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KV-2坦克它是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装备的一种重装坦克,它身披重甲,它体格威猛,它巨大的炮管充满了力量感,而在卫国战争初期它们大多都被消耗掉了,苏军士兵说它的设计并不理想,而德军士兵却对它印象深刻,那么它的设计是怎么样的呢?

一、吃瘪的教训和来自德国的情报

1939年的时候,苏联和芬兰爆发了战争,双方围绕着曼纳海姆防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苏联的步兵们纷纷倒在了这条芬兰人经营的防线前,苏联投入的坦克也被芬兰人摧毁,因此苏联陆军意识到自己迫切的需要一款重型坦克。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苏芬战争中的经验让苏联陆军的汉子们发现苏军投入到战争中的T-26坦克在德国送给芬兰的37毫米战防炮面前不堪一击,这些轻型坦克大多被芬兰的维京汉子们揍的飞了炮塔,少数幸免于难的也乖乖当了芬兰人的俘虏。

而被苏军寄予厚望的多炮塔巨兽T-28坦克也没能突破芬兰人的防线,这些号称不需要步兵保护,可以独立作战并撕碎敌人防线的巨兽也被证明是毫无用处的,根本不像宣传的那样牛的飞起,它们根本是外强中干馅大皮薄的俄罗斯大饺子,这些大家伙要么在曼纳海姆防线上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躺着,要么被芬兰汉子们拖回了家里调整改造。

于是被芬兰汉子们吓坏了的陆军糙汉子们觉得自己需要一种身披重甲能够有效防御敌人反坦克火力伤害,并且拥有强大的火力摧毁敌人防御工事的重型坦克,当然炮管是越粗越好。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恰逢此时苏军军工部门在曼纳海姆防线上测试一款新式坦克原型车,这种坦克能够无视芬兰人的反坦克炮肆意的蹂躏芬兰人的碉堡,将芬兰步兵赶出堑壕,并将芬兰人的碉堡统统爆掉,因此陆军汉子们很快就注意到了它并找到了设计这款坦克的部门。

不久这些五大三粗的陆军汉子们就找到了坦克设计师——约瑟夫·科廷,他是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婿,著名的拖拉机设计师也是坦克设计师,基洛夫机械厂研究所所长。这时他正在对新式坦克试验车进行修改,直接把那倒霉且毫无用处的副炮塔丢到了一边。因为他注意到了苏芬战争中T-28坦克的表现,多炮塔结构看似火力威猛,但是严重影响了坦克的防御性能,并增大了备弹面积。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陆军汉子们对他的这种修改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是他们坚持要更粗更大的火炮,因为在苏芬战争中的经验告诉他们,76毫米炮无法有效的对付敌人的永备工事。无论是爆炸威力还是穿透性能都不能满足需求,只有更大口径的火炮才能一劳永逸的送敌人坐一坐土飞机。何况最近的情报表明德国人正在制造更为强大的坦克,只有大口径坦克炮才能摧毁它们。(当然,事实上这是不存在的,德国军官团拒绝开发新的坦克)

科廷对陆军的要求表示了理解,可是如果这时候再设计一款全新的坦克就需要投入一条新的生产线和重新组织新的配套企业,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苏联的国防战略,作为元帅的女婿,这点战略眼光他还是有的,所以他认为使用现有的重型坦克底盘进行修改是最佳的选择,而陆军的汉子们也认可了他的建议。

二、KV-2坦克的诞生

基于苏芬战争的经验,科廷很快便展开了工作,他首先对KV坦克的图纸进行了修改。新的设计为了满足陆军糙汉子们的需求,

而重新设计了扭干悬架,这样对正在准备生产的KV-1坦克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科廷的改良主要是增强坦克底盘的承载能力,这样可以让坦克底盘承载下更加巨大的火炮并且进一步加强正面装甲。当然了,这也可以给坦克提供非常可观的冗余空间,方便日后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同时,炮塔被大幅度的进行了放大,被放大的炮塔整体上呈现出一个梯形结构。

但因为高度被大幅度的提高,所以炮塔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储物柜”被扣在车身上。(这也导致了日后德国人称呼它为移动厕所)

炮塔的正面装甲尽可能的沿着炮盾边缘设计了倾斜结构,这样可以提高炮塔正面的防护性。不过还有一个问题,炮塔的高度实在是过高,成员从外面爬上去过于不易,所以又在炮塔的后侧设置了一个防弹门以便于成员快速进出。但是尽管这让车组成员方便进出了,可防弹门削弱了炮塔的后部装甲防护性能,只能说是个比较失败的设计。

很快科廷和基洛夫机械厂就完成了样车的制造,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敦实,厚重,充满了压迫感,样车被命名为KV-2坦克(KV是指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元帅)。随后它就被送到了陆军部门的汉子们手里进行测试,陆军的糙汉子们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彻底征服了,并立刻将样车拖到了曼纳海姆防线进行测试。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苏联陆军测试人员先是使用KV-2坦克尝试摧毁曼纳海姆防线上留下的工事,目标是5座芬兰人留下的碉堡。这些碉堡在战争中给苏军造成了极大地麻烦,如今用它们做靶子真是再好不过。测试中KV-2坦克一共只发射了5枚炮弹,目标的5座碉堡统统坐上了土飞机,飞上了九霄云外。

