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相比,哪個給中國造成的影響最大,為什麼?

張盧粲


與魏晉南北朝相比的應該是五代十國及之後的宋遼金南北對立,唐朝和元朝之間是我國的第二次南北朝。

這兩個時期在中原則為兩晉和兩宋,要想弄清楚今日中國的形成,兩晉和兩宋是關鍵。

1、魏晉南北朝

所謂魏晉南北朝,魏是三國曹魏,代表的是東漢亡後的三國時期;晉是兩晉,西晉是大一統,東晉南遷,北方則為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指的是南朝——宋齊梁陳,北朝——鮮卑北魏及其分裂而來的西魏(北周)、東魏(北齊)。

魏晉南北朝,是秦漢與隋唐之間的過渡。

梳理清楚魏晉南北朝的來龍去脈,便能搞清楚我國為何能重現大一統——隋唐,反觀與漢朝同時期的羅馬帝國在崩潰之後,便再無統一——羅馬之後,再無羅馬。

其關鍵便在於鮮卑融入了華夏,而日耳曼人雖然接受了基督教,但並未羅馬化。西方的查理曼大帝大約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相當,但北魏最終通過北周~隋統一華夏;而查理曼去世之後,西歐重新陷入分裂,從此西歐尚不能統一,遑論整個地中海沿岸!

鮮卑的融入華夏,對於華夏在隋唐時期的浴火重生至關重要,這便是魏晉南北朝對華夏文明最大的影響力所在。若非鮮卑融入華夏,華夏能否重新一統當為未知之數,或者說華夏文明將會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走向。

2、五代十國~遼宋金

如果說魏晉南北朝關係的是華夏能否浴火重生,那麼唐朝和元朝之間的近400年便是中國從長城以內的中國向農牧二元帝國轉變的關鍵。

唐亡之後,遼國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並在帝國境內實行了農牧二元制,其實也就是“一國兩制”,這為之後我國形成農牧二元帝國打下了基礎。

從遼國開始,在長城~陰山以北出現了一個與中原王朝體制相近的政權,甚至在當時的西方人眼中,遼國才是當時中國的代表,華夏文明的範圍大大擴大了。

這與漢唐時期一度攻佔漠北和西域不同,漢唐的根基仍在中原,其在漠北和西域只是勢力所及。但通過遼~金,至元朝一統天下則首次將我國的農牧兩區完全統一在了一個王朝之內,其意義不亞於秦始皇一統長城以內的中國。

元朝與秦朝一樣,都是從文明的邊緣地區出發,最終統一了天下。

如果說漢唐時期的中國是以中原為基礎的“小中國”,那麼從元朝開始,我國便成為農牧合一的“大中國”。

這一點,中東的各文明體——伊朗的波斯帝國、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帝國、突厥人的奧斯曼帝國——都不能做到,所以中東一直便在這三大勢力之間此消彼長(到了近代又加上了以色列和庫爾德人),混亂不堪。

看中東亂局,我們便能發現民族的和平相處和融合是多麼的重要!

魏晉南北朝使華夏文明重生,五代十國~宋遼金使我國成為了多民族的大中國,二者在我國曆史上均影響力巨大,不分伯仲。


心向青山


魏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相比,哪個對中國的影響更大,為什麼?魏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至暗時刻,異族入侵,軍閥割據,戰火紛飛,動盪不安。那麼兩個時代相比較,個人認為魏晉南北朝比五代十國的影響更大。

時間跨度

魏晉南北朝自魏曹丕篡漢,晉司馬炎篡魏,東晉,南北朝再到隋朝楊堅統一中國,歷時369年,而五代十國從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到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統一中國,歷時72年。就時間跨度這一點上,前者遠遠超過後者。

波及範圍

魏晉南北朝除了時間長,其範圍也是極大的,眾多國家參與其中,相互征伐,且更新換代極快,其災難性可想而知,而五代十國雖然也是亂極,畢竟波及範圍有所不如。

戰爭性質

魏晉南北朝最有名的五胡亂華,對漢漢文化的影響深遠,是一次民族大融合,而五代十國主要為唐藩鎮割據為主,文化影響上沒魏晉南北朝這麼大。

總結:魏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都是中國歷史上有數的亂世,百姓流離失所,硝煙紛飛。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正因為經過了戰爭的洗禮,使文化,觀念,經濟格局等有了變化,也為後代大統一王朝奠定了基礎。


