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國門的鞍山岫巖皮影長這樣!快來看看吧

岫巖皮影俗稱"驢皮影",明清時傳入岫巖,是深受民眾歡迎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走出國門的鞍山岫巖皮影長這樣!快來看看吧

皮影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經過與滿族文化的不斷融合、演變,在岫巖境內逐漸形成了南、北、中3派,分別以哨子河的趙連信、韭菜溝的方延棟、石灰窯子的趙德懷為班頭,風格各異。

走出國門的鞍山岫巖皮影長這樣!快來看看吧

1953年和1955年,縣內皮影藝人參加全省影戲調演,先後獲優秀表演獎。1979年黃花甸鄉和偏嶺鄉藝人於高偉、汪福文,將原23.3公分高的小影人,改製為40公分高的大影人,雕刻美觀大方,色彩清新,使皮影藝術的挖掘整理和創作革新又產生了一次突破。1984年全縣有皮影10餘箱,從影藝人60餘名。

走出國門的鞍山岫巖皮影長這樣!快來看看吧

近年來,岫巖皮影多次參賽獲獎,曾兩次獲得遼寧省皮影調演一等獎,並走出國門,參加美國伊利諾斯州皮影影人展出,深受好評。岫巖皮影著名藝人石灰窯子鄉孫崇林、黃花甸鄉呂正業等仍活躍在表演舞臺上,為豐富滿鄉民眾的文化生活不斷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