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沁園春·長沙》寫得好,表現在哪些地方?

胡亂對聯瞎打油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主席,在革命的時期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這首詩寫了那個時代人的革命激情以及人民對革命勝利的期盼。

下面我們先看一下毛澤東寫的原詩詞,再加以分析到底哪裡寫的好?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25年,離開家鄉時所作的。我們都知道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是一個亂世,但是,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毛澤東看到的是一個大好的世界,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他對革命的前途是抱有希望的。

也只有積極樂觀,擁有革命熱情的人,才能在那個亂世當中看出中國的不平凡來。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把這種不平凡給實現。

正如詩詞當中描寫的那樣,在秋天裡他看到了屬於這個時代裡特有的美景,有江水、有群山、有叢林.......,還有江上漂流的船隻,江底自由自在的魚兒,以及翱翔在藍天上的雄鷹.......。

這是多麼宏偉壯麗的美景呀,可是就是在這種美景裡,毛澤東筆鋒一轉,問了一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是呀,這樣的世界裡,誰才是最終的主宰人呢?

相信毛澤東在問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有答案了。

只有哪些為人民而戰的人,只有哪些擁有革命熱情的人,他們才能夠主宰世界的萬物,他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天下的共主。

在詩詞當中毛澤東還提出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他革命的最終目的,也是他偉大抱負的體現。

你看在很早的時候,毛澤東剛剛參加革命的時期,他就想到了總有一天,自己會指點江山,糞土當年萬戶侯的。

這說明從他一開始參加革命,就已經想到的為人民而戰,並且最終是可以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成功的。

我們都知道,後來正是毛澤東帶領我們打敗了一切國內外反動派,建立了獨立與自主,平等與自由的新中國,讓全體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史學達人


都說《沁園春 長沙》寫得好,表現在哪些地方?

我們當年讀小學時,正值“文革”時期,根本沒有正式的教材。於是乎,可能是老師也喜歡毛主席的詩詞,就天天教我們背誦毛主席詩詞。可能我這一生愛詩詞與此有關。

後來,高中畢業後,回鄉在本生產隊參加勞動。偶然之間,聽父親說了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可能是我這一生愛上詩詞的第二個原因吧!

高中畢業在家務農,頭半年還天天抽時間複習數理化。後來一衡量,身居山寨,家庭經濟貧困,學數理化哪能付諸實踐。於是就想,我應該從文上著手。這是愛詩詞的第三個理由。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先重閱一遍主席的《沁園春 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主席這首《沁園春 長沙》詞,上闕寫景而景中有情,下闕抒情而情中言志。

上闕的景恢宏磅礴,從寒秋、湘江、橘子洲、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長空、淺底、霜天等一系列的物象的鋪陳中,體現岀“江山如此多嬌”的客觀事實。作者似乎是站立在宇宙之上,問道:“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下闕的情則是寄託在“百侶曾遊”之上。寫詞當日回憶起當年攜同學在湘江之上游玩的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他們抒發豪情,立下壯志。“當年萬戶侯”不過糞土而已。他們要創造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能不能實現呢?要奮鬥,要“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可見其志向之遠大。


從全詞的廣度來看,毛主席在進行一次問答。上闕是問,下闕是答。上闕問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闕答曰:“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言下之意,“誰主沉浮”,唯有我等!

我們再把此詞同《沁園春 雪》放在一起來欣賞一番,就會發現:這是毛主席沁園春詞的姊妹篇。《沁園春 長沙》注重於問,而《沁園春 雪》則注重於答。

《沁園春 長沙》曾經“糞土當年萬戶侯”,而《沁園春 雪》則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過去的都過去了,現在要靠我們!

《沁園春 長沙》曾經問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而《沁園春 雪》剛答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主要代表。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人才能真真正正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力避左傾和右傾兩種機會主義錯誤,使革命一步一步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終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並在建國後,緊鑼密鼓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偉大成就,使中國人民既能當家作主又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


楊順達93182540063ysd


毛澤東寫過不少詩詞,但我認為這4首詩最有代表性。

1906年,13歲 

1.五言詩:《贊井》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1910年,17歲 

2.七絕:《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

1925年,32歲

3.《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1936年2月,43歲 

4.《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闋《沁園春·雪》抒發出他的曠世豪情,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雄關漫道中彰顯氣吞雄壯!

