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 題/常遇春暴斃死後,朱元璋為什麼會賜予他龍袍並配享太廟呢?
  • 文/一恆獨步
  •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
  •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得到常遇春的死訊後,該是什麼心情呢,是震驚,是竊喜,還是?

當然,作為朱元璋來說,他已經是開國皇帝,常遇春又是開國功臣,他在第一時間知道這個訊息後無疑是十分震驚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好的人怎麼突然就死了?於是再讓傳令官前去確認。

傳令官傳來的噩耗說常遇春是真的死了,朱元璋這時候才感到悲痛萬分,因為,沒有常遇春的努力和付出,特別是沒有常遇春不顧自己的生死,在鄱陽湖大戰中的救駕,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他怎麼能夠做得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突然,朱元璋仰天大笑,笑哭了眼淚。

大明王朝已經建立了,元朝的殘餘勢力已經被徹底趕出了中原。

相比其他功臣們的遭遇,常遇春在最輝煌的時刻死了,死的好啊,死的正是時候。

剛好朱元璋還不知道該怎麼處置這位功高過主的大將軍呢,他這一死,朱元璋心裡也放下了很多東西,比如“濫殺忠臣”的惡名。

但是,真要是殺了常遇春,朱元璋心裡還是有些不忍的,他還是忘不了過去的日子,一想到過去,朱元璋不免落下幾滴晶瑩又渾濁的龍淚了。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自責差點失去一員干將

回看歷史才能看清真實躍動的脈搏。公元1355年,素有大志向的常遇春,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投奔於綠林,在劉聚手下混飯吃。

劉聚之所以帶上常遇春,是見常遇春長得儀表堂堂,出口不凡,而且孔武有力,擅使各種兵器又是家鄉人,就讓常遇春當上了親兵班的班長,隨扈左右。

朱元璋從常遇春追溯以往裡瞭解到,常遇春和劉聚接觸多了,無疑是非常失望的,失望的是劉聚只滿足那種有酒有肉,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市井生活。

雖然,常遇春也幾次友情提醒劉聚“主公,人不能總過這樣的日子,那有什麼意思,大丈夫生當做人傑,要轟轟烈烈的幹出一番驚天地的事業來。”面對常遇春的這番話,劉聚卻很難理解。

在劉聚心裡,這多好,每天有吃有喝,要美女有美女,多舒服,多快樂。常遇春見勸說不動劉聚,只好把自己的志向暫時埋在心裡,等待一個有利的時機。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常遇春畫作形象

機會還是來了,與其說改變常遇春命運的時機到了。

公元1355年四月,常遇春隨劉聚的隊伍來到和州準備搶劫一些大戶人家,恰巧看到隊伍嚴整,旌旗獵獵,並且旗幟上寫有斗大的朱字的隊伍正在攻打和州城。

常遇春心動了,因為常遇春很早就聽說了朱元璋不僅豪爽仗義,更極具遠見,這次終於見到真佛了。

常遇春曾經無數次推心置腹的和朱元璋說過,當時目睹和州城被朱元璋攻下後,在大街上的朱元璋雖然已是率領數萬人的紅巾軍主將,卻沒有一點架子。

不僅主動與和州城內的百姓親切交流,而且還親自牽馬。

這是常遇春從未見過的。

尤其讓常遇春感動的是:紅巾軍拿下和州城,沒有發生一起搶劫事件,商家營業如常,舞照跳,馬照跑。這讓常遇春感到朱元璋才是幹大事的人應該具有的樣子。

投奔朱元璋的麾下,這是常遇春覺得這輩子做的最為正確的事情,常遇春自拿定主意後,就覺得沒必要再向劉聚辭行,直奔朱元璋的中軍帳來了。

常遇春求見朱元璋,表示想加入他的隊伍。

說實話,朱元璋是看在老鄉的面子上才勉強為之見常遇春一面的。常遇春和他的籍貫一樣,也是鳳陽府人士,出於老鄉的一種感情使然,朱元璋他答應了常遇春的請求。

不過,他在第一次看到常遇春時的態度,可謂不冷不熱,在朱元璋的心裡是這樣想的:常遇春是不是為了討口飯吃才想到投靠他的?

