的朋友请私信与我)


万方谈人生



<strong>《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诗词,总是大气磅礴,使人总能被词句里洋溢着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所感动,牵着你,把你带入诗人的画面和情感世界,从心底里迸发出一种崇敬,赞叹,振奋人心的情感,享受精神上丰富的美。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的美景融入胸怀,把自己的革命旅程化作情感,每每读来都会迸发和感悟出心灵的共鸣和震撼。

1925年9月,毛泽东从自己的老家湖南韶山到革命的策源地广州,途经长沙,面对湘江滔滔江水,岳麓山满山红叶,橘子洲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激发诗人驻足山水,游历壮美山川,豪情万丈地写下这首词。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这首词还体现了古典诗词情与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景中蕴涵着诗人远大的志向、恢弘的气魄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情与景浑然一体、蓄而不露,是青年毛泽东艺术才华的最佳词作,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精湛的艺术典范。




新郎中国新娘越南


《沁园春长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只记得一句,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曾忆同学恰逢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的诗词,气势恢宏,激情澎湃,同伟人的胸怀一样,气吞万里如虎。

我在这里作一首《沁园春.望乡》

秦岭苍翠,渭水涛涛。

眉坞人家,打工在西安。

一头冰霜,满眼思乡。

西望家乡,落日苍黄。

身无彩凤双飞翼,

夜夜梦回家乡。

春光尽染,绿树红妆。

百鸟啼春,人勤春早。

何时意气风发,锦衣还乡?


初心未改1234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写于一九二五年。当年九月上旬,毛泽东与准备到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的庞叔侃和周振岳由长沙动身到广州。就在毛泽东回到长沙,即将去广州办农运讲习所期间,重访橘子洲,抚今追昔,激情由生,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经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这首词好在以下三点:

第一,胸怀抱负,志向远大。一个“谁主沉浮”表现出代表劳动人民管理国家的远大志向,虽然是问,但有舍我们还有谁的反问。“浪遏飞舟“表现出毛主席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以及勇气霸气。“指点江山“指对祖国山河谁定乾坤的疑问。“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对历代帝王侯爵的藐视。含有安排河山还有更好的后来人的出现之意。全词表现出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有创建社会幸福美好的强盛国家的伟大抱负和理想。

第二,音韵优美,节奏感强。全首词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而有力度有气魄,用艺术手段表现词的意境之深远和美妙。

第三,艺术手法,巧妙高超。全首词虽然只有114个字,但选词精准妙语不断,包含的内容丰富而生动,把写景记事抒情有机融为一体。上片的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把寒秋的秋高气爽天空明远万山枫红的美丽表现出来,为施展才华创立伟业展示一个宽阔的空间,给人以舒爽怡情之感。紧接着一个“竞自由“过渡到舒发豪情壮志。写景为抒情作了良好的铺垫。词中的夸张手法巧妙贴切含意深刻,如”万类霜天”由上文的鹰和鱼引出以示众多,意喻无数的有识之士都在谋求报国之大事,追求自由理想之境界。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夸张把澎湃激情推置到极至,寓意有自信可以战胜任何具大困难和阻力,一定会实现自己开疆立国的伟大志向。词中对字的精准选用也颇具匠心,如鹰击的“击“,鱼翔的“翔“,浪遏的“遏“的运用,既鲜活生动而又有力度,为实出表现实现伟大抱负的情怀起了重要作用。

词牌名沁园春中的“沁园“出自东汉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因其华美居当时园林之最,外戚窦宪心怀艳美,凭权势豪夺强取,将沁园占有。后有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词牌因此得名。这种词格调开张,韵位疏缓,宜抒发激越壮阔之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