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狀元的勸世良言,直指人心大道,不可不聽又不能全聽

有史以來,無論哪個時代,人們在生活中都免不了要攀比,希望更加有權有勢有錢,是多數人的追求,而慾望則是永遠也滿足不了的。正如那首曾經廣為傳唱的《不知足歌》所道:

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栓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若要世人心裡足,除非南柯一夢西!

兩位狀元的勸世良言,直指人心大道,不可不聽又不能全聽

因此,無論外在環境怎麼變化,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免要在這兩個方面做好平衡:一方面難免會滋生無窮的慾望,一方面則又要剋制住一些“不合理”的慾望。只不過,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則完全因個人修養深淺而異。

明清時期的兩位狀元,其言行就頗足取法。

兩位狀元的勸世良言,直指人心大道,不可不聽又不能全聽

一是明朝嘉靖年間的狀元林大欽,他二十一歲即大魁天下,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但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回鄉下奉養老母,甘願淡泊一生。他留給後人的家訓既是夫子自道,也是對子孫後代的誡勉。其文如下:

富亦不誇,貴亦不誇,人生富貴總虛華。草上霜,夕陽斜,白駒過隙徒諮嗟。自古英雄今何在,封侯落業數人家。有否有泰,天道無差。貧不須憂,賤不須憂,愛惜光陰是田疇。鋤兇暴,養雪仇,細看剛強不如柔。積善之家有餘慶,兒孫永保百年秋。波浪易過,海水長流。學必用精,藝必用精,安貧樂業度終身。勤易富,懶易貧,淫慾失教受苦身。落泊雖清人不識,英雄遭難莫求親,但求自己,莫求他人。仁不可輕,義不可輕,但存仁義是公平。休巧計,勿橫行,半夜敲門我不驚。想罷一心從正道,何愁萬事做不成。叮嚀告誡,各自分明。

兩位狀元的勸世良言,直指人心大道,不可不聽又不能全聽

另一位則是清朝光緒年間的狀元夏同和,為官後清廉自持,其《四足歌》曾傳誦一時,頗可見其思想超脫流俗。歌曰:“醜婦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妖嬈的,只求她安分守己,但得過賢惠足矣;蠢子是吾兒,休想伶俐的、聰明的,只求他尊賢敬老,但得過孝順足矣;茅廬是吾居,休想華麗的、舒適的,只求它能遮風雨,但得過避寒足矣;粗糧是吾食,休想美味的、佳餚的,只求它三餐豐盛,但得過充飢足矣。”

只是,林大欽、夏同和的淡泊、恬退,我輩俗人可取法,但又不能完全學步,畢竟人生在世不搏富貴,又有幾人能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