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永寧三景:回鄉文化園、中華回族第一街和納家戶清真古寺


東臨黃河、西靠賀蘭山的永寧縣是寧夏銀川平原著名的旅遊大縣,母親河黃河貫穿全境,著名的西幹、唐淶、漢延、惠農四大幹渠則由南向北灌溉全縣。不僅有古人讚譽的"寧夏八景"中的"觀橋柳色"、"漢渠春漲"等景點,還有納家戶清真寺、明代長城、李俊塔等全區重點文物保護的古蹟和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回鄉文化園。

入圍"神奇西北100景"的回鄉文化園緊臨京藏高速公路永寧出口處,遠遠就可看到寬敞大氣的廣場和充滿阿拉伯異域風情的伊斯蘭建築矗立在藍天白雲下,主體門樓隱然有印度泰姬陵的風範,兩根高大的鏤銅包漢白玉的燈柱華表分列廣場左右,鮮豔的五星紅旗在晨風中獵獵飛揚!

回鄉文化園是中國唯一一處展示回族文化的場所,佔地1000餘畝,從門樓進入文化園,依次是全球首部以絲綢之路為背景,融阿拉伯風情與伊斯蘭文化為一一體,匯東方多國文化藝術全景超觀感體驗式大型博物情境演出的“夢迴·一千零一夜”回族博物館、金色禮儀大殿、商貿一條街、回鄉人家等,分門別類集中展示了回族的飲食、禮儀、宗教、農耕等文化習俗,堪稱寧夏回鄉風情的大觀園。


文化園中最引人矚目的的建築當屬美輪美奐的金色禮儀大殿了,這座有著金色圓頂的巨大建築物,三面環水,通體由雪白的大理石構成,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倒影在碧波中盪漾,看上去既美麗端莊又聖潔典雅。

金色禮儀大殿之所以如此美麗,據說是吸收了包括土耳其聖索非亞大教堂等古典建築的奇偉造型,並融入中國回族建築的佈局與裝飾特色,以拱門、扶壁、小圓頂等設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從而在窗間壁上安置高大壯麗的金色圓頂,讓人仰望天界的美好與神聖。

金色禮儀大殿可同時容納3000多人禮拜,也是全國最大的禮儀大殿以及寧夏穆斯林的宗教活動中心與宗教文化的集散地。殿內壁畫與殿柱鑲滿彩色磚壁,穹頂彩繪是花卉與幾何圖案裝飾,非產適合人像攝影。潔白的主體、四座尖塔、金色圓形頂與頭頂藍藍的天空和四周環繞的碧水相互映襯,形成一幅美妙絕倫的畫面!


在回鄉文化園南面立有一牌坊,正中藍色的匾額上書有“中華回族第一街”,中華回族第一街也稱為“納家古街”,它依託於永寧最為著名的納家戶清真古寺而建,是集回族餐飲、住宿、旅遊、觀光、休閒、購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展演於一體的回民文化風情街。

納家戶清真大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距今約500年,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呈東西走向長方形,由門樓、禮拜大殿、廂房、水房等四部分組成,與其它絕大多數清真寺不同,它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建築群,雖然曾於清乾隆、同治年間兩次遭受嚴重損毀,但後來都得以修復。

納家戶清真大寺系元初貴族塞典赤·瞻思丁子納速拉丁之後裔納性子孫從陝西移居寧夏後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是寧夏曆史悠久、規模較大的清真寺之一。正門建築飛簷翹角,挑梁畫棟,綠柱藍楹,翠瓦琉璃。門樓上部為三層歇山頂邦克樓,兩旁則是阿拉伯風格的四角尖頂望月樓。


從門樓走進納家戶清真寺內部,眼前豁然開朗,裡面是個約1000平方米大小的長條形中式院落,兩棵濃廕庇日的蒼勁古槐,虯枝盤展,呵護著寺院正中的禮拜大殿。漢唐風格明顯的寺院顯得十分寧靜肅穆,如果不是時不時有戴著白色小帽的回民進進出出,你會覺得自己闖入了一座禪林古寺或是皇家園林。

納家戶村號稱中國第一回鄉,因村內建有盛名遠播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和回鄉文化園,年接納遊客2萬人以上,故爾成為宣傳、推介永寧縣乃至銀川和寧夏的重要窗口。當地村民勤勞善良,牛羊魚養殖大戶、特色種植等優勢產業頗具規模,納家戶村已成為大銀川地區清真牛羊肉主要的集散地、糧食基地和旅遊勝地。

俯瞰永寧納家戶村全貌,潔白的回鄉文化園緊傍著京藏高速公路,月牙似的小湖依偎著雄偉的金色禮儀大殿,富饒的銀川平原,豐收在望,成熟的麥田逶迤天邊,金黃的玉米堆滿曬場!祝福你!寧夏永寧,美麗迷人的回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