而常遇春面對朱元璋說自己是為了混口飯吃來當差,顯然很生氣,但是為了尋求明主,他覺得有必要為自己辯解一番。

常遇春對朱元璋說:“將軍(那時的他的確是個將軍)我之前在劉聚手下也算是個人物,早已擺脫了起義初期的貧困狀態,我只因劉聚毫無作為,安圖享樂,不想成就一番事業的緣故,才離劉聚而去。如果將軍把我看成混吃等死的牆頭草,可真是對我人格的侮辱啊!請將軍收我為帳下效力,我定當萬死不辭!”。

朱元璋聽常遇春這麼說,又看到常遇春儀表不凡,器宇軒昂的樣子簡直就是大帥哥一枚,而且這小子又是他的老鄉,不知不覺就有點喜歡上了。

當然,朱元璋還是不完全相信,以為常遇春是個紈絝子弟熱血上腦罷了。

“你真像你說的那樣願意和我朱元璋一起打仗衝鋒陷陣,不怕死嗎?“朱元璋問道。

常遇春見朱元璋對自己已經沒有了成見,抱拳相拱:“只要將軍收留我,你要我打哪裡就哪裡,絕無半句怨言!”

好,朱元璋在常遇春健壯的身體上拍了一下,小夥子好好表現。

從此,常遇春在朱元璋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條為建立朱家江山,大明王朝的征戰之路。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常遇春簡筆畫形象

本領不在韓信之下,朕有了臂膀

1355年六月,朱元璋制定了拿下江南的重要戰略,兵峰直指和州對岸的南京。要拿下南京,必須渡過長江,而渡過長江的最近距離就是採石磯。

朱元璋之所以說選擇從採石磯這裡跨過長江,是因為長江流經到這裡時,從上中游帶來的泥沙,因為水流較緩歷經數億年的堆積形成了60多平方公里的沙洲,自然的把寬闊的長江一分為二,分為主江和汊江,造成汊江江面較窄,無疑為橫渡長江減少傷亡和橫渡的時間。

所以採石磯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更享有建康鎖匙之稱,南宋名臣虞允文曾經以弱小兵馬大敗了金朝號稱十萬之眾的完顏亮,就發生在採石磯。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採石磯地理位置

決不重蹈完顏亮的覆轍,朱元璋在內心暗示自己。

在準備進攻之前,朱元璋是做足了準備,當然,元軍為了阻止他的進攻也在沿岸加築工事,並在士兵中宣傳當年是完顏亮,現在是朱元璋。

大戰一觸即發。

常遇春你不是牛逼哄哄的嗎,朱元璋這時候就要看看你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雖然平日裡朱元璋看到常遇春的確做了一些事,也把自家帶的隊伍管理的井井有條,士兵無論是綜合素質還是其他方面,都比其他隊伍要好。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你是朱元璋的老鄉,這一點很重要的,中國人永遠也改變不了對鄉土的一種天然的親切之感,所以,朱元璋分了一些兵權給了常遇春。

一是測試下常遇春的真實實力,二是窺探下敵軍實情。

“常遇春聽令,現命令你為前部先鋒攻打採石磯,你要給我朱元璋長臉,不能讓別人看了我的笑話,任命了一個無能之輩。”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常遇春請戰攻打採石磯

常遇春當然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意。

領受任務後,就帶領兵馬渡船向對岸採石磯展開進攻。由於元朝守將在翠螺山上佈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弩弓手,以及在江面設置了巨大的障礙,第一次進攻未能得逞,許多士兵被密集的弓箭射中跌入滾滾的長江,不得不退了回來。

首次出征挫折,並沒有減少常遇春拿下采石磯的決心。

很快,常遇春又組織了第二次進攻,同樣也是大敗而回。

這讓常遇春陷入到深深的自責和苦悶中,所以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常勝將軍,真的是常勝將軍也要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才能實現的。

連著兩次未能拿下采石磯,朱元璋並沒有責怪常遇春,因為他看到了常遇春的打法並不荒唐,只是這採石磯確實是個難啃的骨頭,所以朱元璋還幫常遇春與謀士們究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經過反覆探討,常遇春突然茅塞頓開,長江流域每年在4到6月份霧天較多,可以在大霧天氣乘坐帶有草垛的小船發動突擊,讓元軍措手不及,一舉得勝。

常遇春馬上把自己要利用大霧天氣向對岸發動攻擊的計劃向朱元璋做了彙報。朱元璋感到軍國大事更非兒戲趕緊和謀士們一合計,行,這個辦法非常好。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位於筆者家鄉翠螺山下常遇春三打採石磯留下的巨牛逼的腳印

