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德軍摩托車駛過正在燃燒的蘇軍BT-7快速坦克。摩托車掛斗後側噴塗的戰術標識表明他隸屬於某摩步團9連。德軍的掛斗摩托車為伴隨裝甲部隊的步兵提供了有力支持。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為了避免人員和裝備的重大損失,德軍進攻路線上每一座城鎮中有可能成為防禦工事的建築物都被德國空軍摧毀。照片中德軍摩托化縱隊和馬拉大車縱隊經過的正是這樣一座城鎮。摩托化部隊的行進速度遠快於馬拉大車的隊伍,這兩類隊伍的速度差給德軍的推進造成了很大困擾,有時甚至形成很大的空隙。然而德國人很幸運,此時的蘇聯人無力利用這樣的機會。照片中靠前的是寶馬摩托車,後方是達普(zundapp)摩托車。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突破達成後,3號F型坦克搭載步兵駛向前線以支援坦克分隊,這種輸送方式並不安全,但由於缺乏251型裝甲運兵車只能如此。這種伴隨方式後來蘇聯人也採用。再後來,美國人和西歐國家部隊也採用同樣辦法。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德軍正在進攻蘇軍構築在集體農莊裡的孤立支撐點,許多此類支撐點是蘇軍構築於30年代用來進行遊擊戰的,有輕裝甲防護和充足的彈藥儲備。但在1941年的夏季,由於德軍突然進攻引起的混亂和缺乏強有力的地方領導人,許多這樣的支撐點輕易地丟失了。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與上圖拍攝於同一次行動中,只是稍晚一會兒,一輛突擊炮正在瞄準目標射擊,爆炸揚起了塵土。車身後部可見字符標識“D”。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行進中的重型榴彈炮班(150毫米FH.18),馬拉方式。這對1930年代到1940年代之間號稱現代化楷模的德國陸軍來說似乎是時代逆流,尤其是這樣的炮班經常需要配合裝甲部隊行動時更是如此。照片左側可見251號B型裝甲運兵車,它正在執行醫療救護任務。B型一直生產到1940年,但4年後仍可在東線戰場見到它們的身影。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150毫米重型火炮,與上圖中的FH.18為不同型號,不過牽引這門火炮的是高效的多的7號半履帶式牽引車,從這張照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種火炮的體積。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德軍炮兵主要使用5種型號的半履帶車執行火炮牽引任務,照片中為8噸的7號車,當時它正駛往附近城鎮運送給養。注意該車的發動機安裝位置很低。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黨衛軍衝鋒隊員搭乘坦克穿過德軍前線陣地向蘇軍推進。照片近處為兩輛Pz.Kpfw 38(t)型裝甲運兵車,稍遠是一門Pak.38高炮和一輛3號坦克。左側Pz.Kpfw 38(t)已完全為泥土所掩埋,沒有一絲一毫塗裝露出。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古德里安將軍第2裝甲集團軍群下轄某裝甲師的輪式車輛縱隊正穿過戰火損毀的城鎮,第2裝甲集團軍群下轄3個坦克軍,共930輛坦克,所有車輛都有白色識別標識用於夜間快速識別。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兩輛2號坦克正穿過架設在第聶伯河上的舟橋,照片攝於1941年8月,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下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向烏克蘭挺進。南方集團軍群編成內含5個坦克師,3個摩步師,34個步兵師,還有羅馬尼亞軍隊。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下圖:德軍2號坦克正在渡河,與上張照片不同,這張照片攝於戰線遙遠的北方,德軍坦克營支援芬蘭軍隊進入卡累利阿森林地區。

繼續向東!二戰東線戰場德軍裝甲兵作戰影像紀實第三輯

本文為系列文章之一,本系列文章以專業詳實的數據資料和影像專門介紹二戰時期東線德國裝甲部隊的作戰情況,歡迎同好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