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太陽系8大行星排順序?它們誕生的先後順序?誰是老大?

眾所周知,太陽系有8大行星(以前的教材是9大行星)。那麼,我們要怎樣給太陽系8大行星排順序?它們誕生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呢?誰才是老大?

怎樣給太陽系8大行星排順序?它們誕生的先後順序?誰是老大?

首先,太陽大約形成於49億年前,地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太陽本身集合了整個太陽系中99.86%的物質,所有的太陽系天體都在圍繞著它運行,所以毫無疑問它肯定是最先形成的,

那麼,在太陽形成之後,第二個形成的大型天體是哪一個呢?

這是一個幾乎無法去考證的問題,因為在太陽系剛形成的時刻,其情形和天體數量和現在是有很大差別的。

怎樣給太陽系8大行星排順序?它們誕生的先後順序?誰是老大?

天文學家們認為那個時候的行星數量有一二百個,它們本來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但是有的行星由於軌道距離較近,甚至有的行星的軌道會部分重合,因此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有的行星就碰撞融合到一起了,如今的八大行星其實各自都是由不少行星合併形成的。

比如,我們所在的地球,在它的形成過程中也是有不少天體與之融合的,天文學家們認為月亮就是由行星撞擊地球的過程中形成的。

在地球剛形成不久時,有一顆火星質量大的天體,以傾斜的角度撞擊了地球,飛濺出去的物質在地球的周圍形成了一個行星環,由於這個行星環的物質分佈極不均勻,所以大團的物質凝聚形成了月球,並且在漫長的過程中清理了地球周圍的行星環,最終形成了月球這一顆衛星。

怎樣給太陽系8大行星排順序?它們誕生的先後順序?誰是老大?

通常天體的質量越大,卻能在碰撞融合中佔得先機,比如有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最後小行星只能成為地球的一部分,因為地球太大了。

那麼,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之外,質量最大的就是木星了,木星的質量相當於我們地球的318倍,體積則相當於地球的1300倍,即便我們的地球撞到木星上,也只能成為它的一部分。

而木星的質量之所以會這麼大,正是因為它形成的時間較早,天文學家們認為木星形成的時間和太陽差不多,在其他行星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它就形成了。

而且本來它和太陽距離比較近,因為像他這樣大質量的天體,都需要在物質富集區形成,遠離太陽的物質稀薄區不會形成這麼大質量的天體。那麼木星的軌道為什麼又比較靠外呢?

怎樣給太陽系8大行星排順序?它們誕生的先後順序?誰是老大?

其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由於其他天體的撞擊造成的,而木星周圍還有著70多顆衛星,並且還有一個稀薄的行星環,都說明了木星形成於太陽的物質富集區,以及經受過不少撞擊。

木星之外,質量最大的是土星,約為地球質量的95倍,然後是天王星和海王星,分別是地球質量的14.5倍和17倍,接著是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太陽系行星形成的時間順序,最有可能是可以按質量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你們還有不同的看法嗎?一起留言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