這時,朱元璋驚訝的發現,常遇春不僅敢打仗,而且會打仗,並非一介莽夫,若是拿下采石磯一定要重賞。

當常遇春再次帶領隊伍登上小船向對岸開始進攻的時候,雖然士兵們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但對取得勝利還是不抱多大的希望的。

但是,他們發現自己所乘坐的小船,已經過了江中心敵人還未發現,這讓將士們心裡非常高興,暗暗的佩服起常遇春來。

當他們看到元軍的身影的時候,隨著常遇春一聲大喊:給我殺!義軍士兵們猶如中了魔似的,向元軍衝了上去。

隨常遇春上岸的都是再三挑選的精兵強將,那些防守的元軍根本不是對手。

常遇春帶領將士們左衝右突,猶入無人之境。

對岸殺聲陣陣,朱元璋認為常遇春已經佔領了灘頭陣地,隨即命令大軍跟進登岸,全殲元軍。

由於常遇春不畏艱險,英勇奮戰拿下了採石磯,立了頭功,他的官職也由渡江時的先鋒官升至元帥,自此受到朱元璋真正的信任。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劇照)

大破陳友諒,不遜於韓信垓下大敗項羽

經過數十年的廝殺,到了1363年,能夠具備基本消滅元朝統治的只剩下三家,即佔據江西的陳友諒部,佔據江蘇的張士誠部,還有就是居中的且更具實力的朱元璋所帶領的部隊。

這一年,陳友諒以號稱六十萬大軍與朱元璋率領的義軍隊伍,在鄱陽湖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決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決戰。

面對這樣一次贏家通殺的大決戰,朱元璋的愛將常遇春沒有絲毫的膽怯,相反還是以極度亢奮的狀態投入到大戰之中。

朱元璋從多方面考慮,沒有讓常遇春擔任決戰總指揮全盤負責。他讓常遇春擔任副元帥,統領偏軍,就是看中了常遇春的勇猛頑強,敢打敢衝的強悍作風。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元末勢力圖

事實也的確如同朱元璋預料的那樣。

常遇春充分抓住他所帶領的水軍戰船小、速度快,操作靈活,發動突擊能力強的優點,去迎戰陳友諒戰船大,目標大,雖然比小船堅固,但是必須依靠風力才能航行快的缺點,常遇春總是出其不意的利用火箭射向陳友諒的戰船,給陳友諒的軍隊造成大量殺傷。

最讓朱元璋覺得常遇春不僅是個帥才,而且特別的赤膽忠心的地方,是一次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張定邊突然發現了朱元璋乘坐的龍船位居中央位置。

擒賊先擒王的道理,自然使張定邊不顧一切全力向朱元璋的龍船發動一波又一波的猛烈進攻。

朱元璋為了躲避張定邊的瘋狂進攻,邊打邊退,不幸的是龍船行駛到湖底的淤泥上動憚不得,眼看張定邊就要追上龍船,生擒朱元璋。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朱元璋看到常遇春奮勇當先,冒著張定邊統帥之下的士兵如雨而至的箭雨,帶領屬下的戰船拼命向朱元璋的龍船靠攏,並一箭射中張定邊。

同時,號令士兵把船頭調過來,自己親自帶領士兵們划槳,以巨大的力量撞擊朱元璋的龍船,終於使龍船安然脫離了淺灘。

而朱元璋的愛將常遇春看到朱元璋站在龍船向他揮揮手,以示謝意,常遇春只是回了一個軍禮又帶兵衝入敵陣拼殺起來。

在歷時30多天的戰鬥裡,常遇春不僅靠勇猛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善於動腦也讓常遇春在這場關乎命運的大決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除了用火箭射向敵人,常遇春還緊緊抓住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天氣進行作戰。

陳友諒擁有的戰船體積大,為了便於補給,必須集中停靠在相對固定的地方,這些無疑為常遇春採取諸葛亮用過的火燒赤壁的方法提供了極好的參照。

終於,這天狂風呼嘯,風力極大,常遇春竊喜,把早已準備好的桐油,菜油之類的易燃物裝上小戰船,告訴朱元璋,他要親自率領著這一艘又一艘小船,頂著狂風,不顧小船隨時傾覆的危險,給陳友諒送“外賣”去。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陳友諒(劇照)

朱元璋一聽好啊,不過這也太危險了,萬一小船抗不住風浪翻了那不完了。

“主公(那時還沒建立大明),不冒這樣的風險哪能打敗敵人,您批准就行。”

“好,常元帥自重,出發!”

