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潰爛惡臭都毫無知覺,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做好預防

糖尿病發生率逐年升高,由此引發的糖尿病足患者人數也在逐年增長。腳部麻木、發黑、冰涼、出現畸形,足部皮膚潰爛,情況最嚴重時需要截肢。為對抗糖尿病足,上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牽頭成立了浙江糖尿病足聯盟,促進多學科合作。

手術過後仍需注重預防

在邵逸夫醫院的病房裡,記者看到了一位前一天做完清創手術的患者,他的一隻腳上纏滿了繃帶,但還是能看得出大腳趾部位明顯缺失了。糖尿病人李先生今年60歲,週二入院時他的腳趾潰爛、發黑,散發出明顯臭味。很快,醫生為他安排了手術,現在他大腳趾上的潰爛部位已被清除。

(從紹興人民醫院前來進修的)內分泌主治醫師王俊告訴李先生和他的妻子,傷口癒合到一定程度之後需要測試腳部受到的壓力。他解釋,“我們保持平衡要靠三個點,大腳趾、小腳趾和足跟,你大腳趾沒了,壓力點就要往後移了,往後移了以後,大腳趾的根部受到的壓力會特別大,時間長了胼胝會長出來,胼胝一長出來,磨磨磨又會爛掉,所以說會有個再發。截肢也是這個道理。”

為了防止復發,醫院通常會建議患者接下去使用醫院定製的鞋墊和鞋子。製作鞋墊和鞋子是為了適應患者手術後腳部受到的壓力變化,防止摩擦,腳部皮膚出現破損,從而再次引發細菌感染。“身體內部的病變本身就存在了,重要的是要做好預防。”王俊說。


腳部潰爛惡臭都毫無知覺,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做好預防


糖尿病足的兩大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足由糖尿病患者足部發生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兩個基礎病變引起,在我國通常是兩者結合出現。”邵逸夫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李霖告訴記者,血管病變會引發血管堵塞的表現,例如出現疼痛感,腳部皮膚髮幹、發黑,腳部冰涼等。神經病變分為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病變,感覺神經減退的情況下,腳部溫度變化不大,會出現麻木、針刺感等。

“我見過很多人釘子戳進去,或者鞋子裡有石頭,磨了一天也沒感覺,磨爛了晚上回家才會看到。”李霖說。運動神經發生病變時,腳容易出現畸形,比如腳趾內勾,成爪形,在特殊的地方容易摩擦,形成老繭(專業術語稱為“胼胝”)。“老繭是一個硬的東西,硬的下面是軟的肉,硬的東西不斷地在磨裡面軟的肉,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潰瘍。”李霖解釋,“一旦出現潰瘍,要及時到醫院去除胼胝。”他提醒。

不少糖尿病足患者會出現腳部皮膚磨損導致細菌感染,從而引起潰爛。而一旦出現潰爛,則需要把已被感染的組織儘早清除,以免影響到周圍的健康皮膚。病症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將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

李霖告訴記者,對付糖尿病足重在預防。首先基礎的糖尿病診治需要規範,其次應選用合適的鞋襪,用溫水洗腳(儘量讓家人試水溫),注意擦乾指縫間的位置,穿淺色襪子(一旦腳部有滲液,能夠儘早發現),每年到醫院進行糖尿病併發症規避篩查。

邵逸夫醫院骨科李宏燁教授提醒,一旦有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時候患者不在意,或者延遲治療,情況輕微的時候沒來,到很嚴重的時候才到醫院裡來,很多時候可能這一塊地方就保不住了,徹底爛掉了,就要把爛的地方去掉。”李宏燁惋惜道。

在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患者手術過會在多學科診治中心接受系統治療。李霖跟記者解釋了多學科診治中心裡各個科室的職能:骨科負責外科手術,例如潰爛部位的清創、截肢;內分泌科負責調控全身情況,控制血糖;血管外科負責疏通血管;感染科負責控制潰瘍感染;創面護理科負責進行創面的換藥及清洗。自邵逸夫醫院2017年成立糖尿病足多學科診治中心以來,截肢率從原來的5%到8%降低至2018年的千分之六。

10月19日,邵逸夫醫院聯合院內骨科、內分泌、傷口造口、護理、血管外科、燒傷、疼痛、感染等多個學科,牽頭成立了浙江糖尿病足聯盟。聯盟旨在聚集省內所有有志於糖尿病足防治領域的醫護人員,加強專業人員間的多學科協作和學術交流,將邵逸夫醫院標準化的流程科學地複製給更多基層的醫生和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