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明朝軍屯還原

由於衛所制度崩壞,邊境衛所的特殊社會生態是內地人所不理解的。范文程家族同時還存在很複雜難辨的家族史背景,因此對其反明動機不能簡單化處理。範氏是著名望族,但范文程在明清易代之際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身世背景和對明朝的心理認知,就是繞不過去的因素,可以做一番客觀的分析。


范文程家族的複雜背景

范文程家族的背景非常複雜難辨。正史如《明史·範鏓傳》和《清史稿·范文程傳》,僅提到範鏓祖上遷徙至瀋陽,時間大概在明初。明清家譜多有疑點和虛美之詞,故不能完全採信,但網傳范文程家族有一塊明代墓誌《明兵部尚書沈溪範公墓誌銘》,題為萬曆二年刻,陝西省鳳翔府扶風縣知縣陳子需撰。該碑文提到這支瀋陽範氏的始祖名為範嶽,曾為雲夢縣丞和北平隆慶倉大使,後因失火延焚卷籍而被髮配到瀋陽衛,充編小旗。建文初年被赦回鄉,但其子範孝文留在了瀋陽,從此開枝散葉。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遼東馬市 泥人塑像

也就說,範氏最初是作為罪人充軍的,在“瀋陽衛後所”。瀋陽衛在歷史上屢經變遷,只有瀋陽中衛隸屬於遼東都司,一直都比較穩定;其“後所”,應該是在撫順千戶所之內,至於其始祖所在的小旗,當相當偏僻,因為每個小旗只有10人。雖然範鏓得以回鄉,其後代卻仍是軍籍,一直在這個所裡從軍,一直到了第二代的範俊,於明永樂五年獲功升實授總旗操俻。

總旗下轄5個小旗,總共管著50人。這時候日子開始好過一點。雖然總旗操俻並不是“世官”,但是其子範福仍然得以“承役”,按照《明史·選舉志》,最低級的世襲武官是“所鎮撫”。故所謂的“承役”當是衛所裡基層小軍官的一種潛規則福利。範福的兒子範鎮承役之後,於正德15年因斬獲賊首升百戶,嘉靖元年四月於撫順斬獲賊首升副千戶。這個時候就進入了“世官九等”之列,其後代可以合法世襲。這時候就算是熬出來了。

《明史·兵志》:世官九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衛鎮撫,正千戶,副千戶,百戶,試百戶,所鎮撫。皆有襲職,有替職。其幼也,有優給。其不得世也,有減革,有通革。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明朝儀仗

但范家最大的人才範鏓卻不是出在長房,而是範孝文次子範傑一門。範鏓中了進士,並與賢臣為伍,多有政聲,名望很大。範鏓更幸運的是娶了蓋州衛指揮使張勳之女。蓋州衛就在瀋陽中衛旁邊。根據族譜及其他傳說,此後範氏有兩人分別擔任瀋陽衛指揮同知、瀋陽衛指揮使。這裡就出現了疑問——範鏓的兒子範沈竟然擔任了瀋陽衛指揮同知

,而範沈的兒子範柵襲職時,得到的竟然是更高一級的瀋陽衛指揮使。這種事情在明朝後期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即便是真的,也說明衛所制度的崩壞確實觸目驚心。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泥人塑像 遼東馬市局部

這塊網傳的碑文未見全文,說範鏓是兵部尚書,恐怕也有問題,按照《明史·範鏓傳》,嘉靖帝命範鏓代為兵部尚書(嘉靖28年/公元1549),但是範鏓固辭不受,嘉靖於是將其削籍,後來範鏓便老死了。一直到了19年後的隆慶二年,才“

復其官”,但復的是什麼官呢?只能是最後一個高級官職兵部左侍郎。範鏓的兒子範沈、孫子範柵何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官職?可能是因為他本人是徐階一黨的班底,稍後又被張居正通過李成梁提攜,到了張居正死後被清算(萬曆十年)可能就失去職務了。因為范文程生於萬曆二十五年,他投靠努爾哈赤是在萬曆四十六年,如果其伯父範柵仍然在擔任瀋陽衛指揮使的話,他是不方便投靠的,且瀋陽衛指揮使的名字一定會頻繁地出現在史冊之中。那就有這種可能性:其伯父任職瀋陽衛指揮使最多就到了萬曆十年以後不久,以後就被撤辦了。範氏各種族譜顯示,範柵的孫輩後來也已經是漢八旗了。

《明史·範鏓傳》:範鏓,字平甫,其先江西樂平人,遷瀋陽。鏓登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遷員外郎。嘉靖三年,伏闕爭“大禮”,下獄廷杖…………尋召為兵部右侍郎,轉左。……帝才鏓甚。會兵部尚書趙廷瑞罷,即命鏓入代。鏓以老辭,且言隨事通變,乏將順之宜。帝怒,責鏓不恭,削其籍。時嚴嵩當國,而鏓本由徐階薦,天下推為長者,惜其去,不以罪。然鏓罷,帝召翁萬達,甫至以憂去,丁汝夔代之。明年,俺答逼都城,汝夔遂誅死。而鏓歸久之乃卒。隆慶元年復官。《清史稿·范文程傳》:范文程,字憲鬥,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其先世,明初
自江西謫瀋陽,遂為瀋陽人,居撫順所。曾祖鏓,正德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明史有傳。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遼東馬市

