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本期推出:《北部戰區陸軍部隊駐地國家級紅色教育基地巡禮之十五》

▲江橋抗戰紀念館線上展館

江橋抗戰紀念館建成於2008年,建築面積1522平方米,展廳1200平方米,展線290延長米,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黑龍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礎展覽為《還我河山》——江橋抗戰史實陳列館。館內有珍貴歷史圖片、文物300餘件,利用聲光電等多媒體效果,生動再現了中國武裝抗日第一場戰役——江橋抗戰。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江橋抗戰紀念園內有江橋抗戰紀念碑、馬占山將軍銅像、反滿抗日愛國志士伊作衡紀念碑、抗日愛國將領蘇炳文將軍紀念碑、江橋抗戰紀念牆、江橋抗戰紀念館等,其中館內有珍貴圖片240張,文物90件。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走進江橋抗戰紀念地,首先看到的是“抗日將領馬占山”雕像,馬占山將軍,1885年生於吉林懷德。1907年,馬占山入奉軍第六騎兵旅,因作戰勇敢,於1929年被張學良任命為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1930年任黑河警備司令。“九·一八”爆發後,馬占山臨危受命任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軍事總指揮。江橋戰役中,中國軍隊在嫩江大橋及其附近與日軍展開殊死拼殺。馬占山調兵遣將,親臨前線指揮,擊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這次戰鬥,日軍共損失兵力1000餘人,是“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重挫。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江橋抗戰打響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馬占山將軍“為國家爭國格,為民族爭人格”的精神,奮起抵抗並重創入侵之敵的壯舉,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抗日運動的高漲。全國抗戰爆發後,馬占山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組建騎兵勁旅,鏖戰西北疆場與日軍苦戰。抗戰勝利後,馬占山反對內戰,身居北平,稱病遲遲不赴東北就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之職。1948年,馬占山拖著病軀積極奔走,與鄧寶珊將軍等人,力促傅作義及其部下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並宣佈起義,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今天,嫩江依舊平靜流淌,當年木頭搭建的江橋已蹤跡難覓,後來日本人所建的江橋也只剩下幾個橋墩,取而代之的是,一架嶄新的鐵橋橫跨在嫩江之上。在江橋抗戰遺址,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紀念碑,背面八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勿忘國恥,居安思危。”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作為該城市駐軍,65447部隊結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藉助江橋抗戰紀念地裡面的紅色優質資源,與其積極開展共建活動。在清明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新兵入營、新幹部集訓等時機,部隊都會組織官兵到紀念館進行參觀教學,開展教育活動,強化歷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接受精神洗禮。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到江橋抗戰紀念地,重溫當年重創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越是艱難困苦的環境,越是檢驗實戰練兵的最佳時機,我們一定會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以飽滿的姿態、昂揚的鬥志和頑強的作風,堅決完成各項任務!”參觀完江橋抗戰紀念地後,排長段永強自信地說。

編審:劉毅、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