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遼軍敗於楊業之手,卻因此與名將潘美結下仇隙

高粱河,宋軍敗了!慘敗!

這一次失敗使得意氣風發的太宗皇帝趙光義北望燕雲十六州,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然而,北宋王朝的厄運還沒有結束。高粱河之役後,遼國的蕭綽、景宗耶律賢、聖宗耶律隆緒都看清楚了大宋繁華表面下虛弱的本質。遼國人看待大宋都認為,這是一頭養肥了的待宰羔羊……於是遼國開始頻頻南下攻宋。

10萬遼軍敗於楊業之手,卻因此與名將潘美結下仇隙

一、雁門孤軍

980年,遼國大同節度使蕭咄李率領10萬大軍南侵,這一次遼國的目標是要切入山西境內,從而對北宋的腹地進行大肆的劫掠,不過在進入山西境內之前,他們首先要越過橫亙在前的雁門關天險。

北宋雁門關守將是名將楊業,綽號楊無敵!他也就是咱們耳熟能詳的《楊家將》中老令公楊繼業的原型。

面對著氣勢洶洶而來的10萬遼軍,楊業知道僅僅憑著手中的數千人馬是萬難守住雁門關的,於是他立即向大宋北方邊界最高軍事長官潘美報告了情況,並且請求潘美派遣援軍支援雁門關。

這裡又要特別提一下,這個潘美也就是《楊家將》中坑害忠良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

當時潘美總領北疆軍事,率領重兵駐守在山西重鎮太原。在他看來,雁門關雖然是天險但卻著實難以阻擋10萬遼軍,宋軍應當採取逐次抵抗的策略,而不是把兵力都壓在雁門關和遼人死磕,於是拒絕了楊業的請求。

如此一來,楊業率領的雁門關數千守軍便要獨自面對遼國10萬大軍的瘋狂進攻了!

10萬遼軍敗於楊業之手,卻因此與名將潘美結下仇隙

二、奮力一搏尚有一線生機

遼軍進兵的速度非常快,10萬人馬浩浩蕩蕩的逼近了雁門關。而楊業此時也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上沒有了退路。

楊業老將軍站在雁門關城樓之上皺著眉頭看著關外猶如汪洋大海一般的遼國軍隊,他蒼老的眼神中充滿了深深的憂慮。此時此刻,已經到了要命的危急關頭,憑著多年的作戰經驗楊業知道:死守關隘是沒有出路的!雁門關隨險,卻終究架不住10萬遼軍的輪番進攻。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搏!

想到這裡,楊業的目光漸漸變得堅毅起來,他的腦海中一個大膽的計劃正在形成:

擒賊先擒王,偷襲遼軍,斬殺敵方主將!則10萬遼人不戰自潰!

10萬遼軍敗於楊業之手,卻因此與名將潘美結下仇隙

三、奇蹟之戰

一是迂迴埋伏。既然已經定下了策略,楊業便命令自己的副將留守關隘,自己則帶領著大隊人馬自雁門關西側的小徑偷偷的迂迴到了雁門關的北口,這個位置正好處於遼國大軍的側後方。

二是等待時機。當楊業的部隊在雁門關北口埋伏就緒之後,此刻遼軍的部隊已經基本上全部匯聚在了雁門關前。接下來的時間便是等待,楊業知道自己這數千人馬實際上連給敵人塞牙縫兒都不夠,所以必須要等到敵人完全放鬆戒備的時候才是突襲的最佳時機。

三是完美偷襲。漫長的等待是難熬的,但是楊業終究還是等來了最好的機會。遼軍開始紮營了,10萬人馬開始紮營那是何等的壯觀景象?遼軍士卒們打樁的打樁,拉帳篷的拉帳篷,還有的在埋鍋造飯……雁門關前到處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10萬遼軍敗於楊業之手,卻因此與名將潘美結下仇隙

就是現在!殺!

頃刻之間,楊業的數千人馬自雁門關北口殺出,宛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瞬間插入遼軍陣營。遼軍萬料不到這個時候會有敵人出現,而且是出現在自己的身後,猝不及防之下頓時陷入到了混亂當中。

這種混亂一開始只是在局部,但是卻隨著慌亂的遼國士卒四散奔逃而開始逐漸發酵,進而漫延到四周的臨近部隊,並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楊業知道,自己的偷襲成功了!

四是直取中軍。楊業帶領著士卒在遼軍陣營中肆意的衝殺,他在利用己方部隊的攻擊而不斷擴大遼軍的混亂,在這同時他也在尋找著敵軍主帥所在的位置。很快他在遼軍陣營中發現一處遍插旌旗的營帳,打擊指揮士卒殺了過去。

這一次,楊業的運氣出奇的好,這個營帳正是遼軍統帥蕭咄李的居所。此刻他慌不擇路之際正好被宋軍士卒堵在了營帳之中,頃刻間被亂刀砍死。

而正在這個時候,守衛雁門關的將領眼見遼軍大潰,當即也率領士卒自關內殺出,前後夾擊之下遼軍血流成河、潰不成軍。混戰之中,遼軍遭到重創,宋軍還擒獲了遼軍都指揮使李重海。

10萬遼軍敗於楊業之手,卻因此與名將潘美結下仇隙

潘美

四、落幕

經此慘敗,10萬遼軍不得不退回北疆。

潘美在接到前方雁門關戰報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待核實之後心中對楊業著實充滿了嫉妒的心情。惱羞成怒之下,潘美竟然上疏太宗皇帝彈劾楊業。不過宋太宗趙光義腦子還是清楚的,他將潘美的奏摺密封好,然後送給楊業看,並升任楊業為領雲州觀察使。兼代、鄭南州刺史。

如此一來,這件事算是給潘美和楊業兩個人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以至於後來在岐溝關大戰中,潘美領兵撤退而不接應楊業,最終導致一代名將被遼軍所俘絕食而死。

在後世的《楊家將》中,將楊業和潘美的這段恩怨大肆渲染,進而衍生成為文武忠奸之爭著實有些過了。小編在這裡客觀的說一句,潘美的“逐次抵抗”和楊業的“死守雁門關”只是用兵理念的不同,而後續岐溝關楊業兵敗被俘的主要責任還是要算在建軍王冼身上,潘美不過是冷眼旁觀放任其發生而已。

歷史已經成為往昔,徒留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