頹廢中帶點頹廢


魏晉南北朝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一些。

第一、從經濟角度來講,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經濟版圖的轉型時期,北方戰亂,衣冠南渡相伴隨而來的是南方勞動人口的增加,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南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此時代之前,南方几乎為蠻荒之地,中國南北方經濟實力不可同日而語,但魏晉南北朝時代以來,南方經濟發展加速,中國南北方發展逐步平衡,南方甚至超過北方;

但五代十國而言,本身其時間較為短暫,再者,南方也同北方一樣處於幾十年的戰亂狀態,於經濟建設並沒有實質性的助益。

第二、從人文角度來講,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人口流動的黃金時期,漢族人口逐漸南遷,北方几個少數民族比如鮮卑族、羌族、匈奴族等內遷與北方漢族人口混居,中國北方逐漸實現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也帶來文化的融合,通過孝文帝改革,不僅給少數民族帶去了先進的文化,同時也給漢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但五代十國而言,五代十國是唐代後期藩鎮割據的產物,各方諸侯互相仇視,而且北方的遼國、西北方的西夏獨自建國與中原分庭抗禮,在這種政權對立的情況下,人口之間的流動性將大打折扣,對人文交流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第三、從政治角度來講,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政治體系的一個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世家大族雖然較為強勢,但庶族由於掌握軍政權力開始崛起,並由此為基礎發展出了日後的中央權力架構,此時形成的九品中正制的選拔官員的方式也為日後的科舉制奠定的堅實的基礎,為日後政治結構的穩定打下良好的根基,為統治集團流入新鮮的血液。

但五代十國而言,由於武將專權,日後的宋朝開始重文抑武,導致中國尚武文化開始式微,這也是有宋一代,始終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處於弱勢一方的根源所在。




悟非居士


小塵為您在為您從文史中品讀智慧。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439年)和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亂世,而且魏晉南北朝的名聲更響。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細分為三國時期、西晉時期、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以及南北朝時期,主要有:東吳、蜀漢、曹魏、西晉、東晉、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夏國、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等政權,而五代十國可細分為五代和十國,主要政權有: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等政權。

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於220年。曹操病逝後,其子曹丕受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221年,劉備建立蜀漢;229年,孫權建立東吳,由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林秋離《曹操》(原唱林俊杰,林秋離為詞作者)

226年,司馬炎從曹魏篡位,建立西晉,並於280年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於晉惠帝和賈南風的不當統治,隨即爆發了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西晉於316年滅亡,317年東晉建立,於五胡十六國並立,史稱東晉十六國時期。由於東晉的統治失誤以及北邊的粗淺統一,北方形成了北魏政權,南方的東晉隨即於420年被劉裕篡位,由此進入南北朝時期。581年,北周被隋朝代替,魏晉南北朝時期正式結束。

907年,唐朝的藩鎮割據加劇到頂點, 朱溫篡唐,建立後梁。由此,我國正式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979年,北宋滅北漢,五代十國結束。


影響內涵對比

(一)社會形態

魏晉:士族地主政治形態、農奴制經濟形態

五代:庶族地主政治形態、佃農制經濟形態

魏晉時期的社會形態延續的是東漢,而五代延續的是晚唐的局面,這方面沒什麼可以比較的。

(二)持續時間

魏晉:361年

五代:72年

魏晉時期延續的時間足足有300餘年,而五代則僅僅不到100年。延續越久的時代則對後世影響越大。

(三)政治

魏晉:出現了許多赫赫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五代:出現的政治軍事家寥寥無幾。

(四)科技

魏晉:指南車、《大明曆》、《齊民要術》都是魏晉時期主要的科技著作和成就。

五代:《四時纂要》記錄了一種新的水利工程。

(五)文化

魏晉:《蘭亭集序》、《洛神賦圖》。

五代:尚缺。

(六)經濟

魏晉:屯田制

五代:延續唐朝制度

由此可見,魏晉影響力大於五代。


出品:燃春文史工作室

審核:檀塵

格言:閱歷史興替縱橫,品古今熾熱冰冷,讓我為您閱史以知興替,品史以明己智。


檀塵品史


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是中國歷史著名的亂世。

從時間上看,魏晉南北朝時期長達369年,五代十國時期僅53年。從結局上看,前者誕生了強大的隋唐王朝,後者催生了文強武弱的宋朝。因此,魏晉南北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更為深遠。

