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林洋如何搭乘“泛在”東風


“銳”公司 | 光伏林洋如何搭乘“泛在”東風


“銳”公司 | 光伏林洋如何搭乘“泛在”東風

“銳”公司 | 光伏林洋如何搭乘“泛在”東風

“銳”公司 | 光伏林洋如何搭乘“泛在”東風

/ 羅玲豔


“這是我們最新款的智能終端,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上市。”林洋能源(601222.SH)工作人員向「角馬能源」介紹。

在不久前舉行的2019中國智能量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峰會上,國家電網攜其主要的智能量測類供應商集體亮相。兩千多平的展臺區共有四十餘家公司參展。

林洋能源便是其中之一。這家有著20多年發展史的量測設備製造商,曾長期居於國網量測類產品前三大供應商行列。

不過,林洋能源最為外界所熟知的卻是其在光伏領域的表現。該公司旗下林洋Solarfun曾為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

如今,這家光伏界明星企業在傳統的量測領域迎來新風口。今年3月8日,國家電網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並稱之為公司“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

這一概念很快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作為國網體系中的重要供應商,林洋能源也表示會緊隨國網步伐,抓住“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機遇。

泛在電力物聯網颳起的熱風猶如烈火烹油。但這股東風走向現實還需要更多像林洋能源一樣擁有落地能力的供應商參與其中。


掘金“泛在”


林洋能源展臺上展出了幾款智能電錶新品。

在一款單相多芯模組化電能表上,除了林洋能源的logo,還鮮明地印刻著“國家電網公司”的字樣。

打開表蓋,在顯示頻幕的下端,豎立著三個不同大小的模塊。其中一個為負荷感知模塊,另外兩塊則可以自定義功能,不同的模塊可以收集不同的數據。

林洋能源工作人員向「角馬能源」介紹,為了適應“泛在電力物聯網”對數據提出的新要求,這款新品在基本用電量計量功能之外,還具有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

林洋能源的官方介紹是“國內知名的智能電錶及用電信息管理系統終端產品、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產品及解決方案涵蓋智能、節能、新能源三大領域。

國網可以通過這款智能電錶獲取用戶的用電情況,包括電冰箱、洗衣機等傢俱用電情況,以及用戶用電時段等數據。而廣大用戶則可以通過“掌上電力”等APP瞭解家裡的用電情況,並完成繳費。

但林洋能源這款電錶並未實現量產。2009年,國家電網開始推廣智能電錶,一隻電錶的服役期大約為8年左右。2017年,這批電錶相繼進入更換期,到今年,這一代智能電錶基本更換完成。

不過,泛在電力物聯網為林洋能源提供新的機遇。

一個多星期前,國家電網發佈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白皮書2019》再次明確,該公司將在2年內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其最終目標是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形成“數據一個源、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

國家電網互聯網部副主任汪峰表示,今年重點圍繞著力構建能源生態、迭代打造企業中臺、協同推進智慧物聯、同步推進管理優化4條主線,明確了57項建設任務和25項綜合示範項目。

得益於此,國家電網今年第一批次對智能電錶的招標量達到3816萬隻,超過上年智能電錶招標總量的70%。

長期位列國網智能電錶類供應商前三甲的林洋能源成為贏家。國網第一次招標結果顯示,林洋能源智能電錶中標金額近兩億,佔招標總額2.66%。

除了國網,林洋能源還頻頻出現在南網和香港電力等公司的中標公告內。

對該公司董事長陸永華而言,他或許未曾想到,相對封閉的電錶行業,會被泛在的東風重新攪熱。

在此背景下,林洋能源的財務表現頗為穩健。今年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5.5億元,同比下降7.23%;淨利潤為6.86億元,同比增長6.03%。

不過,陸永華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還將觸角伸向綜合能源服務領域。

在林洋能源的宣傳冊背面,寫著他對公司的期許:“致力於成為全球分佈式能源、能效管理領域最大的互聯網運營和服務商。”

這位擁有150餘個子公司的大集團掌舵者如今正駛向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星辰大海。不過,早年林洋能源在光伏圈一戰稱雄的故事至今仍被傳為美談。


聞於光伏

陸永華與林洋能源被推向舞臺中央是在2006年。

當年,林洋Solarfun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從戰略投資光伏製造領域,到光伏板塊登陸資本市場,陸永華僅僅只用了28個月的時間。

此前,陸永華曾在相對封閉的電錶界創造傳奇。

22年前,他出資20萬美元一次性買斷南通林洋電子有限公司(林洋能源前身)啟東方股權,成為該公司董事長。

彼時,公司正處於“無技術、無資金、無市場”的三無狀態,並在短短一年裡虧損100多萬元。

陸永華加入後,組織力量攻關開發適銷對路的電錶新品。

幾個月後,由林洋自行研製開發的智能型單相電子式電能表誕生,並在江蘇、上海等地一炮打響,迅速走紅周邊的浙江、安徽等地。

當年,該公司實現產值100萬元、銷售90萬元,上繳稅收9萬元,利潤10萬元。

林洋能源由此在國網體系中立穩腳跟。該公司曾長期與威勝、威斯頓等企業佔據國網智能電錶板塊前列。

其光伏界的故事更為傳奇。2006年初登陸納斯達克時,林洋Solarfun的營業收入僅為6.31億元。短短四年後,其營業收入激增至75.27億元,四年暴漲了10.93倍。

業內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該公司產能達到約900MW,位列全球光伏組件10強。

正當形勢一片大好時,陸永華卻激流勇退。2010年8月,他將林洋Solarfun全部轉讓給世界五百強企業韓華集團,林洋Solarfun後來更名為韓華新能源。

陸永華對外宣稱,這筆交易是考慮到公司整體戰略佈局。

但事實再次證明陸永華的遠見卓識。

光伏行業很快陷入低谷,韓華新能源在2011年-2014年間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達39.94億元。

此時正值國網開始大力推廣智能電錶。已有“中國錶王”之稱的陸永華順勢而為,並於2011年帶領旗下另一王牌林洋電子(後更名為“林洋能源”)登臨A股。

此後,陸永華的電錶事業順風順水。上市八年來,該公司營業收入一直保持正增長,從未出現虧損。

這位跨界玩家的光伏故事並未結束。2012年,他再次殺入光伏市場,重點佈局下游分佈式光伏電站領域。

兩年後,陸永華決定迴歸上游製造端。江蘇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該公司專注於高效光伏組件製造。

陸永華此舉,為林洋能源在2016年電錶行業陷入低谷時準備了過冬棉衣。當年,林洋能源光伏產品收入高達13.17億,首次達到十億級。

依託光伏電站,陸永華還建立起一支超過兩百人的運維團隊,並逐步打造出一個覆蓋了智慧分佈式光伏雲平臺、儲能系統及微電網、智慧能效管理雲平臺的‘發—儲—用’能源互聯網業務架構。

目前,林洋能源的業務範圍已經涵蓋智能、節能和新能源三大板塊。

但這艘鉅艦面臨新的考驗。陸永華或許不曾料到,在國網旗下供應商的進逼下,今年國網第一次整體招標中,林洋能源僅位列第八。

如今,泛在風起,這位曾以嗅覺敏銳著稱的企業家將如何帶領團隊藉機駛出困境?

“銳”公司 | 光伏林洋如何搭乘“泛在”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