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B村,生物产业的“店小二”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爱惜自己的身子骨了,纷纷变身“药丸女孩”与“枸杞男孩”,保持绝对保健姿势。

  “药”是保证身体恢复硬朗的“金钟罩”,生物医药的不断创新也成为我们健康背后的重要推手。2018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三。

  而生物医药产业“三高一长”——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周期长的特性,需要一个载体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人才、资金、平台等服务,来培育其快速稳定成长。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9月,就是中国医药产业的“苏州工业园区时间”。

  9月5日,第九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如约而至;9月21日,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盛会期间,重量级嘉宾登台进行主旨演讲。

苏州B村,生物产业的“店小二”

  作为承担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培育重任的科技载体——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一扇展示行业创新的窗口,从中可以观察到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

  后来者如何“精准突围”

  2019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十二岁了。在园内,大家更喜欢称这里为 “B村”,这一亲切称呼由产业园英文名BioBAY演变而来。而“B村”的服务团队则将落户的人才称作“客官”,将自己称作“小二”,为的就是向客户展示“产业服务者”的初心不改。

  经过十多年的耕耘,“B村”等到了收获的季节。村内已聚集43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10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正全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全国医药产业园区众多,苏州“B村”成立于2007年,从成立时间来看并不算早。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突围”?对于这个问题,苏州“B村”给出的答案是:精准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对此,派格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CEO徐敏很有发言权。他是 “B村”的首批“客官”之一。徐敏他们这批早期到来的“客官”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外科学家,背景虽有所不同,但回国后,他们都选择在中国创建自己的公司,投身新药研发。

  当然,他们在“B村”一起创业绝不是巧合,而是源于“B村”最初的顶层设计。“专注做创新创业企业的孵化”这是十多年前的定位。但那时候,没有太多人相信中国企业可以做创新,也没有太多投资人愿意投创新企业。

  在成长的十多年里,“B村”始终在探索中。和别的园区单纯招商不同,这里不仅为人才提供一个“创业”的大门,而且尽力去孵化出一个融入了“预防—诊断—治疗”不同类型的高端人才生态圈。

  如今,苏州“B村”的“客官”都声名远扬。百济神州、和记黄埔、再鼎医药均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已相继登陆港交所;科创板方面,博瑞医药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首家过会的医药创新企业。此外,还有20余家企业已完成股改或正在股改筹备上市。

  生态圈是怎样“链”成的

  十多年来,苏州“B村”持续关注着园区内企业的上下游生态,并有意识的在园区内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这也成为了“B村”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如果说2011年成立的“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聚焦的服务是产业链的最前端,那么2018年诞生的苏桥生物则补全了产业链的最后环节。苏桥生物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临床前和临床药物Ⅰ、Ⅱ、Ⅲ期生物药产品从DNA序列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经济学中,实体经济常被比喻成“肌体”,金融投资被比喻为“血液”,后者是支撑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在启动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开发风险大的新兴生物产业面前,金融创新力量更是不可忽视。

  2013年,BioBAY与新建元控股集团共同发起了新建元生物产业基金;2018年,BioBAY与苏州工业园区中方财团共同发起成立了聚明创投。两只基金都为当地及国内的早期创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还作为有限合伙人参股通和毓承、美敦力基金、泰福资本和礼来亚洲等知名的产业基金。这一系列举措都增强了产业园与资本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更有效地帮助园区内的企业寻求资本支持。截至目前,园内企业的总融资规模已超过400亿人民币。

  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中间的第三方服务……“村里”一应俱全。中试、毒理分析、伴随诊断……“邻居”们都能做。让“B村”成为了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加速器”。

  回望来时路,2007年,吸引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落户无疑是“B村”的高光时刻之一。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摇篮,至今已诞生8位诺贝尔奖得主。

  十余年间,冷泉港亚洲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学术支撑。

  2018年9月,冷泉港亚洲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新十年合作协议,开启合作新篇章。

  借自贸区东风迎来新腾飞

  9月1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正式挂牌。

  在9月5举行的2019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总裁庞俊勇强调,江苏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来说是重大利好,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庞俊勇介绍,为抢抓自贸区政策红利,深度参与全球创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成立香港子公司。香港子公司将重点关注早期海外优质创新项目筛选,搭建海外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引进交流平台。

  自2012年起,苏州茵络医疗创始人龚霄雁是年年参加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他用“更广、更新、更深、更快”来形容论坛的变化。

  对于自贸区的揭牌,龚霄雁认为,自贸区可以打破进口的垄断以及出口的局限,对于企业来说,今后在引进海外研发和实验中的产品方面都有很大的便利。

  9月21日,金鸡湖畔,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开幕。会上,苏州工业园区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未来十年双方合作的路径,也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提速腾飞“加码”。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不久前,苏州自贸片区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挂牌,这将为产业创新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政策,苏州的医药创新发展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

  据统计,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超1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13位国内外院士落户园区,拥有生物医药类国家顶尖人才69位,其中创业类国家顶尖人才数量居国内生物医药类园区第一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