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是帥才,能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他犯了這三錯

現在網絡上有種觀點很流行:楊秀清是帥才,若不死於內鬥,必然可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滿清,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不得不說,楊秀清在軍事指揮上的確能力很強,格局也高,這是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戰將所不能望其項背的;楊秀清是帥才,石、陳、李最多算是將才,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選手。然而,若說楊秀清不死於內鬥,就可以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還是難以令人信服。客觀因素不說,就說楊秀清犯下的這三大錯誤,就足以表明他難以帶領大夥取得勝利,除非他頂頭上司是朱元璋式豪傑。

楊秀清是帥才,能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他犯了這三錯

楊秀清大錯之一:分兵作戰,喪失推翻清朝良機,還將自己陷入被動

1853年3月,60萬太平軍(包括家屬)殺進南京,將其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首都,正式建立起與滿清對峙之農民革命政權。定都南京,這成為大夥指責楊秀清之一大理由,因為南京並不適合建都;此地風水不行,凡是在此定都之王朝,免不了被北方消滅。此種宿命論觀點,實在經不起推敲,朱元璋不是建都南京,而後揮師北伐,一舉消滅蒙古鐵騎嗎?況且,朱元璋還8次出兵北征,打得蒙古“黃金家族”從此抬不起頭,並陷入四分五裂局面。在經濟重心南移之歷史背景下,再結合太平天國之實際情況,暫時定都南京是正確選擇。

定都南京沒錯,也是楊秀清之高見,若是真的全軍北上,估計會死得更慘。可問題在於,楊秀清定都南京後就犯下了一個戰略性錯誤,他分兵作戰,將有限之精銳投入多個戰場,後果相當嚴重。殺進南京時,太平軍可以投入作戰之精銳戰士估計10萬,這在局部作戰時可以碾壓清朝任何一支部隊。定都南京後,若是這10萬人能集中使用,全力爭奪長江中上游之同時控制下游,將南方九省納入天國地盤之可能性非常高。一旦東南各省拿下,憑藉巨大之財力、物力支撐,太平天國實力將會是幾何級增長。此時,太平軍再出兵北伐,清朝必然會被消滅。

楊秀清是帥才,能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他犯了這三錯

想要消滅滿清,最好的策略是拿下南方,有了穩定的後方再北伐。然而,楊秀清卻犯下了大錯,他過於高估自身實力,過於低估對手能力。北伐,2萬精銳老兵直取北京,這戰略太過冒險,就算能殺入北京,可怎麼守衛呢?西征,前途一片大好,可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個戰場同時用兵,西征軍越來越分散,差點被湘軍給逆襲了。2萬北伐老兵陣亡,西征馬馬虎虎,太平天國同時在各條戰線開戰,結果自然很慘,也喪失了消滅滿清之最佳機會。此外,太平天國又需要留出部分軍隊用於防備“江南大營”、“江北大營”,陷入兩線作戰之被動局面。

定都南京後,最好的戰略應該是:林鳳祥率2萬精銳北伐,在河南、山東、蘇北一帶建立根據地,與天京互為犄角,阻止清軍蒙古馬隊南下之同時,時刻威脅北京安全,讓咸豐不敢輕舉妄動。石達開、胡以晃、羅大綱、曾天養等率主力沿江西征,奪取長江中上游腹地,攻入四川。至此,南方各省與滿清脫離,而滿清朝廷又隔著林鳳祥根據地,不能支援南方,太平天國勢必拿下東南。此時,太平天國已經佔據半壁江山,再經過兩年休整,而後北伐中原。試想,滿清還能招架得住嗎?

楊秀清是帥才,能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他犯了這三錯

楊秀清大錯之二:遙控指揮,前線將領沒主動性,養肥了湘軍

定都天京後,楊秀清將太平軍精銳分散使用於各個戰場,且彼此之間難以相互呼應,這自然是大錯之一。好在清軍戰鬥力不強,楊秀清分兵作戰,雖說達不到預期目標,但還是擴大了不少地盤,這點應該值得肯定。然而,楊秀清在作戰指揮喜歡遙控指揮(與蔣有得一拼),致使前線將士被束縛手腳,不能隨機應變,以致遭受巨大損失,這在北伐與西征中隨時可以看得到。楊秀清遙控指揮,造成之後果非常嚴重,他無形之中養肥了湘軍。道理簡單,若是沒遙控指揮,湘軍也許在前期就被打殘,難以有大作為。

北伐期間,林鳳祥本可以避免全軍覆沒,只要及時南撤,清軍也無可奈何。可惜的是,林鳳祥不敢違抗軍令,撤退是不果斷,在阜城、連鎮呆了相近一年,只為等待援軍到來,然後再次攻打北京,這顯然是大錯。西征期間,楊秀清指揮遙控指揮前線軍事,直接將自己的意志傳達軍中,主將要按規則辦事。楊秀清軍事才能確實不錯,可遙控指揮就不對了。要知道,戰場千變萬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部署才是勝利之道。楊秀清為了專權,如此遙控指揮,後果很嚴重,湘軍一路從湘潭殺向嶽州、武昌、田家鎮、半壁山,兵鋒直抵九江城下,西征第一階段成果幾乎喪失殆盡。

楊秀清是帥才,能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他犯了這三錯

楊秀清大錯之三:糟糕透頂之人際關係,政治水準太低

遙控指揮前線作戰,太平軍一潰千里,曾文正直接帶湘軍水陸主力殺向九江、湖口要塞,揚言過年之前拿下安慶、金陵,活捉洪秀全。此時,楊秀清不得不權力下放,他讓石達開督師湖口,組織反擊力量。楊秀清不再遙控,而是在後方調度各路兵馬,讓彼此協同作戰。如此一來,太平軍開始逆襲。先是取得九江、湖口大捷,兩次逼迫曾文正投水自盡;後秦日綱、韋俊、陳玉成反攻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石達開經略江西,擊敗湘軍陸師主力,包圍曾文正於南昌;接著是三路出兵,相繼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之巔峰。

楊秀清即是改變作戰策略,太平天國形勢一片大好,大有消滅滿清之趨勢,但也只是趨勢而已。若太平天國最高領導曾是戰略級別大師,有胸懷天下之抱負,估計可以完成“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使命。那麼,楊秀清是這樣的人嗎?答案是否定的,楊秀清最大的缺點是“政治智商”不在線,人際關係非常糟糕,他最多算是梟雄一枚,談不上英雄豪傑。楊秀清仗著享有“天父傳言”之權力,集政權、教權、軍權於一身,經常杖責或威脅杖責(打屁股)洪秀全、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黃玉琨(石達開岳父),將核心要員得罪一遍。如此,也就不難理解楊為何死於“天京事變”了。退一步說,就算他不死於內鬥,大夥為了自保,肯定也會擁兵自重,內戰隨時爆發,太平天國依然會衰落。

楊秀清是帥才,能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他犯了這三錯

綜上所述,楊秀清是軍事上的帥才,但不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政治智商經常不在線,人際關係太糟糕。借用李秀成自述所言:“東王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東欲專尊,北、翼不服,計議誅殺東王及兄弟仨,原清、輔清,其餘皆不得多殺。”內部反楊勢力如此強大,楊怎會取得勝利呢?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通史》、《李秀成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