衛所制度敗壞後的生態

明朝衛所制度敗壞後,在戰爭地區立刻就形成了軍閥世襲統治。就遼東來說,始作俑者就是李成梁。他本是鐵嶺衛指揮僉事,該官職屬於世襲武官。遼東地區本來沒有特別大的軍事壓力,一些爭戰只能說是九邊都很常見的低烈度、小規模衝突。但是嘉靖中期開始,察哈爾蒙古東遷西遼河地區,就引發了特別大的變化。明史稱之為“土蠻”,又有人稱之為左翼蒙古東遷。由於土蠻的介入,遼東的博弈格局就因此改變,變成了

世襲衛軍、女真諸部、漢人移民、土蠻諸部、舊蒙古諸部、朝鮮軍民之間的大混戰狀態。當地世襲衛軍出身的李成梁,於是“大修戎備,甄拔將校,收召四方健兒,給以厚餼,用為選鋒”,等於是以明朝的旗號廣收各類勢力、自建部曲,組成了半官方、半私人性質的軍團。

《明史·李成梁傳》:成梁鎮遼二十二年,先後奏大捷者十,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其始銳意封拜,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盡列崇階,僕隸無不榮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每一奏捷,內自閣部,外自督撫而下,大者進官蔭子,小亦增俸賚金。恩施優渥,震耀當世。而其戰功率在塞外,易為緣飾。若敵入內地,則以堅壁清野為詞,擁兵觀望;甚或掩敗為功,殺良民冒級。閣部共為矇蔽,督撫、監司稍忤意,輒排去之,不得舉其法。先後巡按陳登雲、許守恩廉得其殺降冒功狀,擬論奏之,為巡撫李松、顧養謙所沮止。既而物議沸騰,御史朱應轂、給事中任應徵、僉事李琯交章抨擊。事頗有跡,卒賴奧援,反詰責言者。及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相繼謝政,
成梁失內主,遂以去位。成梁諸戰功率藉健兒。其後健兒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輩皆富貴,擁專城。暮氣難振,又轉相掊克,士馬蕭耗。迨成梁去遼,十年之間更易八帥,邊備益弛。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明朝廟宇壁畫

在范文程出身的萬曆二十五年之前,這種格局就基本形成了,以後無論誰去經略遼東,都要面對如此格局。這種格局對明朝極其不利,因為明朝官方所招募的軍隊在如此的戰爭大熔爐里根本不堪一擊,只有軍閥長年調教的軍隊才堪一戰。但問題是,哪個統帥在李成梁之後還敢公開自建部曲呢?而沒有堅強的部曲後盾,又如何駕馭各種大小軍閥?如何對付各種狡猾剽急的勢力?明朝最缺乏的是領導力,因此遼東局勢日益崩壞。在如此局勢中,漢人移民的處境也非常糟糕,因為他們歷來沒有很好的組織性,在各種如狼似虎的勢力之間,是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就是命運,後人很難指責已經失去官職保護的范文程家族。

范文程為何選擇後金?

正如上文所揭,范文程家族大概在張居正被清算後也倒了大黴,最晚在李成梁罷職之後,必定就陷入了低落狀態。很大可能,當時是張居正授意李成梁,給了範鏓的兒孫以衛軍指揮同知和指揮使的職務,雖然這種職務在當時已經是空殼了。但它能給一個家族在如此亂世中一個身份保護,畢竟世襲衛軍群體也是各方都要爭取的勢力。這就會給一個人帶來重要的轉機。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明代壁畫

1618年(萬曆四十六),范文程以21歲之身謁見後金努爾哈赤。很多觀點認為這是不存在的情節,斷定《清史稿》是為了刻意褒揚範氏家族而竄入的,認為當時更可能發生的是:失勢已久的范家很可能成了降虜,僅僅因為範鏓有一定的名望,且范文程本人生得魁梧高大,而免於為奴。但看范家在當地的名聲,謁見努爾哈赤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皇太極三年,范文程就能夠帶兵打仗,這當然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待遇,沒有一定的前期鋪墊是不可能發生的。

《明史·范文程傳》: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並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甯,文程皆在行間。
范文程反明的動機何在?一塊墓誌揭開衛所崩潰後軍戶們的命運抉擇

明代皇宮復原

范文程肯定是積極地靠攏和支持了女真人,並且殫精竭慮為其謀劃。所以世人都認為他大節有虧。但考察其背後的動機,也無非是人在亂世中的常理常情。但有一點肯定是成立的,那就是他對明朝不會有好感:

一,因為這個家族最大的名人範鏓的仕宦經歷並不理想,傳承了一種抗直的家風。他會認為明朝並不是一個正直人能夠施展抱負的地方;

二、因為衛所制度的黑暗。這個家族最早是最底層的軍戶,當受盡了衛所軍官的壓迫。後來雖然僥倖混出來,卻也看透了衛所制度的種種陰暗面。范文程博通經史,對這種弊端當有清晰的認識,對明朝的命運自然會有一種客觀判斷。

三、他家族很可能在萬曆十年以後倒黴了,這種落差在他幼年和青少年時期當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