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梁山好漢號稱“替天行道”,他們在被北宋朝廷招安之後,宋江帶著兄弟們前去攻打方臘。也正在此時,有一位好漢突然間穿起了龍袍,過了一把做“皇帝”的癮,此人正是活閻羅阮小七。其實您可能不知道,在阮小七穿龍袍的事件中,作者還有一個隱喻。至於隱喻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水滸傳》中描述了三個特殊的好漢角色,即阮小二、阮小五與阮小七,此三兄弟都生在石碣村,靠著搖船打魚度日,生活貧困潦倒,總想著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直至村中教書先生吳用的到來,才改變了三兄弟的命運。三兄弟義字當頭,跟著吳用投靠在托塔天王晁蓋的帳下,隨後幾個人便智劫了梁中書送給蔡京的生辰綱,讓梁山兄弟的威名鵲起。

兄弟三人從此為梁山拋頭顱灑熱血,被任命為水軍頭領,直至徵方臘時,三兄弟中的阮小二與阮小五相繼陣亡,只剩下了阮小七。

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在宋江的帶領下,梁山軍隊很快便將方臘軍打垮,甚至還一路高歌攻入方臘的宮廷。阮小七率軍在宮中搜到了一個寶箱,打開後才發現箱子中裝的盡是方臘的龍袍裝束。生性頑劣的阮小七出於好奇,隨即便頭戴金冠、身著龍袍,騎在馬上四處招搖,甚至讓不少將領都以為是方臘本人,紛紛前來追趕。

不過在小編看來,如此荒唐的一幕是不可能發生的,畢竟當時的戰況相當激烈。阮小七作為軍中將領,擅自穿著敵方服裝,有極大可能性會造成誤傷,如此做法在古今任何軍隊中都是被嚴厲禁止的。

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此時問題來了,既然書中漏洞如此明顯,作者為何還要苦心插入這一段呢?其實這正是作者安插的伏筆。

從性質上來講,梁山好漢們雖然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可是在北宋統治階級的眼中,梁山好漢的行為都是與朝廷相左的,其性質與方臘無異,都是想取代北宋王朝,讓自己做皇帝。

借用文盲李逵的一句話,便是“大宋皇帝姓宋,俺宋江哥哥也姓宋,如何做不了皇帝?”李逵雖然是一個粗莽狂漢,可他說出了梁山大部分好漢的心聲,其中也包括宋江。作者之所以會將穿龍袍之人設置在阮小七的身上,正是看中了阮小七“天不怕,地不怕”的頑劣性格,用其莽撞的行為,詮釋梁山好漢們敢想敢為的作風。

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在梁山發展的鼎盛時期,仗著幾百裡的水域天險,梁山好漢們曾多次打敗圍剿官軍,並迫使北宋對其態度由“剿”變“撫”。在梁山好漢被成功招安之後,宋江也帶著兄弟們為北宋啃下了幾根硬骨頭,其中包括田虎、王慶等人的起義,以及遼國的大舉進犯,在此期間,梁山好漢從未折損一人。

到了徵方臘時,梁山好漢開始大規模陣亡,甚至達到了十去七八的程度,此次征伐也是梁山走下坡路的標誌性戰役。面對著眾多兄弟的相繼殞命,宋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力量被削弱,朝廷對其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低。正如阮小七穿著龍袍到處炫耀時,兩名北宋軍官居然對其大聲呵斥,甚至雙方越說越氣乾脆要動起手來。好在宋江及時趕到,對阮小七進行了呵斥,方才阻止了一場火併的悲劇。

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軍官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快,阮小七可能不懂,但是宋江心裡清楚,因為自己的梁山對於北宋朝廷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利用價值了。換句話說,在徵方臘的戰役中,隨著梁山好漢們的陸續凋亡,梁山已經不具備威脅北宋王朝的實力了,即使好漢們還有推翻北宋王朝的雄心壯志,也只能是空想罷了。

梁山從全盛時期的108位好漢滿堂皆坐,最後只剩下一塊塊刻著“忠義郎”的墓碑,其慘況的確難以名狀。阮小七雖然也過了一把“皇帝癮”,卻最終逃不過現實的打壓,被排擠出朝堂之外,灰頭土臉的回到石碣村繼續幹起了“打魚”的老本行。

阮小七為何身穿方臘的龍袍,其實有個隱喻,一般人沒看出來

阮小七的結局,其實也是梁山好漢們的代表性結局,作者以阮小七為“點”,將其巧妙鋪陳為梁山的“面”,將一段段英雄的小悲劇,最終匯聚成梁山的一幕悲劇洪流。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