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德军摩托车驶过正在燃烧的苏军BT-7快速坦克。摩托车挂斗后侧喷涂的战术标识表明他隶属于某摩步团9连。德军的挂斗摩托车为伴随装甲部队的步兵提供了有力支持。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为了避免人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德军进攻路线上每一座城镇中有可能成为防御工事的建筑物都被德国空军摧毁。照片中德军摩托化纵队和马拉大车纵队经过的正是这样一座城镇。摩托化部队的行进速度远快于马拉大车的队伍,这两类队伍的速度差给德军的推进造成了很大困扰,有时甚至形成很大的空隙。然而德国人很幸运,此时的苏联人无力利用这样的机会。照片中靠前的是宝马摩托车,后方是达普(zundapp)摩托车。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突破达成后,3号F型坦克搭载步兵驶向前线以支援坦克分队,这种输送方式并不安全,但由于缺乏251型装甲运兵车只能如此。这种伴随方式后来苏联人也采用。再后来,美国人和西欧国家部队也采用同样办法。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德军正在进攻苏军构筑在集体农庄里的孤立支撑点,许多此类支撑点是苏军构筑于30年代用来进行游击战的,有轻装甲防护和充足的弹药储备。但在1941年的夏季,由于德军突然进攻引起的混乱和缺乏强有力的地方领导人,许多这样的支撑点轻易地丢失了。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与上图拍摄于同一次行动中,只是稍晚一会儿,一辆突击炮正在瞄准目标射击,爆炸扬起了尘土。车身后部可见字符标识“D”。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行进中的重型榴弹炮班(150毫米FH.18),马拉方式。这对1930年代到1940年代之间号称现代化楷模的德国陆军来说似乎是时代逆流,尤其是这样的炮班经常需要配合装甲部队行动时更是如此。照片左侧可见251号B型装甲运兵车,它正在执行医疗救护任务。B型一直生产到1940年,但4年后仍可在东线战场见到它们的身影。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150毫米重型火炮,与上图中的FH.18为不同型号,不过牵引这门火炮的是高效的多的7号半履带式牵引车,从这张照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种火炮的体积。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德军炮兵主要使用5种型号的半履带车执行火炮牵引任务,照片中为8吨的7号车,当时它正驶往附近城镇运送给养。注意该车的发动机安装位置很低。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党卫军冲锋队员搭乘坦克穿过德军前线阵地向苏军推进。照片近处为两辆Pz.Kpfw 38(t)型装甲运兵车,稍远是一门Pak.38高炮和一辆3号坦克。左侧Pz.Kpfw 38(t)已完全为泥土所掩埋,没有一丝一毫涂装露出。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古德里安将军第2装甲集团军群下辖某装甲师的轮式车辆纵队正穿过战火损毁的城镇,第2装甲集团军群下辖3个坦克军,共930辆坦克,所有车辆都有白色识别标识用于夜间快速识别。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两辆2号坦克正穿过架设在第聂伯河上的舟桥,照片摄于1941年8月,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下的南方集团军群正向乌克兰挺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含5个坦克师,3个摩步师,34个步兵师,还有罗马尼亚军队。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下图:德军2号坦克正在渡河,与上张照片不同,这张照片摄于战线遥远的北方,德军坦克营支援芬兰军队进入卡累利阿森林地区。

继续向东!二战东线战场德军装甲兵作战影像纪实第三辑

本文为系列文章之一,本系列文章以专业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影像专门介绍二战时期东线德国装甲部队的作战情况,欢迎同好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