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主要的病蟲害有哪些,該如何防治?

農人答農事


  1、合理調整作物佈局。重視發展棉花與小麥、油菜、玉米、大蒜等作物的間作套種或插花種植,增加複種指數,豐富棉田天敵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利用套作生態控制蚜害。由於前作屏障作用,棉苗上的有翅蚜落量大為減少,同時套種間作對保護天敵非常有利,多數年份套作棉都能安然避過3葉期前的弱苗期蚜害。前作收穫後大部分苗進入4-6葉期,耐蚜能力和恢復補償能力明顯增強,經連續4年我們調查,麥棉、蒜棉套作田,棉花苗期蚜蟲量均未達到防治指標。

如何在棉花苗期防治蟲害?

一、病害

1、危害特點。棉苗從子葉期到1-2片真葉期易感染各類病害。危害棉苗根部的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紅腐病;而黑斑病、輪紋斑病、角斑病、疫病、褐斑病等危害葉部;莖枯病危害幼莖及生長點。這些病害在夏季多雨、陰溼、低溫時易發生,且往往是混合併發,成災較多。輕的引起僵苗遲發,重的導致爛芽、爛根,葉枯莖腐,缺苗斷壟,乃至成片死亡。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2、防治方法。應加強田間管理,棉花出苗後要深中耕、勤中耕,以提高土溫,降低土壤溼度,使土壤通氣,以利根系發育。對於出現病苗、死苗應及時清除出田,集中處理,以減少田間病菌數量及傳染機會。以利於棉苗健壯,陰雨天時,注意防水排漬。齊苗後可噴施葉面肥或蕓薹素內脂,提高棉苗的抗逆性。

二、蟲害

1、危害特點。從播種到現蕾前,危害種子和幼苗根部的有種蠅、金針蟲、蠐螬等。地老虎和蝸牛咬斷嫩莖和咬食葉片,刺吸汁液的有棉蚜、棉薊馬、棉葉蟎等。棉苗受這些蟲危害後,導致棉苗植株矮小,葉片變小,失綠變紅有斑點、有缺點、有的缺整片葉。地老虎能夠咬斷棉莖,造成棉花缺苗斷壟,發生棉葉蟎後,棉苗呈火燒狀;發生棉蚜後,棉株形成“龍頭”葉片捲縮,導致根系發育不良,生長停滯,並推遲現蕾。

2、防治方法。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用青草拌藥,喂殺,即用2.5%敵百蟲粉0.5千克,拌鮮草50千克,每畝用15-20千克,於傍晚撒在棉苗旁邊,每隔一定距離撒一小堆,第2天早晨到棉苗旁撿蟲子;防治棉蚜可用吡蟲啉或啶蟲脒噴施到棉葉及莖上;防治棉薊馬可用吡蟲啉噴施;防治棉葉蟎可用73%克蟎特1000-1500倍液噴施。注意一定要噴在葉背上,防治效果才好。

· 棉花水肥失調會誘發病蟲害?

水肥失調的時候,棉花也容易染上病蟲害。

一、棉花氮磷鉀施肥技術

農諺說“土是本、肥是勁、水是命”,這說明棉花施肥的重要性。棉花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對土壤肥力條件有較高的要求,棉花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不同,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的棉株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一般棉花現蕾以前,吸收養分較少,但這一階段植株對磷素營養的要求特別敏感。現蕾以後棉株生育加快,需肥量增加,現蕾至開花25天左右時間,吸收氮、磷、鉀分別佔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11%、7%和9%,每天吸收量比現蕾前增加3~4倍。初花至盛花15天左右時間,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該階段吸收氮、磷、鉀分別佔總吸收量的56%、24%和36%。盛花到吐絮1個月內,吸收氮、磷、鉀分別佔總吸收量的23%、51%和42%。吐絮到收花完畢大約1個月時間,這一階段吸收氮、磷、鉀數量分別佔總吸收量的5%、14%和11%左右。每生產100千克皮棉,約需吸收氮(N)17.45千克、磷(P2O5)6.32千克、鉀(K2O)15.47千克,一般每生產50公斤籽棉需吸收氮2.8公斤,磷1.1公斤,鉀2.7公斤,氮磷鉀比例大約為3∶1∶3。說明棉花是需氮和需鉀較多的經濟作物。

