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塘古鎮,無錫地區最袖珍的古鎮,轉一圈只要十多分鐘


江南多古鎮,幾乎每座城市裡都有那麼幾個古鎮,或名聲大如周莊、烏鎮,或者是默默無名的小字輩。既然能稱得上古鎮的,必定有歷史的韻味在裡面。而江蘇無錫一處新開街才四年多的“巡塘古鎮”,卻屬於列外,因為這座古鎮年代太短,古鎮佔地面積又小,轉一圈有個十多分鐘足以,並且古鎮的一大半,竟然還是酒店區域。

巡塘,在無錫不算很有名。以前它隸屬於無錫的華莊鎮,因為建設太湖新城的需要,這塊三面環水的半島,便被重新規劃建成一處供市民遊覽的“古鎮”。在江南地區,凡帶有“塘”字地名的,通常跟河道、水面相關。巡塘古鎮,也是因為依傍著“巡塘河”而得名的。

巡塘古鎮有案可稽的歷史很短暫,大約在民國二年,時任當時新安鄉的行政當局,為解決無錫南部地區沿太湖居民集市交易的問題,選擇在新安鄉的巡塘河邊,建了一座村舍,取名為巡塘村。村莊不大,沿河開設了若干店鋪和商行。


巡塘村建成後,太湖裡的漁民,可以駕船停靠巡塘碼頭,把當天捕撈上來的新鮮魚蝦進行交易;岸上的居民,多為農戶,周邊養蠶者居多,於是巡塘碼頭上又開設了繭子行。新繭子上市時,商行問農民收蠶繭,再裝船運到無錫、蘇州,甚至上海的繅絲廠進行蠶絲加工。據說每年收繭子時,巡塘碼頭周邊是最熱鬧的。

解放前,巡塘村已經形成了小規模的集市格局。圍繞著巡塘河灣,有菸酒雜貨、布帛、打鐵鋪、繭行、豬市、飯館、麵店、茶館、老虎灶、魚肉菜攤、郵政、藥材、診療所等,成為無錫南部一處重要的集市貿易中心。當然這一切,隨著後來船運業的衰退,當年繁忙的集市也就淡出了歷史舞臺。

重建後的巡塘古鎮,以巡塘河為屆,分成南北兩片,南片稱為巡塘南街和水花園區,北片稱為巡塘北街。兩條街之間有一座古老的單孔石拱橋相連接,橋的名字也叫“巡塘橋”,現在這座石板橋已經被列入無錫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了。


說起巡塘橋,民間傳說它最早建於元朝時期,不過並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倒是現在巡塘橋的橋洞裡,有兩塊石碑,記錄了公元1888年重建巡塘橋的事件。那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當地的鄉紳集資重新翻建了巡塘橋,碑文上刻有為重建巡塘橋捐資者的姓名等。

重建後的巡塘橋,南北跨向,採用堅硬的金山石材架設。橋南北長約17.2米,東西的跨徑月為5米,橋上還砌有橋耳4個,橋面上的龍門石刻有如意水波紋。 橋拱上還刻上了橋聯:“終古臨流賦臥虹,至今題柱懷司馬”,有點詩情畫意。巡塘橋的歷史,也只不過131年。

巡塘南北的兩條街,其實都不長。跨過巡塘橋,便是南街區域。它呈封閉的圓形,街的兩旁全是江南的瓦房建築,只不過這片街區都為酒店的客房。就連原來南街上的“巡塘鎮救熄會”的一棟小洋樓,也改成了茶館店,遊客前往南街逛一圈,發現原來是來參觀酒店的。


北街呈L型,臨街的店面全是一家家商鋪,在沿河的街面處,開設著幾家小吃店和茶館店。每個商戶都佔據了沿河的石板路,露天擺放著自家的餐桌或茶椅。最絕的是餐桌或茶椅上,還會放上一塊告示牌:此處為收費場所,沒有消費請不要入座。這讓前來逛古鎮的遊客感到一絲尷尬。

說是古鎮,但能讓遊客玩的項目基本沒有。面對著巡塘河吹吹免費的“河風”,大概就算到過了巡塘古鎮。在巡塘橋北坡還豎立著友情提醒牌:每天上午九點前,下午五點之後,謝絕旅行團隊參觀南街。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內,遊客是不能隨意跨過巡塘橋的。據說最初古鎮開街時,規矩還要嚴格,每週只有兩天是對遊客開放的,其餘日子均不能去到橋南面。

倒是舊時古鎮上盛行的繭子行、打鐵鋪,或者商號,均已跟古鎮“絕緣”了,畢竟現在周邊地區再也沒有養蠶人,也不需要打鐵了。但作為一處古鎮,雖說建鎮年代很短,總可以搞些紀念館、展館或體驗館吧,或者讓遊客體驗的場所吧,也可以讓人們記住歷史啊。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