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視周禮的魯國,為啥反對周禮的基礎,分封制度

最重視周禮的魯國,為啥反對周禮的基礎,分封制度

最重視周禮的魯國,為啥反對周禮的基礎,分封制度

《史記》中的馬屁98

阿元

接下來咱們看看,古代中國是如何形成最為徹底的專制集權統治的。

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最高統治者對遠一點的地區無從管理;也可能是國家形成的最初階段,最高統治者不知道權力能帶來多大的利益和多大的危害,所以開始權力架構是分封。早期的分封幾乎等於徹底的分權,諸侯和周王朝之間有著名義上的上下關係,但諸侯相當於承包人,只要上交一些承包費(貢品),你的地盤你就可以做主了。

把權力都承包出去之後,周天王(相當於皇帝)很快就發現不對了,承包人也就是各路諸候,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強大。拜年(朝)也不來了,禮(貢)也不送了。有些強大的承包者,開始不聽話,更有甚者自立為王,比如說早期的楚、吳、越,後來的戰國七雄,擺明車馬與周王朝分庭抗禮。

等到了春秋時期,原本週王朝的承包人(諸侯),已經翻身奴隸把歌唱,逐漸成了自己國家的真正主人。這些承包人(諸侯)是徹底分權(分封)的受益人,周天王是受害者。其中一部分承包人(諸侯)對分封(徹底分權)的害處有充分的認識,開始收權;另一部分沒有充分認識,或者是諸侯國內的被分封的小一號諸侯,已經有了較大的實力,權己收不回來了,結果又和周天王一樣成了受害者。

認識到分權害處的早期典型,大家可能想不到,是魯。魯是最重視周禮的國家,分封制度是周禮的基礎,魯咋能反對分權開始集權呢?人家孔子做出了合理解釋,叫恢復君主的權威,讓魯國符合君君臣臣的禮制。這也是儒家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咋說咋有理,總能把他們認為對的東西,找出所謂的合理解釋,再成功把你變成被批判的對象。

比如說分封,那是符合周禮,所以是最科學、最合理的管理制度。當分封產生的,強大了的臣子與君主開始對抗之後,削藩又成了非常的必要。為啥呢?君君臣臣啊,你因為分封強大了,不把君主放在眼裡了,不收拾你收拾誰呢?

進入春秋時期,魯國的執政權力落到了三家大貴族,即魯國卿大夫孟氏、叔孫氏和季氏手裡。由於這三家大貴族都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於是,終魯國在春秋的歷史,就是魯君從三桓手中收權的歷史。這個過程中孔子還為魯君出了個餿主意,讓三桓把自己家封地的城牆都給拆了,這樣魯君就能把他們給滅了。可惜三桓不是笨蛋,孔子的陰謀也沒有得逞。到了戰國時代,魯君經過近四百年不懈的鬥爭,終於把國家權力集中到了君主手中,但長期的內耗也使魯國沒有了實力。權力剛剛收回不長時間,就被齊國給滅了。

對分封,也就是徹底的分權的害處,沒有充分認識;或者諸侯已經認識到了分封的危害,但是諸侯國內的被分封的小一號諸侯,已經有了較大的實力,權己收不回來了,結果又和周天王一樣成了受害者的,著名的是晉國和齊國。

春秋時期曾經最為強大的晉國,因為內部的分封,先是被國內的六個大家族所控制,六個家族又變成四個。這四個小諸侯中的智氏覺得自己實力強大,想把老趙家給吞了,結果反而被趙、魏、韓三家反噬,晉國也被分成了趙魏韓三個國家。另一個至為強大的諸侯姜姓齊國,被它所分封的,強大起來的田家變成了田(陳,完成篡位過程的田完也叫陳完)姓齊國。

春秋時期,其實就是一個從徹底的分權,也就是分封到逐步集權的過程。率先完成這一過程,或者說沒有分封程度不那麼嚴重的國家,在激烈的兼併、鬥爭過程中生存了下來,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

其中,中央集權最為徹底、最為成功的,是秦國。

雖然許多人認為,秦的強大,是因為秦以軍功論英雄,割下敵人的腦袋就能換爵位、換土地。《戰國策》中說,這是一支虎狼之師,他們胳膊下夾著俘虜、身上掛著人頭,追殺逃跑的對手。

這絕對是種誤解。提幾個問題就可以知道,秦軍是不可能按戰場上,戰士在進行時割下的,敵人人頭的數量來計算軍功的。

第一,秦軍的弓弩兵數量極多,他們的功勞如何計算。從理論上說,他們不可能割到敵人腦袋的,那誰還當弓弩兵呢?

第二,從秦兵馬俑中可以看出,秦軍的主要兵器是戈、矛、鈹等長兵器,適合切割的刀根本沒有,劍也不多。那我們要問了,一個拿看長達六米多長兵器的秦軍,是如何割首級的呢?

第三,當時的戰爭起碼是一萬人以上的戰鬥,在人擠人、人挨人的戰場上,你彎下腰割首級,和找死有啥區別呢?