01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動盪、最血腥的時期,沒有之一

三國形成前後,各地割據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連年征戰不休,曹操、孫權等人都有多次屠城的記錄,百姓生靈塗炭,人口劇減,造成了“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悲慘居面。



西晉短短五十年的暫時統一,又爆發了“八王之亂”,人民生活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國歷史進入最黑暗、最混亂、最血腥的年代。北方十六個政權中,除了前涼、北燕為漢人所建外,其餘十四個均為五個異族(匈奴、羯、氐、羌、鮮卑)建立。漢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被虐待、被殺害的不計其數, 其中又以羯胡建立的後趙對待漢人最為兇殘,漢族女人甚至有被當作“四腳羊”吃掉的悲慘記錄。



南北朝對立時期,北魏爆發了六鎮之亂,政府無力應對,最後不得不向柔然借兵,才勉強將其鎮壓下去,但北魏也由此分列為東魏、西魏兩大勢力,彼此水火不容,年年征戰,軍民傷亡無數,血流成河,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



南朝的政權更迭得更加頻繁,六十多年換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有為之君少見,昏君、暴君層出不窮,在位只幹三件事:喝喝酒,殺殺人,泡泡妞,還有的喜歡當和尚。孫恩之亂、侯景之亂,每次動亂都將江南積累的財富毀於一旦。

02魏晉南北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西晉末年,五胡主要聚居在北方。南匈奴在山西境內,羯人在河北,氐人、羌人在陝西,鮮卑遍佈遼寧、內蒙。

五胡十六國時期,胡人和漢人雜居相處,胡人逐漸被漢化,很多改姓漢族姓氏。比如,山西、陝西、內蒙的劉姓之中有很多人就是匈奴人的後裔。因數百年來漢朝不斷將宗室女嫁給匈奴,因此南遷的匈奴人就冒用劉姓。



我們今天用的椅子,最早就來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胡人坐的“胡床”,形狀很像馬紮,可以摺疊使用,攜帶方便。“椅子”這個稱呼,唐代才開始使用。古代中原地區人民的坐姿演變是這樣的:先秦時代,跪坐;到了漢代,席地而坐。魏晉南北朝,才開始坐上椅子(實際是馬紮),人們的小腿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今天北方人喜歡吃的燒餅,也來自於南北朝時期大量傳入中原的“胡餅”。胡餅,就是今天新疆人民天天吃的“饢”,在麵粉中加入鹽、芝麻、核桃仁、葡萄乾烤制而成,美味可口。



03魏晉南北朝以後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首次趕上中原地區

在南北朝之前,江南地區因為文化、科技、耕作水平都比較落後,因此經濟實力始終弱於中原地區。



自五胡亂華、東晉士族“衣冠南渡”之後,由於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大量知識分子、手工業者的湧入,帶來了先進的文化、技術和制度,加上比戰亂不止的北方相對安定,江南地區的經濟發迅速,到了隋朝完成統一後,已超過了北方地區。進入唐代中期後,江淮地區已經富甲天下。


前哥說歷史


長達三百多年的魏晉南北朝,當然是比僅幾十年的五代十國,對中國的影響更大,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魏晉南北朝是一次民族大融合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歷五胡亂華,雖然過程當中有著很多慘象,但胡漢衝突之後是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之後的隋唐盛世,就有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所帶來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經歷魏晉到東晉、五胡十六國,再到南、北朝的過程,其中無論是南方五朝與南方南越等少數民族,還是北方胡族與漢民族之間,都進行著不可避免的融合。

到南北朝後期,北方逐漸佔據優勢,其中就有著融合漢民族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到最後,鮮卑化的漢人楊堅,建立隋朝,實現了全國的統一,也將融合了各胡族與漢民族的王朝成功鑄立在歷史進程當中。

