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碧山秀水一古寺,來過一位傳奇大和尚坐禪誦心經!


2019年3月19日,安徽合肥,巢湖市居巢區銀屏鎮張山村大秀山東麓,這裡有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淵源的古寺,碧秀禪寺,原名碧秀庵,據《居巢區宗教志》一書中對碧秀庵的記載,碧秀庵亦名團埠廟,面對白牡山,背依大秀山。該寺廟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一座古禪宗道場,後於文革期間遭破壞,成了一片殘垣斷壁。1985年,由村民邀請九華山上仁下森大和尚從毛公洞來到碧秀禪寺,他不畏艱辛的修繕殘垣斷壁的碧秀古寺。

後來,上仁下森大和尚受桐城市佛教協會再三誠意邀請往桐城別峰禪寺擔任住持,2015年,巢湖市銀屏鎮芙蓉村村民等有關部門及上王山東邊楊村村民,多方努力虔誠再三邀請上仁下森大和尚回碧秀禪寺任住持,大和尚為報答父老鄉親的護持之恩,故重返碧秀禪寺,並且不顧年邁之軀再次修繕碧秀禪寺。

“碧潭有影心源靜,秀水無塵眼界寬”,碧秀禪寺位於岱山山脈,群山連綿,山峰起伏,山戀疊彰,樹木成林,鬱鬱蔥蔥,修竹成遍,勁直擎天,山花爛漫,百鳥爭鳴,這裡奇特的自然風光,悠美的迷人景色,早以聞名遐邇的“岱岫晴雲”之譽,被列為古巢十景之一。


3月19日,攝影師在碧秀禪寺看到了二塊幾百年前的清代石碑,一塊為康熙年間,一塊為道光十六年,上面記載著當年村民百姓捐獻錢物修建古寺的事宜情況。

“初關不破不進山,重關不破不閉關,牢關不破不下山”,碧秀禪寺原任住持上仁下森大和尚,1942年出生於肥東縣,他是孤兒,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 一出生就被賣到合肥的一位有錢沒有孩子的人家, 養母在他2歲時就去世了, 養父也在他16歲時過世,後因為種種原因對生活失去信心,尋了短見,幸好當時有位老和尚廣華師父救了他, 被救活後就跟隨老和尚住在山洞裡,於1970年落髮出家

1980年,上仁下森大和尚行腳一路乞討兩年才從甘肅走到九華山。1982-1986年,他在九華山鍾亭撞鐘,在此期間與慈明老和尚一起共處了三年之久,他說他真正的傳法師父是慈明和尚。1986年10月,他離開九華山去尋找理想安靜的閉關之處。


上仁下森大和尚於1987-1990年選擇了巢湖的毛公洞為理想的修道場所,他一人住在毛公洞達三年之久。出來後,他把附近的一所破舊寺院重新建好。因為還沒有證道,再次於1992-1995年進入碧秀禪寺閉關修行。

從年輕時代一直住山洞達10多年之久, 到老年開悟證果後才出來建廟弘法。上仁下森大和尚不圖名不圖利, 辛辛苦苦建好後就讓與其他有道的出家師父管理, 自己雲遊四方, 像濟公和尚一樣。他當年修苦行曾經修過不倒單, 一年沒有躺下休息過。10多天才吃一點米飯,現在仍然是一天只吃中午一頓飯。

2019年2月,上仁下森大和尚退隱,碧秀禪寺交給弟子釋聖童法師代管,據釋聖童法師介紹,這個位置就是當年師父閉關的地方,如今已經擴建成為佛堂,師父是嚴守戒律之人,夏天無論多熱都不穿短袖衣杉,而且無論早課時佛堂有無信眾,他都非常認真的一絲不苟的邁步,拜佛,上香,唸誦。


上仁下森大和尚隨緣說法, “自在”不拘泥於在寺廟裡度眾, 他因機說教, 讓所有見到他的人都生歡喜心。

上仁下森大和尚因廣結善緣,眾弟子願隨他進駐修繕古廟,弘揚佛法,如今的碧秀禪寺一直倍受四方信佛緣者和旅遊人看重,五湖四海的賓客紛至沓來,近客有本省各地、江蘇、上海;遠客有山東、臺灣、澳大利亞華人等。為了重整古寺佛地,擴大香火,開闢旅遊,在數萬信眾資助下,他們一面整修古寺,一面擴建山門前水泥廣場,新建休息活動室和室外長廊涼棚雅座,在當地村部的幫助下,將歷年從山下到碧秀禪寺再到山頂端的一條羊腸小道擴建。

“心花頓開忽一音, 了達本源見真跡......禪那解脫妙法輪, 一掃萬劫塵垢心。”如今,上仁下森大和尚再次出門雲遊去弘揚佛法。碧山秀水一古寺,來過一位傳奇大和尚坐禪誦心經!這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碧秀禪寺,將會繼續為當地弘揚佛教,發展旅遊事業奠定堅實基礎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