實際上,秦軍是根據整個戰役首級總數,再加上你所處的戰場位置來劃分軍功的。

按《商君書·境內篇》記載,秦國軍官的功勞是根據指標完成情況來定的,比如“百將”這種軍官,麾下有一百個士兵,每次攻城,他都得想法設法讓手下的兵完成殺敵三十三人的作戰指標。這一指標完成了,那麼好,百將進爵一級;如果沒有完成,打百將三十軍棍。,秦國軍隊裡都有會計,負責給每個士兵上繳的人頭數建立臺帳,臺帳建完一彙總,軍官們有沒有完成作戰指標也就一清二楚了。

人頭臺帳建好以後,一定要寫成大布告,在全軍公示三天,在三天當中,只要有任何一位士兵或者軍官對統計結果持有異議,都可以直接向將軍投訴,將軍下令核查,發現有弄虛作假現象,處罰責任人,獎勵舉報人。公示結束後,將軍把沒有異議的臺帳上報給朝廷,朝廷根據臺帳,分別給立功將士籍貫所在地的縣官下文,讓縣官們去給立功將士進爵,並給其家人分地分房分奴隸以及安排工作。

正是因為秦軍作戰是按敵人腦袋總數來計算的,結果讓多數秦國將士都成了瘋子,每次攻破城池,他們都大肆屠殺,不但殺守軍,也殺百姓,不但殺成年男子,也殺婦女和兒童,連襁褓裡的嬰兒都不放過,見了就是一刀砍下,拿著血淋淋的小腦袋去找會計報功,慘無人道到了極點。您翻翻《史記·秦本紀》,裡頭記載的秦昭襄王十四年發生的一場戰爭,“左更白起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這場戰役中,韓、魏聯軍加一塊兒也不過十幾萬,秦軍居然能砍下二十四萬顆人頭,不用問,平民的人頭佔了一半。《史記·魯仲連列傳》注引中有一句記載:“秦人每戰勝,(敵方)老弱婦人皆死。”說明這幫秦兵為了多上交一顆人頭,不惜上演一場又一場古典的南京大屠殺。

說秦不是因為戰士在戰場上砍了首級就升官發財,所以整個國家瞬間強大的另一個理由是,這種辦法不是秦獨有的東西。比如說戰國時代的齊國軍隊,也是憑敵人的腦袋論功勞的,但沒有看到齊軍天下無敵,齊國最終也沒有統一天下。

事實上,秦國是靠對分封制度徹底的改革,依靠權力的絕對集中,逐步強大起來並一統全國的。

獎勵軍功,非軍功不得封爵。宗室、貴戚凡是沒有軍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不能享受貴族特權。這是事實上對分封制的廢除。

“廢井田,開阡陌”,是對先前分封的清算。仔細琢磨一下,和打土豪分田地差不多。把原先分封的土地收歸國有,但不是平均而是按軍功重新發放。

設立縣制,土地擁有者不再擁有土地的治理權力,由君主派官員治理。

這三條是對分封制度的徹底顛覆。通過這三條改革措施,秦國完成了從分封制到中央集權的華麗轉身。這種轉變和對中央集權的堅持,讓秦國成為戰國時代,唯一一個可以集中全國力量,發動及應對戰爭的諸侯,並最終統一了中國。

古代中國從周王朝的分封,也就是分散權力;到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開始集權,到秦王朝徹底地中央集權的過程,也是一個最高統治者與既得利益集團殘酷、血腥鬥爭的過程。

這種鬥爭的殘酷和血腥在商鞅變法的過程中體現的最為明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鞅變法都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做好了變法的一切準備。怕大家不信啊,就在城門口豎根棍,說有人抬走,就賞五十金。大家是真不信,太多的官說話都跟放某種氣似的,誰當真不是個二傻嗎?這時一個二傻子扛起棍就走,晃了一圈回來後,商鞅立馬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通過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推行的新法誰也不敢不聽,變法大獲成功。

但事實哪裡有這麼簡單。事實上,商鞅變法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極力抵制。據劉歆說,商鞅“一日臨渭而論(處決)囚七百餘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

殺的這些人都是什麼呢?會不會都是犯了法的小老百姓呢?不會。

最重視周禮的魯國,為啥反對周禮的基礎,分封制度

關注《歷史有坑請注意》,《中的馬屁》,長篇連載,每日更新,精彩無限。

真心建議大家關注下《歷史有坑請注意》,因為是連載,所以很多內容很難在一章內說明白,不看上下文,就是一頭霧水。更何況阿元還會有更多的精采內容上線,《爆笑三國》為您解讀說阿斗到底是不是個笨蛋?諸葛亮是個陰謀家還是個偉大的統帥?劉備到底是英雄還是狗熊?關羽是高大尚的英雄,還是道德低下的混蛋?是諸葛亮還是劉備幹掉的關羽等等迷題;如何教育孩子,阿元與您交流陪伴孩子成長的感受。

《歷史有坑請注意》,歡迎您的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