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劉伯溫、徐達、常遇春,3大功臣的兒子,為何幾乎都遭遇橫禍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以徐達、常遇春、劉伯溫三人功勞最大。單論智謀,當然首推劉伯溫,後世有人稱讚他“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單論勇猛剽悍,當然以常遇春最強,正如朱元璋所說:“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但要論文武雙全、謀勇兼備,則徐達當之無愧,朱元璋都稱讚他“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劉伯溫、徐達、常遇春,3大功臣的兒子,為何幾乎都遭遇橫禍

這三人為朱元璋開創大明立下大功,某種程度甚至可以說,明朝江山就是他們三個給打下來的。開國之後,他們也都名列功臣榜的榜首,徐達封為魏國公、中山王,常遇春封為鄂國公、開平王,劉伯溫也被封為誠意伯,在文臣中也算名列前茅。可惜的是,他們三人的榮譽和地位,不僅沒給後人帶來好運,甚至可以說是禍延子孫。

劉伯溫、徐達、常遇春,3大功臣的兒子,為何幾乎都遭遇橫禍

劉伯溫的長子劉鏈,以文采出眾而聞名。朱元璋很是器重他,年紀輕輕就擔任過監察御史、江西布政使等職務。但因為老爸劉伯溫當年得罪過奸相胡惟庸,胡惟庸眼看劉鏈仕途春風得意,嫉恨交加。《明史》記載,胡惟庸指使手下,百般陷害排擠,耿直的劉鏈一時想不開,“為胡惟庸所脅,墮井死”,跳井而亡。

劉伯溫次子劉璟,也繼承了父親的直率與剛烈。在靖難之役期間,他堅決站在建文帝一邊,對陰謀篡位的朱棣切齒痛恨,不共戴天。結果朱棣最後成功上位,劉璟不願為他效力,辭官歸隱。朱棣很生氣,硬把他抓來,劉璟寧死不屈,《明史》記載,劉璟說朱棣“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惹得朱棣大為憤怒,把他關入大牢,劉璟在牢中自盡而亡,保全了自己的氣節。

劉伯溫、徐達、常遇春,3大功臣的兒子,為何幾乎都遭遇橫禍

常遇春的長子常茂,也以勇武剽悍聞名,繼父親之後,成為明軍中的一員虎將,被朱元璋封為鄭國公。但常茂雖然武藝高強,卻辦事魯莽輕率。在隨大將馮勝征討元朝納哈出的戰鬥中,捅了大簍子。本來納哈出已經歸降明軍,但常茂喝醉了酒,砍傷納哈出,激起大變。朱元璋一氣之下,把常茂發配龍州,幾年後常茂在清苦憂鬱中死在流放地。

劉伯溫、徐達、常遇春,3大功臣的兒子,為何幾乎都遭遇橫禍

常遇春次子常升,也被朱元璋封為開國公,多次隨軍征戰。他也和劉伯溫的二兒子一樣,在靖難之役中站錯了隊,堅決支持建文帝一方,結果朱棣繼位後,常升撤職罷免,離奇死去,死因不明。史書只記載他七歲的兒子常繼祖,被髮配到雲南臨安衛。常遇春還有個三兒子常森,史書上只有這麼個名字,沒有任何個人情況記載。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的爵位。《明史》記載他身高八尺五寸,英風凜凜,頗有父親的風範,主管中軍都督府。在靖難之役中,他也是建文帝的忠實屬下,曾經帶領大軍,在齊眉山和朱棣打的不可開交。朱棣最後進佔京師,徐輝祖仍然拒不歸降,並且拿出太祖皇帝御賜的丹書鐵券當護身符。朱棣也沒殺他,幽禁幾年後暴死。

徐達的四兒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中站在燕王朱棣這一邊。朱棣造反之前,曾經派遣三個兒子到京師。大臣們建議把三人扣押起來作為人質,以免朱棣造反。徐增壽出面說,燕王絕不會造反,應把他們三人放回。結果三人回去不久,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建文帝從此深恨徐增壽。結果他不知好歹,還繼續給燕王當內線,通風報信送情報,被建文帝殺死。

劉伯溫、徐達、常遇春,3大功臣的兒子,為何幾乎都遭遇橫禍

明初三大謀臣良將,個個都是千古人傑,不料兒子們幾乎全都遭遇橫禍。父親的功業雖給他們帶來榮華富貴,讓他們身居高位,同時也把他們帶進權力之爭的漩渦,出現這樣的結果也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