二、肥料過量的危害

氮肥的增產效果也非常明顯。但是氮肥施用過多或施用不當,會造成減產,也容易感染病蟲害。磷肥的效果非常穩定,磷肥的施用,使棉花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磷肥和氮肥配合施用能獲得穩定的增產。鉀肥能使莖稈堅韌,抗倒伏,能增強棉花抗旱、抗寒及抗病蟲害能力。由於重茬連作和棉花產量的提高,單靠土壤中的鉀很難達到高產的目的,因此在低鉀土壤或高產棉田必須配合鉀肥施用,否則,氮磷鉀不協調,降低肥效,容易導致減產。

土壤情況惡化。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有機質降低、板結、透氣性變差、次生鹽漬化加劇、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調,進而產量降低。

三、施肥與棉花病蟲害的關係

科學施肥可以促進作物的正常代謝,增強作物的抗逆性,而施肥不當,如生產中偏施的氮肥,使氮和鉀營養不均衡,可引起作物代謝失調,導致病蟲害的發生。施肥失調棉花會誘發棉鈴蟲、棉蚜和枯黃萎病。偏施氮肥,葉片肥大,葉酸增加,吸引棉鈴蟲和棉蚜。缺鉀會使棉花後期的紅葉莖枯病發生。而氮肥過量少施鉀肥會使抗病性減退,棉花黃萎病較易發生。

棉花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病害,嚴重影響了棉花的生長生產,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農戶們應該採取措施做好防控工作。那麼,農戶們該如何防治棉花立枯病呢?下面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病原

立枯枯絲核菌AG-4菌絲融合群,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報道AG-5、AG-1-IA等少數融合菌也可侵染、致病,但不引起死苗。AG-4寄主廣泛且致病力很強,除侵染棉花外,還侵染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等。試驗將棉花立枯病菌、小麥紋枯病菌分別接種於小麥和棉苗上,並不相互侵染,所以其他寄主上的AG-4與棉苗的關係還需進一步明確。該菌有性態為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 棉花“立枯病”的危害和防治?

立枯病又稱死苗病,多發生於育苗中後期,主要為害幼苗莖基部或根部。

立枯病病菌侵染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出現暗褐色病斑,莖基部變淡褐色,呈水漬狀。當病斑持續發展擴大繞莖一週時,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漸變為黑褐色,喪失聲場功能。症狀較輕時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當苗床溼度大時,病部可見到不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菌絲,即病菌的菌絲體或菌核。

棉花枯萎病、黃萎病都是體系侵染的維管束病害,導致葉片枯死或脫落,是棉花種植期的一種常見病害。其防治辦法基本相同,要以防治為主,並依據不同棉區的發病狀況,因地制宜地採納不同辦法。

(一)農業防治

1.栽培抗(耐)種類是現在有用的辦法。在棉花生產中,選用抗病種類,進步植株抗病性,操控病害發作。

· 棉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炭疽病是棉花苗期和鈴期主要病害之—,南、北棉區發病均較嚴重,重病年份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對棉花產量有直接影響。苗期發病,引起苗枯,苗期發病率26%—70%,嚴重時可達90%以上。成株期發病,是造成棉花爛鈴的主要病害,嚴重年份病鈴率達20%以上。

棉花炭疽病症狀: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棉苗和棉鈴。種子發芽後出苗前受害可造成爛種;出苗後莖基部發生紅褐色繃裂條斑,擴展縊縮造成幼苗死亡。子葉邊緣出現圓或半圓形黃褐斑,後乾燥脫落使子葉邊緣殘缺不全。莖部病斑紅褐至暗黑色,長圓形,中央凹陷,表皮破裂常露出木質部,遇風易折。真葉上的病斑圓形,中間灰褐色,外緣像紫褐色。棉鈴染病初期呈暗紅色小點,擴展後呈褐色病斑,病部凹陷。潮溼時,在病斑中央產生橘紅色略帶輪紋和粘結的分生孢子團。病斑可相互連接,擴大到全鈴。鈴內未成熟的纖維部分或全部腐爛,成為暗黃色的僵瓣。


軍哥曹領


棉花苗期管理直接影響到後期的產量,所以管理十分重要,一般苗期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定苗