朱元璋目送常遇春帶的船隊航行在大浪之中,看到那一條條小船當接近大船時,一罈罈菜油、桐油被扔向陳友諒的大船,旋即一支支帶著火的弓箭射向那些傾倒了油脂的大船,大火瞬間就燃了起來,更可觀的是火藉助於風勢,越燒越大。

那些以為這個天氣可以安心休息的陳友諒的軍兵們,被這一場面嚇的六神無主,互相擠壓著爭相逃命,兵將損失過半。

此時,已經做好了準備的朱元璋揮軍前進,直撲陳友諒。

已成驚弓之鳥的陳友諒只能率殘兵敗將狼狽而逃,卻被早已等候的朱元璋的軍隊堵截的死死的。在激烈的交戰中已經完全沒有戰鬥意志的陳友諒,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而死,餘部拼命逃出了重圍。

這場決戰徹底扭轉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陳友諒的覆滅,使朱元璋完成了對長江流域的統一,為最後打敗元朝統一全國提供了足夠的實力。

常遇春在這場決定命運的大決戰裡,不僅僅是立下了傲人的戰功,更因為護駕有功,不容置疑的成為朱元璋最為喜歡的將領。

朱元璋甚至不由自主的誇獎起常遇春“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的確是說出了朱元璋的心聲。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朱滅陳示意圖

暴斃征途有憾卻留完美人生

公元1368年8月,朱元璋接到捷報說常遇春率軍拿下了元朝上都開平,並全殲留守的元軍,繳獲無數,已經徹底把元朝趕回了他們本來該呆的地方。

這一舉動完全實現了自西漢以來中國固有疆域的重新統一。

朱元璋體貼一路征戰的常遇春,命其得勝後凱旋而歸。

不用說,在冷兵器時代的雙方近距離搏鬥中,不可能不受傷,常遇春更是傷痕累累。智勇雙全的常遇春為朱元璋的明王朝打下了錦繡無限的萬里江山。

可惜的是,他在率領大軍返回的途中突然暴斃,年僅四十,留下了讓朱元璋扼腕不已的感嘆,關於死因,應該與身上太多的戰傷後遺症有很大的關係吧。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常遇春畫像之一,佩戴皇帝專用的流蘇

朱元璋的愛將常遇春還是走了,倘若常遇春沒有去世,而是班師回朝之後,不用說還會受到朱元璋的賞賜,更以其立下的巨大功勞,定會接受封官進爵。

可是,依常遇春的個性能習慣在廟堂之上心安理得的躺在功勞薄上,是向朝臣們炫耀,自己曾經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牛逼,並且居功自傲不聽調遣;

還是唯唯諾諾見好就收,朱元璋都無法預測的。

因為多年征戰使常遇春養成了不羈的個性,讓常遇春在朝堂之上受拘束肯定是他無法能夠接受得的。

如是,常遇春,朱元璋的愛將在他最盛名的時候,走了,對朱元璋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更讓朱元璋少了揹負冤殺功臣的罵名,常遇春你小子真的是死得其所,死得值。

真正做到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常遇春畫像之二身穿皇帝制服龍袍

你死了,朱元璋自然不會虧待常遇春的家小。

朱元璋特別批准愛將常遇春賜葬虎踞龍盤的欽定為皇家陵寢的南京鐘山。尤其是在常遇春出殯的那一天,朱元璋親自出奠祭拜,這是何等的禮遇。

同時,朱元璋為了感謝常遇春為大明做出的傑出貢獻,封他的兒子常茂為鄭國公,歲祿二千石。

不僅如此,朱元璋覺得這樣還不足以表達常遇春為朱元璋的江山大明朝立下的殊勳,又“追封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曰忠武配享太廟等等”。

就是這樣,朱元璋還覺得意猶未盡有點對不起常遇春,竟讓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把常遇春等同於朱元璋一樣的尊重和看待。

讓常遇春死極哀榮,享受了一個人臣能夠享受的最高禮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朱元璋這麼做應該對得起常遇春的。

有的時候,急流勇退也是一種大智慧,但常遇春還沒來得及勇退,就已經“永”退了,既是壞事,但又是一件好事,對此,你怎麼看?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暴斃而亡,他死的恰到好處,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