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說:“寧逢惡賓,無逢故人。”

1.丟人,不願意見啊

都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朋友三個幫。但有時候,這朋友之間———尤其是舊朋故友,關係實在不好處理。

先說一個有名的故事。出自《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稱王總共六個月的時間。當了王之後,以陳縣為國都。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僱傭給人家耕田的夥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涉。”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綁起來。經他反覆解說,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

等陳王出門時,他攔路呼喊陳涉的名子。陳王聽到了,才召見了他,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走進宮殿,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後,客人說:“夥計!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

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傳“夥涉為王”的俗語,就是從陳涉開始的。

這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隨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涉從前的一些舊事。

有人就對陳王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陳王就把來客殺死了。從此之後,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沒有再親近陳王的人了。

陳勝造反起事,做大王了,南面而坐,稱孤道寡,氣宇軒昂,興沖沖正在高興頭上。不想一幫子窮朋友找來了。這幫人忘了昔日的窮傭工,今非昔比,屁股坐在黃金珠玉上了。還是沒大沒小地大呼小叫,自覺親熱。關鍵是,還逢人就講大王過去給人打工時的種種上不了檯面的糗事。弄得陳大王灰頭土臉,又被手下人一挑唆,發狠把自己這幫窮朋友殺了。

結果是,陳大王人設崩塌,沒有人再真心對陳王好。

2.傷不起,傷不起呀!

為什麼古人說:“寧逢惡賓,無逢故人。”

西漢名臣公孫弘小時候做獄吏,曾經在海邊給人放豬。四十歲以後才發奮勤學。漢武帝時期,先後二次被國人推薦,徵為博士。十年之中,從待詔金馬門擢升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升遷可謂火箭速度。

後來他做丞相,外出都沒有車坐。他有一個老朋友高賀,跑來跟隨他。公孫弘用脫去穀皮的粗米給他吃,用粗布給他蓋。高賀抱怨說:“我哪裡用得著老朋友的錢財,粗糧布衣,我自己就有。”

公孫弘十分慚愧,覺得一下子好像欠了老朋友好多錢似的。。

高賀卻到處去說公孫弘的壞話,他告訴別人:“公孫弘在家穿貂皮短衣,在外面穿麻布衣服;在家中過的十分奢侈,在外面只吃一道菜,怎麼可以憑這樣,做給天下人看呢?”

於是朝廷中的人們懷疑公孫弘故意做作,暗地裡笑他矯情。公孫弘感嘆道:“我寧可遇到可惡的賓客,也不願意遇到這樣的故人!”

為什麼古人說:“寧逢惡賓,無逢故人。”
為什麼古人說:“寧逢惡賓,無逢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