一般從棉籽入土到發芽有一兩片真葉時就需要去掉一些弱苗,但這時還不能完全定苗,再間隔一段時間,有第三或者第四片真葉出來時就可以定苗了,去弱留壯。


苗期紅蜘蛛

苗期紅蜘蛛最容易發生,如裡葉子背面有小紅點蟲子,或者葉面出現萎縮,不生長就要注意棉苗出現紅蜘蛛病蟲害了,要及時使用苯J噠蟎靈,和甲維鹽乳油加水混噴霧進行噴灑葉底葉面進行防治,防止蔓延。

苗期芽蟲

棉苗期芽蟲也是最常出現的病蟲害,要及時消滅。如氧化樂果,丙溴磷乳油等按比例兌成藥液進行噴灑。

苗期黑根病

苗期由於氣溫不穩定,和病菌感染,黑根病也會經常發生,也要及時防止。如多菌靈,愛多收,申嗪黴素等按比例進行噴霧或者灌根,都能有效防治。


以上只供大家參考,喜歡的加個關注,謝謝大家!


鄉村木子姐


2019年,棉蚜、棉盲蝽、棉鈴蟲、棉葉蟎、地下害蟲、苗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鈴病等病蟲將在各棉區普遍發生,棉薊馬、煙粉蝨、紅葉莖枯病等次要病蟲在局部發生。為了切實做好2019年棉花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和專業化防治面積分別達到20%以上和2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明顯下降。

二、防控策略

針對不同棉區、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蟲種類,本著輕簡化、無害化的原則,採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措施,大力推廣抗(耐)病品種,發揮棉花自身補償作用,充分利用生態調控手段,保護和利用棉田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藥劑防治優先選用生物源、低毒、環境友好型藥劑,並注意與藥劑輪換。重視合理用藥、精準用藥,降低化學農藥用量。通過秋冬壓低病蟲基數,苗期預防、生長期控害、鈴期保鈴保產等技術措施,增強棉田的可持續和安全控害減災作用。


魯豫小石


棉花苗期病害有10多種,引起爛種、爛芽、莖基腐及根腐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紅腐病、猝倒病和根腐病等,以危害子葉、真葉及莖部為主的有莖枯病、疫病、黑斑病、輪斑病及角斑病等。現介紹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症狀、病因、防治措施,以為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1、棉花苗期病害的症狀

1.1立枯病

該病又名黑根病、爛根病,在棉花的多個生育期均可發生。未出土前,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爛種、爛芽;出土後染病,初呈現出黃褐色斑點於幼莖基部,後逐漸擴大,產生凹陷內縮,最後圍繞嫩莖形成蜂腰狀凹陷腐爛,嚴重時可致枯死或萎倒;成株期受害,葉片生有褐色斑點,後脫落穿孔;現蕾開花期受害,莖基部生黑褐色病斑,表皮破爛後,露出條條木質纖維,嚴重時莖折斷而死,有時有瘤狀腫起的剩餘發病部位。

1.2炭疽病

炭疽病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導致成片死苗。棉籽開始萌動時即可受該病菌危害,常造成棉芽水漬狀腐爛,出土前已經死亡,或者棉苗子葉上生黃褐色病斑,帶有紅褐色邊緣;幼苗受害,初在莖基部產生紅褐色梭形條斑,後逐漸擴大,中間略凹陷,整體變褐色,病斑上著生紅色黏性物;真葉受害,初生小黑色斑點,後擴大至暗褐色圓形或不規則病斑。若遇氣候乾燥,病部容易折斷,葉片則破爛不堪,若遇潮溼氣候,病斑表面即產生紅褐色或橘紅色黏質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團。

1.3猝倒病

該病對棉花的出苗、生長均有顯著影響,一般先從幼嫩細根侵染,也能侵染種子和剛露白的芽,常造成爛種、爛芽及棉花小苗成片倒伏死亡。幼苗受害,初在幼莖基部貼近地面的部分出現水漬症狀,嚴重時呈水腫狀,並擴展變黃腐爛,呈水燙狀而軟化,迅速腐爛倒伏;地下部細根受害,則會因吸水不良而導致整株幼苗死亡,子葉也逐漸褪色,呈水漬狀軟化,在高溼情況下,有時病部出現白色絮狀物,即病菌的菌絲。