這4首詩,有毛澤東兒時的淘氣,少年的霸氣,青年的志氣和中年的豪氣,層層遞進,氣吞山河,表現詩人偉大志向。





飛飛貓說話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芳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一九二五年在長沙時寫的一首詩,那一年他三十二歲,正是“而立之年”的年齡。四年前的一九二一年,毛澤東作為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了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正式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為中共一大十二名正式代表之一。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很少是僅僅為個人境遇、情感以及心情而抒發“詩懷”,他的詩有更大更廣闊的的格局和情懷。這首《沁園春•長沙》也是一樣。在這首詩當中毛澤東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問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我們先看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一九二三年,毛澤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出現了兩種極端的聲音,說明當時黨內的思想並不統一甚至是爭鋒相對。當時黨的總書記陳獨秀認為“中國的工人階級力量太小,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而中國的農民分散落後,沒有革命的慾望”。他的結論是:“統帥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陳獨秀最終提出了:一切權力歸國民黨。

陳獨秀的主張其實就是把中國共產黨置於中國革命的叢書和配合的地位,讓中國共產黨逐步的成為國民黨的附庸。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對共產黨進行血腥的清算和鎮壓之前,陳獨秀的這種“投降主義”的觀點理論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但是“四一二”共產黨人的鮮血讓所有的共產黨人放棄了幻想。

在這次會議上還有一種聲音,就是以張國燾為代表的“絕對依靠無產階級,絕對依靠工人運動”的所謂完全照搬蘇聯十月革命成功經驗的“左傾”思潮。這種完全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思潮,被後來的李立三、王明等“發揚光大”盲目的城市工人武裝暴動,也使得中國本來就力量薄弱的工人階級遭到了很大的損失。

毛澤東在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農民問題和武裝革命鬥爭的問題。剛過而立之年的毛澤東對於中國革命的性質和手段的思考和判斷真的是“高瞻遠矚”。歷史證明,毛澤東提出的問題其實是中國革命的最根本的問題,也是最為正確的方向。

“三大”之後的毛澤東開始了一系列關於農民、關於中國階級現狀的調研分析,先後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後來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同時毛澤東在湖南和廣州先後創立農民協會和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專門致力於農民運動。

毛澤東對農民問題的調研和農民運動的實踐當時在黨內並沒有得到多少支持,熱衷於工人運動的喝過洋墨水的“布爾什維克們”甚至是不屑一顧的。

這是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當中提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核心歷史背景和政治背景。

毛澤東的詩詞,極少有單純風花雪月,同時他的很多的感慨,感嘆,疑問都是源自於中國的革命和中國的前途和未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問題,實質上是“究竟誰才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和中堅力量”的重大的原則問題。這是整首詩詞的靈魂。

從詩詞本身來看,這首詩詞的文學貢獻也是十分豐富的,堪稱一首詩詞經典。僅從詩人的角度來講,毛澤東的《沁園春》詞牌名的詩詞堪稱第一,歷史上的大詩人文豪蘇東坡寫《念奴嬌》舉世無雙。毛澤東的兩首詞牌名為《沁園春》的詩詞都是千古絕唱。他的另一首是《沁園春•雪》。

詩詞《沁園春•長沙》當中的“萬山紅遍”、“鷹擊長空”、“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基本上被後人作為成語廣泛的引用。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開篇寫景,詩人站在橘子洲頭對深秋的湘江兩岸的景色的感受很大氣,視野很開闊,這是毛澤東很多詩詞當中寫景的特點,像大氣磅礴的寫意山水巨幅畫面。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副色彩濃郁,生動真切的寫意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面對這如畫的山水,毛澤東發出了深深地感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澤東心裡是有答案的,他似乎已經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的一生都是一個樂觀的浪漫主義者,這是一種把握了人間的某種“真諦”的自信與豪爽,被稱之為“革命的浪漫主義”,也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自信。這首的下闋,就詮釋了這種自信和豪情。“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革命的激情也是和舊制度決裂的膽氣。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一種豪情,一種自信,一種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敢於在風浪最大的江心遊泳,相信再大的風浪也不能阻止航船的前進。

就像我們敢於向舊的制度挑戰,堅信再大的困難也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步武堂


氣魄,偉人的氣魄!聽說蔣介石讀後手中的筆都掉地上了,要說毛澤東文章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早在抗戰剛勝利時就超過蔣介石兵力總數的好幾十倍。這首詩詞就是代表作之一……

從一開始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段上,儘管有若干描述“廣大遼闊風光”的詞語:“北國”、“千里”、“萬里”,但一個“望”字就將偉人形象展示了:“長城內外”只需一“望”盡在目中!“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些景色只需目光一掃就欣賞到了。猶如整個大地在他的手掌之中,而他能清楚地看到並能主宰自然“山川的排列、流雲的變幻”,你看出偉人的膽識了嗎?