在测试了坦克的火力之后,对其防御性能的测试也随之展开。测试人员分别使用缴获的37毫米战防炮、40毫米反坦克炮以及法制75毫米野战炮对样车进行了防御测试,实际情况表明这些现行反坦克武器无法击穿KV-2坦克的装甲,只是在装甲表面留下了48个凹痕,没有一处被击穿。其优越的防御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这让陆军汉子们非常的满意。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不过陆军还是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根据这些建议,科廷对坦克又做了一些改良。比如炮塔的高度稍微的做了一些降低,正面重新设计了倾斜装甲以增强防御性能,炮塔的后方被增加了一挺机枪以加强对后侧成员门的保护,避免遭到敌人步兵的攀爬。

除此之外坦克还重新设计了弹药架,炮塔正面的同轴机枪被取消,从而使得坦克整体重量降低了两吨,之后还科廷还为坦克装备了一部无线电台和对讲机,四名成员就可以完美的操控这头庞大的钢铁猛兽。在1940年5月28日,苏联国防部门正式下发了KV-2坦克的生产命令。

三、KV-2坦克在战争中有什么表现?

从1940年11月KV2坦克正式投入生产开始到1941年战争爆发时,苏联陆军共接受了167辆KV-2坦克,这些坦克大多装备在波罗的海军区和西部军区,作为支援型坦克和重型突击炮使用,只有少量的KV-2坦克被划入机械化军的编制中。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对于德国汉斯们来说,第一次遭遇这种庞然大物是在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以后的第三天,德军第11坦克团第二营的冯·谢肯多夫这样记录到:

“上午,我们的坦克营在沿着公路前进,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在一整天的行军中基本没遭遇到什么苏军的抵抗,只有在路过沼泽的时候遭到了一些零星坦克的袭击,不幸的是我们很快遭遇了苏联的重型坦克,它重达52吨,我们的坦克根本无法击穿它的装甲,而它只是在缓慢的挪动炮塔然后将我们的坦克一一摧毁,我们只能后撤了三公里重新整队,然后设法从它的侧面发动袭击,直到第二天的晚上,我们的88炮终于瘫痪了这辆重型坦克,随后战斗工兵视图爬上这辆坦克,当他们接近坦克炮塔后方的时候,坦克上的机枪突然开火了,我们的战斗工兵死伤惨遭,根本无法接近这个大家伙。”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虽然在战争初期很多关于KV-2坦克的描述大多来自于德军,但是也并非没有来自苏军的描述,例如苏联坦克兵格里高利·伊万诺维奇·佩内申科回忆称:

“在希特纳的郊区出现了敌人的装甲单位,它们颜色非常的明显,吐着火舌向我们移动,是德国人的坦克,我们的BT坦克不太可能击穿这种坦克的装甲,所以只能靠我们了,我坚持到敌人进入我们的射击范围,然后瞄准了一辆敌人坦克,之后我们开火了,空气中传来猛烈的轰鸣声,烟雾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我想着敌人的坦克在哪里?我的踏板为什么这么紧?我想我的脚因为恐惧而感觉不到踏板了,等烟雾散开,我看到一辆德国坦克停在原地没有再移动过,它冒着黑烟,装甲彻底扭曲了,我们摧毁了它,于是我们挪动巨大的炮塔对准下一辆德军坦克开火,一声巨响过后,被我们瞄准的坦克也炸上了天,德国人开始退却了”

虽然这些庞然大物在双方官兵的会议中被描述的非常的恐怖,但是它们也有很多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大家伙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要么是因为孤立无援而被德军的坦克绕到屁股后面击毁,或者在行进中因为保养不佳而被自身的重量击毁,更有一些奇葩的事情是这些庞大的KV-2坦克竟然还经常翻车。

为突破防线而诞生的移动掩体,KV1的孪生兄弟,苏联KV2重型坦克

从照片来看这辆翻车的KV-2坦克应该是被德军缴获的,几个人应该就是驾驶员,他们的神情苦闷,就像回头会被上司们狠狠教训一顿一般,而坦克是翻倒在铁路上的,他们应该是试图将坦克开下平板车时没有控制好方向和重心偏移从而翻车的。

总的来说这种坦克从最初的设计定位就是用于支援步兵进攻敌人的防线,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或者在防御战中作为火力支点使用,它们威力巨大的主炮可以有效的摧毁敌人的坦克,厚重的装甲可以承受敌人大部分坦克的攻击,虽然苏军在30年代末走入了

结语

KV-2坦克身披重甲,体格庞大,外观敦实,巨大的火炮充满了压迫感,总得来说它们还算是符合定位的坦克,不过在战争初期因为苏军装甲部队的大规模损失,这些原本用于支援步兵的坦克也不得不上前线去对抗德军的装甲集群,但是失败不应该归类于它们的设计或者表现,毕竟它们原本也不是被用于机械化部队的。

参考文献:

《KV-2重型坦克》

《KV-1和KV-2重型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