1.4紅腐病

該病可侵害棉花根莖、子葉、真葉及棉鈴,棉苗未出土前,病菌進行危害常造成沒出土的幼芽變成紅褐色而爛在土中;幼苗根部受害,其根尖及側根由黃變褐,然後腐爛並蔓延至全根,嚴重時棉苗枯死;葉片受害,多在邊緣生有灰紅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後逐漸擴大至破裂,潮溼時表面產生粉紅色黴層,即病菌孢子。

1.5黑斑病

該病也叫輪紋斑病,因成株期葉片受害,病斑多呈圓形或近圓形,並且有同心輪紋而得名。子葉或真葉受害,初產生紅綠色小點,後逐漸擴大至紅褐色病斑,邊緣呈紫紅色,子葉常粘結在一起;子葉葉柄受害時出現黑褐色條斑,常造成子葉脫落。病斑可乾裂破碎,發病嚴重時,葉片上病斑可達數十個,使病葉枯焦脫落,有時葉柄受害呈黃褐色條斑,嚴重時常環切葉柄,造成子葉乾枯脫落成光桿。

1.6莖枯病

棉花從幼苗到結鈴各個生育時期都能受害。苗期主要危害子葉、真葉、莖和生長點,造成爛種、葉斑、莖枯、斷頭落葉,以致全株枯死,子葉和真葉發病最初產生黃褐色或褐色小圓點,邊緣呈紫紅色,擴展後病斑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而具有同心輪紋,表面散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病害發生的原因

2.1氣候條件

棉花苗期病害的各類病原,在高溼條件下繁殖迅速,而低溫又不利於棉花幼根的生長髮育。在春寒陰雨條件下,幼根生長緩慢,而病原菌侵染頻繁,容易造成爛種、爛芽。

2.2種子質量

種子成熟度低或受潮黴變,容易爛籽、爛芽;不僅不利於出苗,而且出苗後也多為弱苗,容易感染。

2.3耕作栽培措施

連作棉田中病菌積累多,連作年數越長,發病越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棉田,土壤溼度高,地溫低,通氣性差,棉苗根系發育不好,易發病。整地或耕作粗放,土坷垃多,或播種覆土過厚均影響棉苗出土,發病嚴重。過早播種,棉苗出土緩慢,易發病。

3、防治措施

3.1農業防治

一是合理輪作。與禾木科作物輪作3∼5年。棉田應種植水稻2∼3年後再種棉花,苗期防病效果可達到50%以上。二是控制苗床水分和溫度。營養缽棉苗出齊到子葉平展後,要在苗床兩端揭膜通風降溼煉苗,並搶晴天曬床1∼2 d,曬到苗床表土發白、苗莖1/3發紅,堅持晴天揭膜通風,降溫散溼,17:00要蓋膜保溫,如果遇到低溫寒潮,應該全天覆膜。

三是加強田間管理。棉花移栽後要深中耕、勤中耕,以提高土溫,降低土壤溼度,使土壤通氣。陰雨天時,要開溝排漬,以利於根系發育。集中清除病株,以減少侵染源。

3.2藥劑防治

一是棉苗出土後,遇到天氣預報有寒流侵襲,氣溫陡降,且有連陰雨3 d以上時,在寒流來臨之前用80%多菌靈超微粉1 500 g/hm2,對水600 kg/hm2進行噴霧保護。二是發病初期,用80%多菌靈超微粉1 500 g/hm2,或80%乙蒜素乳油375 mL/hm2對水600 kg/hm2噴霧,每7 d噴施1次,連噴2次。殺菌劑配合葉面肥施用的效果更好。


鄉村曉蓉


棉花苗期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危害棉苗根部病害的立枯病、炭疽病和紅腐病等3種;危害棉苗葉部的病害有輪紋斑病、角斑病、莖枯病等,一般以根部病害危害最重。

(1)立枯病:棉苗出土前被害,造成爛種、爛芽。幼苗出土後,近地面幼莖基部出現黃褐色後變黑色凹陷的病斑,逐漸擴大,包圍整個莖基部,終致苗萎枯死。拔起病苗,可見病部與周圍土壤常有菌絲沾附。子葉受害,多在中部出現不規則的黃褐色病斑,後期病部脫落後穿孔。

