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拯救力帆?

最近一段時間,力帆股份有些多災多難。

10月9日晚間開始,一則名為平安銀行內部風險排查的文件曝光了獵豹、眾泰、華泰、力帆四家準備破產的消息,隨後相繼被闢謠。

沒過多久,就被曝出債務危機,重慶市政府緊急成立債委會,輸血相救。


誰能拯救力帆?


10月25日,力帆股份發佈2019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66.86億元,同比下降19.52%;淨利潤為-26.3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34億元,同比下滑2064.56%。等於說力帆前三季度一直在虧錢。

同時,根據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力帆的流動負債達到了192.83億元,而流動資產為120.99億元,流動比僅為65.74%,短期償債能力不足,甚至出現了兌付危機。

曾經依靠20萬發家,成為摩托車發動機領域的世界第一,估值達到100億元的力帆,卻在2019年負債近200億元,破產傳聞是假,但困境之中的力帆汽車在渡劫是真。

尹明善在重慶商界被稱為“摩幫大哥”。

尹明善早年當過化工廠工人、英語老師、出版社編輯。曾入獄18年,重獲自由後,尹明善先是下海成為一名書商,賺取了第一桶金。1992年,尹明善東拼西湊了20萬元,創辦了力帆汽車的前身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開始研發摩托車發動機。

90年代初期的重慶,已經成為了全國摩托車生產基地,擁有"嘉陵""建設"這樣家喻戶曉的摩托車整車企業,在隨後的幾年時間內,轟達迅速搶佔市場,成為了摩托車發動機領域的頭部企業。


誰能拯救力帆?


1998年,轟達發動機廠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2001年,發動機銷售就已經達到184 萬臺,銷售收入超過 38 億。

2000年,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正式更名力帆,同時62歲的尹明善以5.5億元淨資產榮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國富豪排行榜,晉級“重慶首富”。

2003年,他瞄上了汽車行業,於是兼併重慶專用汽車廠,更名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殺入汽車行業。

2010年,力帆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廣汽集團之後,國內第二家實現整體上市的汽車企業,也是全國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營車企。


誰能拯救力帆?


尹明善不僅搞汽車早,搞足球也早。

2000年,他用5580萬元買下了重慶前衛寰島紅巖足球俱樂部,將其更名為"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

誰能拯救力帆?

同年,重慶力帆奪得中國足協盃冠軍。

那應該是力帆和尹明善最為意氣風發的時代。

2014年以來,資金鍊緊張似乎成為力帆汽車長期的狀態。

進入到汽車行業的力帆,銷量一直沒有大的起色,其產銷常年維持在10萬輛到15萬輛之間。

實際上,近年來力帆汽車的銷量在不斷下滑,2018年全年只賣出31786輛,相比2017全年銷量101434輛,只有不到4成。今年9月,力帆汽車生產傳統乘用車605輛,新能源汽車377輛;銷售傳統汽車399輛,新能源汽車360輛,9月總銷量僅759輛,1-9月累計總銷量也不足2.5萬輛。


誰能拯救力帆?


常年的處於較低銷量規模的力帆汽車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經營業績,據力帆集團年報顯示,2014-2018年,力帆集團資產負債率均超過70%。據2019年力帆股份半年報顯示,力帆流動負債達到192.83億元。

傳統汽車後繼無力,力帆在新能源的風口上也沒踩對點。

2015年,力帆股份明確了“智能新能源汽車、互聯網能源服務商、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思路,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換電運營模式。

而在公司大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因融資規模激增、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力帆股份利潤降到上市以來的最低點,扣非後淨利潤僅為1.11億元。而此前,公司淨利潤一直在3億元至4億元上下波動。


誰能拯救力帆?


在為了新能源賭上重金的時候,“騙補”事件的爆發直接壓垮了力帆。

2016年,力帆發佈公告稱:經財政部查處,公司2015年共有2395輛汽車不符合新能源汽車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億元;財政部決定對這2395輛新能源汽車中央財政不予補助,並取消了公司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付資格。

力帆股價應聲連續下跌,這一年公司的淨利潤也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2016年,被業界視為力帆新能源汽車走入下坡路的轉折點。

2019年前5個月,力帆股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011輛,同比暴跌57.77%。

從2016年年中到2018年年底,力帆股價一路下跌,從11元以上跌到4元以下。

力帆也想自救。

車和家去年年底6.5億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又將15萬輛乘用車產能的生產基地賣給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換來33.15億元。但是面對近200億的負債,這些錢似乎有些杯水車薪。


誰能拯救力帆?


力帆汽車在半年報中表示,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將對公司業務發展中心進行調整,摩托車將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新能源汽車。但在2019年6月,力帆股份終止了24.8億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定增項目,新能源的後繼也十分無力。

對於力帆來說,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雙重摺戟打消了靠造車東山再起的念頭,想要重歸摩托車老本行。

多年來對於乘用車的大力投入,導致摩托車業務重心被傾斜,如今想要回歸似乎也並不那麼容易。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力帆股份摩托車累計銷量為405410輛,同比下滑13.62%;與此同時,力帆在摩托車企業中的排名也在後退。


誰能拯救力帆?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可怕的就是經營業務都是風口,但點子都沒踩對。一步錯步步錯被力帆完美演繹。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車企被傳處於危險的邊緣,企業面臨危機的最大原因在於產品競爭力的缺失。多年發展中,力帆始終未能擺脫低端落後的局面,也是導致其在車市行業環境惡化中被邊緣化的原因之一。

從摩托車起家,再到涉足乘用車、新能源乃至共享汽車。如今,力帆遊走在生死邊緣,這對於其他處在邊緣的車企是個警示,而力帆也只是一個這些企業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