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崇禎年間,明朝有機會建成世界第一支全火器現代化陸軍。

它的構想者就是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的徐光啟

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徐光啟塑像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戰敗,陣亡近5萬,明朝與後金戰略態勢攻守互換。

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失陷,遼東三河、河東70多城池投降後金。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兵繞道蒙古,攻陷大安口,遵化、三屯營,兵臨北京城。後在各路勤皇兵馬奮戰下迫退後金大軍。

大明風雨飄搖,危機四伏。

有一個人憂心忡忡看著事局發展,他就是大明科學家徐光啟,官職為翰林院檢討(後升任禮部尚書)。

在薩爾滸戰役之前他就曾經多次上書,指出四路出擊的方略必然失敗。

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薩爾滸之戰

明軍薩爾滸戰敗後加深了他對帝國危機的憂慮,鑑於明軍軍備廢弛,急需建立一支全新的軍隊。他多次申請訓練新軍,他的練兵思想是:“極造實用器械以備中外守戰”,“極行選練精兵以保全勝”,“極造都城萬年臺(炮臺)以為永永無虞之計”(《徐光啟集·遼左陷危已甚疏》)。

概括兩點就是:一、裝備精良,以重炮火器為主。二、練兵要精。

1619年,萬曆皇帝同意他的練兵計劃,他出任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訓練新軍。然而並不順利,軍餉不足,裝備沒有,兵源不足。原來計劃練精兵2萬,結果只選到4千人。訓練剛開始,又被明政府將這些士兵派往前線。留給徐光啟的只有無奈。

計劃無法實施,兩年後他稱病請辭。然而不久後遼陽失陷,他奉召返京商議對策。他主張用重炮守城,但與兵部尚書意見不合。幾個月後再次請辭。

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紅夷大炮

崇禎元年(1628年),徐光啟官復原職。

崇禎四年的一個早晨,北京皇極殿上,心事重重的崇禎皇帝和一眾大臣相議國事。此時,任禮部尚書的徐光啟上疏:

“臣今所擬,每一營所用雙輪車一百二十輛,炮車一百二十輛,糧車六十輛,共三百輛。西洋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鷹銃一百門,鳥銃一千二百門,戰士兩千人,隊兵二千人。……行之為陣,止之為營。遇大敵,先以大小火器更迭擊之;……敵在近,則我步兵以出擊之;若鐵騎來,直以炮擊之,亦可以步兵擊之。此則實選實練所致,非未教之民可猝得也。而不如是,又不足以破敵。……”

崇禎看著這位已經69歲的禮部尚書,這位一生驚才豔豔、忠心耿耿、為大明的發展嘔心瀝血的白髮老人,輕輕點了點頭。

崇禎不知道的是,他所同意的事,意義究竟有多大。他只是想給軍隊一個嘗試革新的機會,看看日漸腐朽的大明軍隊會不會有一絲新的生機。

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大明火槍兵

徐光啟這次上疏的內容是要組建一支全火器化的新軍。

這支新軍的核心是16尊西洋大炮。配套的有中炮80尊,鷹銃100支,鳥銃1200支,盾車120輛,配兵員4000人。

這樣規模的火器營,徐光啟目標建15個,也就是擁有60000人的跨時代軍種。如若成功,在財政許可的情況下,推廣全軍。

可以想象,一支6萬人組成的熱兵器軍團,在戰場上擺開,正面有1800輛盾車,阻止對方戰馬高速攻擊,間隙中有1440尊火炮配備重彈和散彈、接近20000支火槍,是何等力量,所有冷兵器軍隊在它的面前都會化成齏粉。

這是一個將冷兵器轉換成熱兵器的軍事革命。如果順利,中國的歷史將會在這裡走上另一條路。一旦完成徐光啟的設想,中國將會是世界第一個組建全熱兵器現代化陸軍的國家。

這也是歷史留給大明最後一個機會。

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火炮專家孫元化

徐光啟找來了在明朝官員中難得接受西洋文化、擅長火炮的孫元化負責組建、訓練新軍。孫元化在科學上有相當造詣,著有《幾何體論》《幾何用法》《太西算要》一些數學著作。是一個致力推廣西方學術的新型知識份子,也是徐光啟新軍事思想的有力實踐者。

也許王朝真有氣數一說,"亡國之君"說的就是崇禎。很顯然歷史有它自己的考量。

幾個月後,孫元化派部下孔有德領兵支援大淩河城,途中發生兵亂,李九成說服孔有德發動了吳橋兵變。然後圍攻登州城,孫元化處置失當,放奸細入城,登州失陷,他被叛軍所俘,後被叛軍放回。

一年後孔有德率一萬多部下及家屬投降滿清。帶走的還有徐光啟苦心籌建的重炮及炮兵,還有各式火器和葡萄牙教導隊。

歷史留給晚明一個建立世界最強陸軍的機會,可惜崇禎皇帝抓不住

崇禎皇帝

崇禎五年,孫元化因被首輔溫體仁等誣陷,儘管周延儒和徐光啟極力挽救,仍以叛變罪被處死。

一個有可能改變大明王朝的命運的人就這樣被輕易處死了,死於黨派鬥爭中,死於崇禎的輕信讒言之中。

經歷了這一事件,徐光啟的練軍計劃被迫中斷。一來他沒有合適的人才,他自己也已年邁。二來大明財政空虛,難以支持他龐大的計劃。(財政問題要看崇禎的決心,顯然崇禎缺乏足夠的眼光和能力。)

兩年後,徐光啟帶著遺憾病逝。徐光啟、孫元化兩個的擁有新軍事思想的官員一個病逝、一個被殺,這一本來會扭轉中國歷史的軍事改革就此中斷。

十年之後,滿清入關,大明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