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战争对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司文郎中


丰田战争,是指1987年乍得和利比亚两国在乍得北部和乍利边境爆发的一场战争,其得名于缺少装甲车辆的乍得军队大量使用丰田卡车作战。这场技术含量较低的战争对一般国家的陆军作战模式没有太大影响,真正受它影响的是是恐怖分子、反政府武装和那些不得不面对强大但没有形成技术碾压的敌军的小国军队。





丰田战争:无奈、顽强和奇迹

1980年,乍得过渡政府领导人韦戴和国防部长哈布雷爆发内战,得到美、法支持的哈布雷在两年后打败了利比亚支持的韦戴并登上总统宝座,但利比亚拒不承认哈布雷的合法性,并出兵占领乍得北部。但是,此时局势正朝着不利于利比亚的方向发展:利比亚盟友乍得“民族团结联合政府”倒戈,在非洲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法国站在乍得一方,而雄心勃勃的哈布雷也意图武力收复北部地区,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时任乍得总统哈布雷和利比亚军事强人卡扎菲)

1986年年底,战争正式爆发。乍得(得到法国空军支援)和利比亚先后在法达、瓦迪•杜姆等多地爆发激烈战斗。面对拥有装甲部队的利比亚军队,乍得用丰田皮卡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新作战方式:

在发现利军坦克后,乍得士兵首先开着架有机枪的丰田皮卡高速冲过去消灭坦克周围的步兵,然后运用皮卡的机动性躲避坦克攻击,再寻机用导弹将其消灭。



(被击毁的利比亚坦克)

这一新招在利比亚坦克那里屡试不爽,乍得屡屡得手不仅给利比亚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还使全世界在战争中处于下风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较低的武装看到了不对称作战的新模式。除此之外,它对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不对称作战的新模式

丰田战争最终以利比亚的失败告终。利比亚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七千多名士兵,装甲部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黑非洲穷国乍得用皮卡车在北非军事强国利比亚面前的这场胜利让全世界的弱势武装掀起了一阵“皮卡热”。

皮卡+机枪/导弹在战后迅速成为一些反政府武装和恐怖分子的标配。更讽刺的是,最终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正是用武装皮卡击败了政府军。而距今更近的“伊斯兰国”等恐怖分子也沿用了这一模式,甚至在同伊拉克坦克部队的交手中不落下风。面对拥有国家财政和外国势力支持的政府,这也确实反政府武装的一大法宝。

(装备皮卡的苏军)

当然,既然皮卡战术的首个大规模实践者是政府军,那么它也不可能不对在战争中和乍得处境同样无奈的国家产生影响。如今也门警察就装备有武装皮卡;而在阿富汗战场上,苏联军队也曾用皮卡+机枪来对付神出鬼没的游击队——面对暗处的敌人,灵活的皮卡显然比笨重的坦克有效得多。


(也门武装皮卡)

但是丰田战争事实上并未对现代战争的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

归根到底,丰田战争中的皮卡车在现代武器面前本就是一种落后的武器,是不能适应现代的高科技战争的。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丰田战争仅仅是一个低技术水平的地区武装冲突,对于现代军事战术影响相当有限。用皮卡应对坦克或游击队,也只是游击战争的重演而已。这和过去的游击战争唯一的区别就是混入了法国空军这一“高科技力量”而已。对于这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我们也不必过分夸大它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司文郎中


丰田战争是87年发生在乍得北部及北部和乍利边境的武装战争,历史上发生两次。在现代战争史上称为“孤战。”

丰田战争揭示了一个道理,战争中武器虽然一直影响着战局,然而武器并不是影响战争的决定因素。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共产党小米加步枪,胜过日本飞机大炮,蒋介石八百万正规军,被共产党游击队击溃,人才是战争决定因素。


郑谟春


一直以来,战争给人带来的印象就是费钱,无论是开着的军车还是穿着的衣服绝对都需要经过订制,也具备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奇特性能。而著名的“丰田战争”就彻底打破了所有人对战争的认识,从而产生了新的看法。

所谓的“丰田战争”是发生在1987年乍得和利比亚边界的一场战争,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乍得和利比亚的位置,发生战争的位置位于北非,地处撒哈拉沙漠的东部。“丰田战争”的名称主要来自于乍得一方使用的陆上载具,不是什么特制军车,而是由日本丰田公司生产制造的四轮驱动汽车:丰田陆地巡洋舰。“陆地巡洋舰”与军事一点无关,正因为其体型大、全尺寸、非承载式车身和四轮驱动等优点,以及较高的可靠性与耐用度广受欢迎,你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见到硬顶、软顶甚至卡车版本,而在“丰田战争”中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型号,正式所谓的卡车型。

乍得和利比亚之间的冲突最早从1983年就已经开始渐起,当时的乍得实力混杂,由于国内存在反政府武装以及以法国为首的外国势力支持,为了保证本国安全,利比亚在乍得北部曾有3000驻军。但随着乍得局势的稳定,乍得和利比亚之间的第16平行线也被承认,利比亚却并未遵守协议撤回本国,这就奠定了后续发生战争的主基调。

1987年的利比亚正是兵强马壮之时,当时苏联为其提供了很多军事武器,仅8000远征军士兵,就拥有300多辆坦克、很多多管火箭发射器和常规榴弹炮,另外米-24直升机和各式战斗机数量也不少。