接著,偉人又以美麗的景色“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擬人化“欲與天公試比高”說出“蛇”、“象”的目的:與天公比個高低!你說蔣介石怕不怕?動詞“舞”如果用成介詞“象”呢,肯定就沒一點氣魄了。

後面幾句稍讓人們緩下氣,欣賞下自然風光:“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仍在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手法也特別:“紅”、“素”兩種不同的色彩道盡祖國萬里河山的美麗——“妖嬈”!“晴日”應該是“和平到來的時候”吧。

所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但是從偉人的角度看:“還看今朝”!

是因為“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一連串列數與評價(用今天的話說叫“洗刷”),一句話:這些人算什麼英雄?詞中對歷代的點評顯示了:“看不起”的氣概!

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已經給出了“江山社稷之所屬”了!

整個是“絕句”,“絕”就絕在氣吞山河、胸懷天下。“絕”就絕在表達了從現在開始一定和以前的帝王不一樣,不會那麼“俗套”、“無為”了!

當然,該鑑賞的還有很多很多,不便一一分享;我的水平也分享不完……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據說,《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主席登上詩壇的第一首詞,抒發了他青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和偉大抱負。該詞置於卷首,為毛澤東的詩詞世界拉開序幕;同時,它又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同類題材的壓卷之作。

一、主題美。

上闋覽景發問,振聾發聵:1925年秋,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把自然的時空和歷史的時空盡收眼底,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想到的是萬類霜天競自由;面對蒼茫天地,歷史的使命感感油然而生,一個歷史的巨人發問,如春雷乍驚: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下闕抒發豪氣,敢於擔當:想當年,“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豐厚的學識底蘊,豪邁的個人氣概,搏擊風浪的能力,蓬勃向上的銳氣,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擔當起歷史的使命。

二、文采美。

1、寫景用詞準確,生動傳神。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用準確的詞語把意象捕捉得非常傳神。山紅,林染,舸爭,鷹擊,魚遊,把秋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用文字描畫得鮮活生動,充滿詩情畫意,使得全詞的意境非常宏美。

2、氣韻豪邁高昂,充滿激情。

少年風華,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藐視“當年萬戶侯”。敢於“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讀來令人頓生豪情,快意酣暢!

全詞情景交融,思考博大深遠,充滿歷史的使命感和擔當感,讓讀者感覺到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應時而生!陳子昂登幽州臺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是一種偉大的孤獨,毛澤東立橘子洲“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一種“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我主沉浮”的凜然擔當!


金風359


我是萬方,我來回答這個間題:

我先介紹一下,我是讀小學一年級的時侯就開始背毛澤東詩詞的。

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是我最推崇的兩首毛澤東的詩詞。

《沁園春-長沙》全文如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的這首詞,我認為好在這幾個地方:意境遼闊;充滿激性;很有氣概。

古人云,詩言志,詞言情。自唐中期有了詞的這種文學體裁以來,詞的這種文學體裁就幾乎和愁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好象是無愁不成詞。 到北宋,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上闕還給了人一種遼闊豪邁的感覺,但到下闕收尾兩句,也陷入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自怨自艾之中了。只有毛澤東的詩詞才真做到了與愁字絕緣了。

該詞上闋前十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開篇給人展現一幅深秋湘江畫卷。既遼闊恢宏,又有鷹去長空魚翔淺底的動態,風景優美而又活靈活現。接著後面三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問,彷彿把讀者帶到宇宙之外,宛如在天外詢問,蒼茫大地,誰來主宰?這就是常人所沒有的氣概。

至下闋,“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楊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讀者看到一群少年書生,在湘江邊“指點江山“”糞土當年方戶候”,”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既活靈活現,又豪邁霸氣。