而相比之下,五代十國缺少必要的融合和促進,影響比魏晉南北朝要小一些。

2、魏晉南北朝之後,形成了南北方的局面

魏晉南北朝,經歷南北胡漢對峙局面長達兩百多年,最早造成了如今通俗意義上的南北方的說法。

西晉永嘉之亂後,中國北方由五胡十六國佔據,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形成北朝的穩固局勢;南方則是東晉國祚一百多年後,再歷經宋、齊、梁、陳四個南方朝代。

在這期間,南北之間的矛盾主要是胡漢之間的民族對峙,形成了長達兩百多年的不同發展路徑,北方由胡族統治加上胡漢民族融合,南方主要漢民族政權統治附帶程度不大的漢民族與南方少數民族融合。

在兩種不同發展路徑中,南北方的差異當然會越來越大,造成了即便之後統一王朝佔據歷史主流的歷史進程中,南北方之爭也依舊存在。

而五代十國之中,矛盾集中在各政權之間,和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對於中國內部的直接影響,要比魏晉南北朝稍弱。


最後

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以及南北對立局面,是對於後世中國影響最大的方面。另外,文化層面上的影響,也依舊巨大,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佛教、詩詞等方面的發展,都對後世發展有著很大影響,在此不做過多陳述。


亭安讀書


我們不妨就先從「魏晉南北朝」一詞開始,「魏」指的是三國裡的曹魏。由於曹魏受漢室禪讓,在三國時代及後世被肯定為中原王朝,而「蜀」、「吳」兩國為該時代的附屬割據王國,所以「魏」為正統,可以稱為「魏朝」。而「晉」主要指的是三國滅亡後,由司馬氏所建上的西晉王朝與後來割據在南方的半壁江山東晉王朝(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南北朝」則指晉朝正式滅亡後,南北對峙形成的幾個朝代,南方包括宋、齊、梁、陳四朝,北方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統一中國南北方後,自東漢滅亡後,長達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才算正式結束。

晉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之一。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 。司馬氏在三國時期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變後掌握魏國政權。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國號晉,即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是和平穩定的局面只維持了短短的十幾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王紛紛爭權,史稱八王之亂。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滅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

五胡亂華,是中國西晉時期北邊眾多遊牧民族西晉末年少數民族內遷趁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國家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

南北朝(420年-589年 )由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長時間對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齊、梁、陳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五朝。

魏晉南北朝,長期的戰爭,使得民不聊生,北方漢民族由於五胡亂華幾乎滅亡。北方人口的銳減,經濟的蕭條,漢文化緩慢發展。南方經濟由於大量流民遷入,東晉王朝的勵精圖治,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北方政權的不斷建立,至孝文帝改革,漢文化又逐漸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新的漢文化。南方不毛之地,也由於西晉貴族的遷徙,文化得到豐富。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建立後梁,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 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唐朝後期因為安史之亂、藩鎮割據與黃巢之亂的因素,使得北方戰亂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園荒蕪。到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時交迭頻繁,北方戰火始終未能平息,北方經濟比較落後,人口持續大減。直至後周後期才逐漸恢復,但經濟力始終不如南方。而南方則較為安定,持續吸收來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帶來大批的勞動力及先進的耕織技術,加速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到五代十國期間,由於南方十國國家林立,擺脫北方經濟負擔,而且君王重視生產發展,發展出若干個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域。蜀地是農業、工商業發達地區,倉庫飽滿。江南兩淮重農桑、茶葉、水利與商業貿易,其中吳越、閩國與南漢的貿易最為興盛。湖廣要靠賣茶和通商,運茶到黃河一帶,交換衣料和戰馬以獲利。這些區域彼此互通有無,並與華北、外國通商貿易,商業十分興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為全中國地區的經濟中心。

綜上所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經濟趨於平衡,五代十國時,南方經濟超過北方,成為經濟中心。魏晉南北朝是由於門閥士族的階梯性造成的混戰局面,而且民族眾多,混亂世間比較長。五代十國是唐後期藩鎮割據實力的對峙,相當於內戰比較多。因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影響大於五代十國,無論從政治、亦或是經濟,更在文化上的大融合。




飄渺孤泓影


關於魏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的對比,哪個對中國的影響最大?