(2)炭疽病:棉籽發芽後,幼根、幼芽變黃褐色腐爛,不能出土而死亡。幼苗出土後,多在莖基部形成褐色梭形斑,縱裂凹陷,四周縊縮,幼苗枯死。子葉發病時,多在葉緣產生半圓形或近圓形褐色病斑,邊緣深紅褐色,最後病斑乾枯脫落。溼度大時病部表面可產生桔紅色粘稠物質(病菌)。

(3)紅腐病:棉苗出土前受害,幼芽變黃褐色腐爛。出土棉苗根部受害,根尖先變為淡黃色,後變褐色腐爛,並逐漸蔓延全根。幼莖基受害,先變黃褐色,後變黑褐色腐爛,病斑不凹陷。而主根和地面的嫩莖,變粗大和產生褐色短條斑,此為該病的主要特徵。

子葉受害,多在邊緣產生灰紅色不規則形或近圓形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溼時病部產生粉紅色黴層(病菌)。

棉花苗期的發病條件

1.主要是溫溼度,陰雨天多最適棉苗病害發生。低溫多雨,常誘發棉苗病害嚴重發生。

2.種子質量:質量差的種子,特別是具有較多秕籽、破籽的種子,播後很易被病菌侵染,並向周圍擴散,形成發病中心,而造成缺苗斷壟,甚至隨補隨爛,出現多次重播的現象。

3.播期和播種深度:播種過早或過深,使出苗延遲,棉苗弱小,抵抗力差,容易感病,露地栽培播深以4~5釐米為宜,地膜覆蓋以2~3釐米為為宜。

棉花苗期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棉花栽培應選用優質、高產、耐病品種適期播種;其次要加強管理,增施基肥,早間苗、及時定苗,旱季加強灌水,雨後要深中耕、以提高地溫,降低土壤溼度,增強土壤通氣性;三要淨化棉田及棉田四周雜草,減少病蟲源數量。

2.早防苗病

棉苗在初發病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或70%甲託可溼性粉劑800倍噴霧防治;發病較重的田塊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隔一週噴一次,連著兩次。





飛太郎視野


由於受生態條件、氣象因素等影響,棉花苗期病蟲具有種類多、發展快、危害重的特點,經常會造成棉田缺苗斷壟,嚴重時大片死亡。防治時應當適時科學用藥進行綜合防治。棉花苗期病蟲害要如何防治?有什麼方法技巧呢?下面就介紹一下棉花苗期主要病蟲害有哪些以及防治的辦法。

一、抓好農業防治措施

1、合理調整作物佈局。重視發展棉花與小麥、油菜、玉米、大蒜等作物的間作套種或插花種植,增加複種指數,豐富棉田天敵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利用套作生態控制蚜害。由於前作屏障作用,棉苗上的有翅蚜落量大為減少,同時套種間作對保護天敵非常有利,多數年份套作棉都能安然避過3葉期前的弱苗期蚜害。前作收穫後大部分苗進入4-6葉期,耐蚜能力和恢復補償能力明顯增強,經連續4年我們調查,麥棉、蒜棉套作田,棉花苗期蚜蟲量均未達到防治指標。

2、合理輪作避免重茬。在生產中採用3年小麥或玉米1年棉花的輪作方式,雖不能徹底消滅病原菌,但可以顯著地減輕棉花苗期病害的發生。這種方法對棉花枯萎病、黃萎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3、認真搞好選曬棉種,適期播種。目前我地市場上的棉種已基本上實現了包衣。包衣劑內含殺蟲、殺菌成分,可以有效地防治苗花苗期的地下害蟲及各種苗期病害,使用方便,效果很好。選用抗枯黃萎病的品種是防治棉花枯黃萎病的關鍵,可以大大降低發病率。

播種前剔除爛、癟、雜籽,播種前半個月曬種3-5天以促進後熟,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5釐米土溫穩定在12℃以上後播種,並注意冷尾暖頭下種。地膜覆蓋棉應注意適宜播種深度,爭取出苗快、齊、壯。

4、齊苗後要及時中耕鬆土除草。地勢窪、溼度大的棉田早中耕起到鬆土增溫作用,防止返鹼,有效地減輕苗期病害,同時也可以破壞地老虎的產卵場所,直接殺傷卵和低齡幼蟲。

5、及時間苗定苗。選留壯苗並將拔除的病、蟲、弱、殘苗帶出田外集中處理,這樣做可以減少70%以上的蚜量,使防治指標推遲5-7天到來。

6、加強棉田管理,推廣促早栽培。在棉花生育進程上,我區棉花要求8月底即完成目標產量構成指標,棉花長勢下降,枝葉老化,使第4代棉鈴蟲沒有適宜食料完不成發育歷期而死。在栽培技術上避免用春棉品種進行麥田晚栽,不宜推廣麥後直播棉,麥棉套種要採取育苗移栽。在棉花生育期間,根據各類棉花長勢,合理進行化學調控,儘量使棉花早發早熟。