和利比亚强大的军事力量相对应的,是乍得国家武装部队的穷酸,唯一占一些优势的是乍得一方的指挥官经验更加丰富,但在硬实力面前还是没法和利比亚比。乍得在当时并没有空中力量,没有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纯粹就是一直战斗力不强的陆军,但就是这么一支军队,给了利比亚狠狠的打击,靠的就是丰田汽车。

在1987年大决战打起之前,法国人曾经特地为乍得改造了一批丰田皮卡,并为其装上了先进的米兰反坦克制导导弹。利用侵入的利比亚人对地形的不甚了解,乍得军立刻通过丰田汽车的高速部署,快速机动切入利比亚领导的民主革命委员会部队的侧翼,避免了直接的正面冲突。然后发生的事,就是乍得的单方面屠杀了,通过这些先进的车载反坦克导弹,有超过100辆利比亚坦克被击毁,另有接近1000名利比亚士兵阵亡,而乍得方面仅损失不到50人。

这场小的冲突可谓惊动了世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为此大怒,立刻增兵11000人前往边界援助,但在后来乍得方面巧妙的应对中,并没有因为军事技术劣势而吃大亏。最后在停战协议签署时,利比亚一共损失7500人、800辆坦克,整个国家超过百分之十的军事力量被消耗,而乍得仅付出了1000余人伤亡,数辆皮卡被毁的轻微代价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自此,魔改的皮卡就成为了中东乃至非洲各国心目中最完美的武器承载平台,尤其是在戈壁和沙漠之中,四驱的车轮适应性并不输给坦克和装甲车,加之其来去自如、体型较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几乎成为了武装分子必备的“军车”。美国在里根政府时期也对乍得手中的“丰田神器”很是感兴趣,甚至专门拨款3200万美元援助乍得并观察实际作战效果。


科罗廖夫


丰田皮卡,民间俗称“拖鞋车”,驾驶室后面一排能坐人,后面一只大拖斗,能装载货物;其实,就是家轿和货车的杂交品种,但却是妥妥的小型货车。

四门+露天车厢的造型,尽管底盘仍是普通出租车的布局,但底盘离地高度更大,悬挂减震系统更为有效,是一款很适合长途旅行的代步工具,曾一度被追捧的原因在于其多功能性,集合了SUV的越野性能、卡车的载货能力、以及轿车的舒适性。

但让丰田皮卡真正扬名的却是当年爆发在乍得和利比亚的那场史称“丰田战争”的沙漠战争,乍得,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贫困与疾病肆虐,曾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哈布雷占领乍得成了总统,但利比亚强人卡扎菲却不予承认,派出了300余辆坦克和60架战机,掩护上万名利比亚士兵军事进攻乍得。

赤脚穿拖鞋的乍得国民军由于有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在稳住了阵脚以后,聚集了数百辆丰田皮卡,主动与一个有100余辆T-55坦克和其他装甲车利比亚装甲旅,在沙漠中展开了一场大博杀。

如同蚂蚁一般四处乱窜的丰田皮卡,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利比亚军队的苏制100毫米坦克炮始终无法有效瞄准射击,却不但被皮卡上发射的法制便携式“米兰”反坦克导弹击中而损毁。

利比亚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没有丰田皮卡机动部队的灵活机动,贴近了以后就被挨个开罐,在丰田皮卡+反坦克导弹面前,挡不住攻击的利比亚军队坦克和装甲车只有死命跑路。

此役,利比亚军队被歼数千人,坦克、装甲车战损数十辆,让丰田皮卡一战封神,于是,皮卡成了非洲、中东地区游击战的神器。

网络上曾将AK-47步枪、RPG-7火箭筒和107毫米火箭炮,这三样武器誉为“游击战三大神器”,本文推送者以为得与时俱进,有理由加上丰田皮卡,凑成游击战的四大神器。

现在,皮卡也是震惊世界的胡塞武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主战装备,已经与12.7/14.5毫米大口径机枪、23/25毫米机关炮、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等相结合,成了机动、快捷、灵活适合野战、巷战的装备,上打战机和武直,下打坦克步战车和步兵,也是攻打坚固堡垒的有效武器。

皮卡具有越野性、舒适性、灵活性、皮实耐用性等,这些特性足以让皮卡胜任每一场低烈度的战争,即便在沙漠、戈壁滩等恶劣路况下,裸奔的皮卡依然具有很强的越野通过性;在公路上,皮卡车速可达每小时120-150公里,其速度是坦克和装甲车的2-3倍。

非洲、中东等热点地区,无处不在的皮卡成了游击战的神器,因为车上有了大口径机枪、小口径机关炮、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107毫米火箭炮等主战装备,具备了以小博大击落击毁战机、武装直升机、坦克、步战车等主战装备的能力,成了游击队和弱国军队的标配,有路就有丰田车,正在演绎成“有战争就有丰田皮卡”。

丰田皮卡,这种皮实耐用、故障率低,改装空间极大的民用车,竟然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是丰田公司也是未参想到的,流风所及,即便俄罗斯这般强大的军队,也推出了皮卡越野车,装备其反恐特种部队。

俄罗斯军队推出了皮卡突击车,说明了在现代战争中,有使用皮卡车去执行军事任务的趋势,叙利亚战场的实战证明,皮卡是堪用的武器装备,因此,正越来越受到某些国家军队的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