答案是:魏晉南北朝造成的影響比較大。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了解兩個時期對應的各個王朝和他存在的歷史背景,以便展開討論。

魏晉南北朝首先需要細分為,曹魏,晉朝,南北朝三部分

曹魏: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使漢獻帝退位,建立魏,史稱曹魏,自此東漢滅亡;

公元222年,劉備失荊州,致使蜀漢大片土地被孫權侵佔,隔年,劉備病亡,其子劉禪即位,與孫權修好,共同抵禦曹魏。

229年,孫權稱帝,改國號為吳,蜀吳繼續修好,共同抵禦曹魏。後來曹魏政權被司馬一族掌控。為建立功勳,司馬昭舉兵滅蜀。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而自立,改國號為西晉,至此曹魏亡,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消失在歷史中。至此,西晉統一中國,改國號為晉。

316年,由於晉宮廷禍亂,主政無能,諸割據勢力紛紛爭權,導致晉元氣大傷,後因各民族勢力舉兵,晉滅亡。

317年,晉朝宗室司馬睿平定禍亂,建立東晉,東晉末,各諸侯再次起兵割據,最後由劉裕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佔據主導,拿下帝位。建立南朝宋。從此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歷史上南朝由於南北兩派不和,便稱之為南北朝。後南朝陳被隋所滅。魏晉南北朝走下歷史舞臺。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

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後因趙匡胤篡奪後周政權建立北宋,經過多年的征戰,滅掉了諸國,基本統一了全國,五代十國謝幕。

以上我將兩個時代的王朝及更替大致做了描述,對五代十國的描述相對較少。因為兩個時代對中國的影響各有不同,所以繁簡參半。

以下我將從歷史跨度,政治,經濟,文化,這幾方面闡述兩個時代對中國影響力的大小,讀者朋友可以進行參考:

1>歷史跨度方面: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共歷時379年。但五代十國(公元907-979年)共歷時72年。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的歷程幾乎是五代十國的5倍之多。相應對一個時代的影響也會更大;

2>政治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且部分政權存在時間較長,並初創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均田制,這些制度在後來的王朝都被沿用;但五代十國的各項政治管理制度基本延續了唐朝的制度,創新性及對後世的參考不多;

3>經濟方面:魏晉南北朝歷時久遠,延續了屯田制,長足的發展了國內農耕經濟,市場經濟,使其有了長足緩慢的發展;相對,五代十國則是在不斷的戰亂中走向了衰亡。

4>文化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諸多的文人,比如我們熟悉的南朝數學家祖沖之將圓周率計算到了小數點後第七位,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著名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北朝時期的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相比較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之大。同時玄學在當時興起,佛教也開始傳入中國,道教也在此時萌發。意義非常之大。

魏晉南北朝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是王朝更替最頻繁的一個時期,由於長時間的戰爭影響,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論述內容較多,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是一個為歷史忙前忙後的人,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評論轉發,我們一起學習。


小魚觀史


五代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重要時期。從出版史角度看,後唐長興三年(932)至後周廣順三年(953)刻成的九經,是中國第一部監本九經,宋人稱其為「舊監本」或「古京本」,是中國後世一切監本九經的祖本。這部九經,歷時近二十年,中經後唐、後漢、後周三朝更替,終於得以完成。這實在是個奇蹟,它反映了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僅刊刻了《昭明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諸書,而且還於廣政十四年(951),經營了「廣政石經」的刊刻。這個石經和以前的石經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連同註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邁評價其「猶有正(貞)觀遺風」。此外,後晉的劉等,還撰成了《唐書》二百卷,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舊唐書》。吳越的羅隱,是這一時期較有名的文學家,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今可見者,有《四庫全書》所收《羅昭諫集》八卷。西蜀的韋莊、歐陽炯,南唐的馮延巳、中主李景、後主李煜,都擅長寫詞,均有不少名作傳世,開宋詞鼎盛之先河。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是留傳至今的繪畫珍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價值。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民族大遷移、大交融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對於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與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