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根據去年解密的檔案,蘇軍在攻克柏林時傷亡是50萬人,而不是通常所說的30萬。

那麼,蘇軍在兵力和技術裝備佔有很大優勢的情況下為何會傷亡這麼嚴重?可以用6字來概括:時間緊,任務重!

時間緊:從上面的地圖來看,在柏林戰役發起前,蘇軍距離柏林還有100公里,而美英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距離柏林還有100~120公里的距離,並且蘇軍和美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在易北河會師了...更為嚴重的是當時納粹德國的高級官員已經暗中與英美談判,希望向美英投降而不是向蘇聯投降,對於他們之間的談判蘇聯是知曉的,但是主要內容不是太清楚,如果德國方面與美英達成協議,德國向美英投降,英美軍隊可能就在兩個晝夜間就能進入到柏林...這對於蘇聯方面來說是極其不利的事情!會影響到戰後蘇聯的地緣政治。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易北河會師期間蘇軍和美軍舉行聯歡活動。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蘇德戰爭的原因除了希特勒和納粹黨極端反共之外,歷史上蘇聯和德國都視中東歐我自己的後院,都想在這個地方擴大勢力範圍,為本土爭取更大的安全“緩衝區”,這算是爆發戰爭的主因之一...現在蘇軍已經大部分都佔領了東歐,就差德國瞭如果將德國佔領將永久性的消除一個歐洲大陸上對蘇聯的威脅,所以柏林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戰略意義太大了!如果讓美英佔領柏林,本著“先入咸陽為王上”的政治意義,蘇聯在戰後就會失去很大一個與美國討價還價的政治籌碼,這對蘇聯太不利了,美國的國力是比德國大了很多倍的國家,而蘇聯雖然在“東線”取得了勝利,但是自己也是遍體鱗傷,沒法再與美國直接碰撞,基於種種考慮斯大林必須要先於美國佔領柏林,這樣討價還價的餘地就會很大。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朱可夫元帥視察前線,在打得千瘡百孔的“勃蘭登堡門”前留影。

柏林戰役從軍事學角度來說”是城市戰,其激烈程度只有“斯大林格勒戰役”與之相當,但柏林當時已經是國際大都市了,城市面積、城市建築的密集程度、防禦設施的完善...等等諸多方面都不是斯大林格勒可以相比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了將近8個月時間之久,而柏林戰役不到2個月,這樣短的時間內要與訓練有素甚至服用過毒品,精神亢奮的德軍戰鬥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巷戰、樓宇爭奪戰雙方都使用輕型自動武器...根本就是用人往裡填,誰的人數佔優誰就能奪得一棟樓、一條街...所以,即便是打勝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參與進攻的蘇軍坦克集群,整個戰役期間蘇軍損失的坦克超過2000輛!很多都是被柏林市“人民衝鋒隊”當中的10多歲的孩子使用“鐵拳”火箭彈擊毀的。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著名的“柏林動物園防空塔”上的高炮,它和其它的柏林防空塔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沒有之一!防空塔上面的四個角有四門雙聯128毫米高炮和多門小口徑高炮...蘇軍進入柏林市區後,有幾個師的兵力去攻打“國會大廈”,結果受到了“動物園塔”上四門128毫米高炮持續半個小時的攔阻射擊,約一個團的蘇軍戰士和20多輛坦克被消滅,朱可夫元帥知道這個事情之後要求進攻“國會大廈”的蘇軍繞過“防空塔”另走進攻路線。

任務重:柏林戰役可不是一開始就進行了“城市攻防戰”,當時蘇軍距離柏林有100公里,德軍為了防禦蘇軍的進攻環柏林外圍構成了三層防禦,每一圈縱深有20~30公里,一共有80萬人的德國國防軍、黨衛軍正規部隊參與到柏林防禦戰當中,在德軍重點佈防區域,火炮達到了正面一公里寬度600門、坦克170的輛的密度,部署兵力為一個師!蘇軍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激烈的抵抗。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密密麻麻的蘇軍坦克,要砸柏林這個硬核桃兵力太少,不達到2.5:1根本沒有攻佔的可能。

進入到市區之後由於重武器發揮的作用減弱,蘇軍只得以營連為作戰單位進行多路穿插和滲透,逐街逐樓的爭奪,就算是將對面的建築物炸塌也沒啥作用,倒塌的建築再一次成為防禦工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情景再一次發生。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朱可夫元帥視察剛剛被攻佔的國會大廈。

但在之前的爭奪戰當中則是異常激烈,守衛大廈的是“希特勒青年團”的3000名納粹死硬分子,都配備STG–44突擊步槍、MG–42機槍、火焰噴射器、手榴彈、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更是有相當的儲備量,蘇軍在坦克和大口徑榴彈炮直瞄射擊掩護下也付出了1000多人的代價才攻克這座堡壘...不只是國會大廈,柏林市區戰鬥當中每一個地段都是這樣。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總體來說,蘇聯對於柏林是志在必得的!因為奪權這座城市對於蘇聯在戰後世界格局當中的地位很重要。

有人會問:當時的美英軍隊距離柏林也非常近了,為何不去搶先佔領柏林?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原因還是當時的英美軍隊總兵力不足,參加柏林戰役的蘇軍有250萬人以上、坦克6000輛、火炮超過1.5萬門、飛機2500架...這樣龐大的軍事力量當時在德國西部的美英軍隊是不能比擬的,還有就是“老艾克”認為:蘇聯佔領柏林是想報當年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之仇,在美英軍事實力難以攻佔柏林的情況下不如送一個“空人情”給蘇聯,反正根據《雅爾塔協定》,柏林要美英法和蘇聯四國一同佔領,就算蘇軍佔領了到時候也得有四個國來管制柏林...趁著蘇軍攻佔柏林之機不如多佔領德國西部的其他地方,免得蘇軍騰出手再將德國佔領一大半,這樣反倒對美國不利。

為何蘇軍急於攻佔柏林?因為關係到戰後利益分配,先入咸陽為王上

朱可夫元帥與艾森豪威爾五星上將,由於老艾克有很深的“政治智慧”,在1953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還有就是,消滅德國之後東方的日本還在,由於美軍與日本只是島嶼爭奪戰,距離日本本土還有較遠距離,而日本的軍事力量仍然很強大,如果讓日本關東軍撤回日本本土將影響到佔領日本的計劃,還需要蘇軍結束歐戰之後回師遠東...美國與蘇聯可能有什麼暗中的交易,就是美國將柏林讓給蘇聯,在遠東蘇聯則是讓美國完全佔領日本,要不然為何蘇聯只是佔領了北方四島,並沒有佔領其他劃分給他的佔領區,而是美國單獨佔領了日本?

這樣一來美國在東北亞就有了立足之地,而蘇聯也得到了中東歐,也算是兩全其美,當然這只是猜測,是否真的如此有待文件的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