每當讀到毛澤東的這首詞,都會想到青春年少,都會使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strong>《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詩詞,總是大氣磅礴,使人總能被詞句裡洋溢著的恢宏氣勢和浪漫情懷所感動,牽著你,把你帶入詩人的畫面和情感世界,從心底裡迸發出一種崇敬,讚歎,振奮人心的情感,享受精神上豐富的美。

詩人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的美景融入胸懷,把自己的革命旅程化作情感,每每讀來都會迸發和感悟出心靈的共鳴和震撼。

1925年9月,毛澤東從自己的老家湖南韶山到革命的策源地廣州,途經長沙,面對湘江滔滔江水,嶽麓山滿山紅葉,橘子洲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激發詩人駐足山水,遊歷壯美山川,豪情萬丈地寫下這首詞。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這首詞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

這首詞還體現了古典詩詞情與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寫景中蘊涵著詩人遠大的志向、恢弘的氣魄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情與景渾然一體、蓄而不露,是青年毛澤東藝術才華的最佳詞作,具有深刻象徵意義的精湛的藝術典範。




新郎中國新娘越南


《沁園春長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只記得一句,問滄茫大地,誰主沉浮?曾憶同學恰逢少年,風華正茂。

毛澤東的詩詞,氣勢恢宏,激情澎湃,同偉人的胸懷一樣,氣吞萬里如虎。

我在這裡作一首《沁園春.望鄉》

秦嶺蒼翠,渭水濤濤。

眉塢人家,打工在西安。

一頭冰霜,滿眼思鄉。

西望家鄉,落日蒼黃。

身無綵鳳雙飛翼,

夜夜夢迴家鄉。

春光盡染,綠樹紅妝。

百鳥啼春,人勤春早。

何時意氣風發,錦衣還鄉?


初心未改1234


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寫於一九二五年。當年九月上旬,毛澤東與準備到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五期學習的龐叔侃和周振嶽由長沙動身到廣州。就在毛澤東回到長沙,即將去廣州辦農運講習所期間,重訪橘子洲,撫今追昔,激情由生,寫下了這首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經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楊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主席這首詞好在以下三點:

第一,胸懷抱負,志向遠大。一個“誰主沉浮”表現出代表勞動人民管理國家的遠大志向,雖然是問,但有舍我們還有誰的反問。“浪遏飛舟“表現出毛主席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實現遠大理想的雄心壯志,以及勇氣霸氣。“指點江山“指對祖國山河誰定乾坤的疑問。“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對歷代帝王侯爵的藐視。含有安排河山還有更好的後來人的出現之意。全詞表現出毛主席在青年時代就有創建社會幸福美好的強盛國家的偉大抱負和理想。

第二,音韻優美,節奏感強。全首詞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鮮明而有力度有氣魄,用藝術手段表現詞的意境之深遠和美妙。

第三,藝術手法,巧妙高超。全首詞雖然只有114個字,但選詞精準妙語不斷,包含的內容豐富而生動,把寫景記事抒情有機融為一體。上片的景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魚翔淺底,鷹擊長空”把寒秋的秋高氣爽天空明遠萬山楓紅的美麗表現出來,為施展才華創立偉業展示一個寬闊的空間,給人以舒爽怡情之感。緊接著一個“競自由“過渡到舒發豪情壯志。寫景為抒情作了良好的鋪墊。詞中的誇張手法巧妙貼切含意深刻,如”萬類霜天”由上文的鷹和魚引出以示眾多,意喻無數的有識之士都在謀求報國之大事,追求自由理想之境界。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誇張把澎湃激情推置到極至,寓意有自信可以戰勝任何具大困難和阻力,一定會實現自己開疆立國的偉大志向。詞中對字的精準選用也頗具匠心,如鷹擊的“擊“,魚翔的“翔“,浪遏的“遏“的運用,既鮮活生動而又有力度,為實出表現實現偉大抱負的情懷起了重要作用。

詞牌名沁園春中的“沁園“出自東漢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因其華美居當時園林之最,外戚竇憲心懷豔美,憑權勢豪奪強取,將沁園佔有。後有人作詩以詠其事。《沁園春》詞牌因此得名。這種詞格調開張,韻位疏緩,宜抒發激越壯闊之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