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兩兄弟8年如一日照料癱瘓母親:只要娘在,家就在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歐陽海鎮有這樣一家,8年來每天都上演著敬老孝親的感人畫面。兩兄弟輪換,每天守候在全身癱瘓的母親床前,翻身、擦洗、按摩、餵食、換紙尿片……

感人!兩兄弟8年如一日照料癱瘓母親:只要娘在,家就在

兩兄弟陪母親聊天。

“只要娘在,家就在,只要娘在世,我們做兒子一定會照顧好她老人家,為其養老送終。”這話是長子何仁武說的。8年來,她的兩個兒子何仁武和何仁周不離不棄、恪守孝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人間真諦。

老人家名叫龍花花,今年81歲,30多歲時身體出現半邊癱,2011年摔傷後便全身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從此離不開床。癱瘓後的母親患多種慢性疾病,常年不斷藥,兄弟兩輪換照顧,從無怨言。

感人!兩兄弟8年如一日照料癱瘓母親:只要娘在,家就在

為母親剪指甲,伺候她的衣食住行。

每天早上把母親扶起,打來溫水洗臉擦身子,再抱到床邊的坐便器上讓老人上廁所,隨後攙扶老人到桌上用餐,在兄弟兩家人8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顧下,老人從沒長過褥瘡、痦子。農忙時,何仁武夫婦要下地幹農活,何仁周夫婦便主動接母親至家中;農閒時,則由何仁武夫婦照顧。“哪會分這麼細,主要是大哥大嫂照顧得多。” 何仁周表示,母親癱瘓後,自己在縣城工作,母親念家,大多數時間還是由大哥大嫂照顧,他很感激大哥大嫂對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

為了照顧好母親,兩兄弟都費了一番心思。精心準備好一日三餐,個把小時為母親翻一次身。擔心母親從床上摔下來,何仁武把原來的床腿全都鋸短,被子折成長條疊在四周;何仁周則直接買了木板和床墊,地上再鋪層厚厚的地毯,防止母親摔傷。兄弟兩人都不敢給母親使用電熱毯,擔心母親漏尿引起線路短路,但兄弟兩每天在睡前會給母親泡腳按摩,讓其睡個好覺。

感人!兩兄弟8年如一日照料癱瘓母親:只要娘在,家就在

次子何仁周和大兒媳李聰蓮一起給母親洗臉。

母親癱瘓後,兩兄弟再也沒睡過一個囫圇覺。起初,母親很難接受事實,情緒也很不穩定,時常抱怨。兄弟兩不用大道理開導,只是用描述當下、展望未來的方式細細安慰老人。“您的子女們成家立業了,孫兒去了德國攻讀博士,您還得看著孫子娶媳婦呢。”

兄弟兩人對待母親,像照顧嬰兒一樣細緻入微,給老人講故事,講笑話,逗老人開心。老人年紀大了,總愛絮叨一些以前的事情,他們就陪著說,從不厭煩。在何仁武、何仁周兄弟倆的精心照顧下,母親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雖然身體不能動,可龍花花耳不聾、眼不花,一頓還能吃完一碗軟米飯。何仁武高興地說:“只要娘能吃能睡,就是最大的幸福。”

感人!兩兄弟8年如一日照料癱瘓母親:只要娘在,家就在

何仁武、何仁周兩兄弟為母親捶背。

兄弟兩心裡清楚,母親一直是個要強的人,尤其是父親過世後,她瘸一步拐一步,仍用健康的右臂提水回家的場景一直刻在家人心裡。母親沒講過什麼大道理,身體力行為孩子們塑造了自強不息的品德和與人為善的家風。

何仁武、何仁周兄弟兩表示,其實最應該感謝自己的妻子,感謝妻子的理解與不離不棄,每當兄弟兩忙時,妻子都會主動照顧母親,尤其是在更衣洗澡這方面,幾乎每天都是妻子在做。

感人!兩兄弟8年如一日照料癱瘓母親:只要娘在,家就在

何仁武、何仁周兩兄弟照顧癱瘓母親成敬老孝親典範。

“雖然辛苦,但不會當成包袱” “照顧自己的母親本就是應該的”。在言談笑語中,兄弟兩質樸的話語如同暖陽。何仁武、何仁周兩家人8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母親,盡孝盡忠,感人肺腑,已成為了歐陽海鎮五里村裡敬老孝親的典範。在今年重陽節村裡還給兩個家庭分別頒授了“敬老孝親模範”牌匾。(李維坤 伍劍波 圖/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