二、苗期用藥技術

1、防治病害。棉花苗期病害發生的輕重主要受播種至2-3片真葉期間的氣候條件影響。此時若寒流頻繁,低溫多雨、土溫變化不定,苗期病害就有大暴發的可能,應及時噴藥予以保護。可選用1:1:200的波爾多液、50%的多菌靈500-800倍液或65%的代森鋅500-800倍液,間隔7-10天,連續3-4次,如遇雨應於雨後及時補噴。

2、防治蚜蟲。棉花苗蚜的防治應根據百株有蚜數量確定。一般有天敵量與棉蚜量比在1:150內,可以不用藥,以保護天敵,充分發揮天敵控制作用。當百株棉苗有蚜1000頭,卷葉率接近50%時開始防治。

⑴摘心防治苗蚜。用40%氧化樂果100倍,或40%久效磷200倍,把噴霧器噴頭用雙層紗布包住,稍壓氣使藥液呈滴狀流出,棉苗3葉期以前滴1-2滴,4葉後滴3-4滴,持效期可達7-10天,防效在91%以上,天敵存活量70%左右。一般1-2次即可奏效,同時還可以兼治棉薊馬、盲蝽蟓等。

⑵塗莖。用50%氧化樂果或50%久效磷,加上適量的聚乙烯醇和水按1:0.1:6-7比例配好藥液用來塗抹在棉苗莖紅綠交界處。

塗莖時應注意:只需在棉莖的一側紅綠交界處橫塗一下即可,不可上下塗或環塗,更不要塗滴到棉葉和生長點上,以避免產生藥害。棉花現蕾前在棉苗子葉下側塗1釐米左右;現蕾後,在棉苗第1果枝下側塗3-4釐米。

如果採用噴霧方法防治棉蚜,可採用甲胺磷、氧化樂果、殺蚜丁等農藥,稀釋適當倍數,交替輪換使用。敵殺死、殺滅菊酯、氯氰菊酯等菊酯類農藥,棉蚜對它已產生較高抗性,用於防治棉蚜幾乎無效,切忌使用。

3、防治地老虎。地老虎的防治適期在春播棉幼苗上為4月底-5月上旬,在麥套及夏播棉上為5月中下旬-6月初。棉花定苗前,有10%苗出現被害狀或定苗後有5%苗出現被害狀即可展開防治。

⑴田間噴藥。在地老虎卵孵盛期及低齡幼蟲期可選用90%晶體敵百蟲或50%辛硫磷乳油、50%敵敵畏乳油稀釋適當倍數對棉幼苗、雜草和土表進行常量全面藥劑噴霧處理。

對於3齡後的地老虎幼蟲可採用強觸殺類農藥對棉苗根部周圍土壤進行處理,使地老虎出入土壤活動時接觸毒土層而死亡或中毒。可選40%中西殺滅菊酯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辛硫磷乳油、50%撲雷靈乳油等任一種對水稀釋成1000倍液,於傍晚5時後對棉苗根部土壤噴霧,畝用水量50-75千克。要求將根部土壤噴溼,並連續3-5日清晨揀拾中毒幼蟲並帶出田塊,5-7日後重複上述處理1次。

⑵毒餌誘殺。每畝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克或40%樂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150克,對水2-2.5千克,噴灑到30-50千克鮮青草或菜葉上,於傍晚撒施到棉田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貴州滴仙丹


黃萎病:預防是關鍵

黃萎病因發生迅速、損失嚴重、防治困難等特點,被稱為棉花“癌症”。防治該病應以加強田間管理為主,通過選用抗耐病品種、施足底肥、早揭膜、早煉苗、早培管等措施提高棉苗抗病能力,同時做好預防性用藥,及時控制病情,特別是雨後要立即用藥,防止病情擴展。藥劑可選用三氯異氰尿酸、乙蒜素等,每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