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燒為灰燼的琉球王宮 仿造故宮建造 承載著中華屬國的赤子之心

10月31日報道,位於沖繩縣那霸市的琉球王宮--首裡城深夜發生大火。因城內多為木結構建築,正殿、北殿在夜間已完全燒燬,南殿清晨也確認完全燒燬。此外火勢也蔓延至正殿前的奉神門和鄰接南殿的書院。

被燒為灰燼的琉球王宮 仿造故宮建造 承載著中華屬國的赤子之心

琉球從1372年到1879年日本派兵將尚氏王朝的第19代國王尚泰逐出琉球王宮,設立沖繩縣以前,琉球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琉球歷代君主都向中國明清兩朝皇帝宣誓效忠,並接受冊封,每年按時派人進行朝貢。每當新的琉球國王即位,都需要中國朝廷派員前往確認其合法地位。因此琉球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與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在琉球也一直以中華文化為學習榜樣。而對中華文化的尊崇也表現在了琉球王宮的建設上。

琉球王宮始建於15世紀初,歷時100多年才最終完成。琉球王宮總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是北京故宮的九分之一。在中華文化中九為最大的陽數,代表著帝王,而琉球王宮的面積九分之一,正代表了琉球王國臣服中華,是中華帝國中的一分子。

整個琉球王宮選用與故宮一樣的紅漆,正殿採用中國古代唐朝的大門形式,而整個佈局則以故宮為藍本,與日本國內那些“城”的建造完全不一樣,處處透露著中華文化的王者氣息。

被燒為灰燼的琉球王宮 仿造故宮建造 承載著中華屬國的赤子之心

在琉球王宮裡各個門的名稱上也頗有深意。牌坊式的“守禮門”,代表了琉球遵守禮節,奉中華為君主的本分;“歡會門”,表達了琉球王國歡迎中華使節相會的興奮之情‘“瑞泉門”、“廣福門”、“奉神門”無一不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氣息。

琉球王宮的正殿,高16米、寬29米、長17米,共有三層。在王位上方掛著康熙所賜的“中山世土”,意思就是“(中國皇帝認可)琉球世代都由(首裡城的)中山王進行管轄治理”,代表了琉球國王獲得了上國許可的合法性。而且正殿前的基石都是從中國運過去的大青石,代表了中國才是琉球王國存在的根基。

在正殿的後面,則和故宮一樣是琉球國王的後宮所在,是琉球國王一家人的生活居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剛成立的,便向歷史上與他地位相等,同為中華藩屬國的琉球下達了所謂“太政宮令”,妄想將琉球王國歸於日本鹿兒島縣管轄。隨後在1872年明治天皇即位時,琉球王國前往祝賀。日本竟突然下詔,宣佈將琉球王室“升格”為“琉球藩王”,似乎琉球國王就一直就不是中國的藩王一樣,並強迫琉球從此對它納貢。

被燒為灰燼的琉球王宮 仿造故宮建造 承載著中華屬國的赤子之心

後來日本在1874年借琉球人在臺灣遭高山族殺害一事,大做文章。清政府在形勢一片佔優的情況下,竟然簽訂了恥辱的《北京專條》,付給日本50萬兩白銀讓日本從臺撤軍。日本在簽訂《北京專條》後不久,1875年擬定了一份《琉球處分》方案,要求琉球停止對中國的朝貢,派遣使節以及祝賀清朝皇帝即位;撤銷福州的琉球商館,停止與中國的商貿往來;琉球國王的登基不再需要中國的冊封;琉球以後與中國的一切事務由日本外務省負責等無理要求。

為了迫使琉球接受這些命令,日本開始在琉球駐軍。1875年6月,日本正式向琉球傳達了上訴命令,並禁止琉球與清朝的一切往來,並要求琉球改用日本年號。當時的琉球國王尚泰對這些無理要求予以拒絕,最終日本派兵拘捕了琉球國王尚泰和諸位王子,以武力的形式控制了琉球。

被燒為灰燼的琉球王宮 仿造故宮建造 承載著中華屬國的赤子之心

1878年8月,日本正式宣佈琉球改為日本的郡縣,琉球與中國的關係由日本外務省負責。1879年3月30日,日本出動610名軍警衝入琉球王宮,勒令琉球國王尚泰照本宣科的發誓不再向中國求援,並將琉球王室全部逮捕後押往東京,琉球王宮遭到洗劫,也就此琉球王國被改為了日本政府直轄的沖繩縣。

而今這座承載著琉球與中華文化密切聯繫,見證了琉球遭日本徵服時血淚的王宮一夜之間化為了灰燼,但我們對著背後的歷史不能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