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本是阮小七 張順想演豹子頭

李逵本是阮小七 张顺想演豹子头

黑旋風李逵 趙小銳

李逵本是阮小七 张顺想演豹子头

浪裡白條張順 張亞坤

李逵本是阮小七 张顺想演豹子头

黑旋風李逵

李逵本是阮小七 张顺想演豹子头

浪裡白條張順

98版《水滸傳》的藝術顧問田連元在錄製央視《向經典致敬》節目時曾說:“我認為(98版)水滸的成功,和宋江、李逵兩個人的表演成功有直接關係。《水滸傳》這部書通篇貫穿著‘忠義’,最能代表忠義的就是宋江和李逵。”趙小銳飾演的李逵,不僅粗獷,也有自己的細膩所在,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而這次飾演李逵的大獲成功,卻成了趙小銳演員生涯的一次瓶頸,過了好久才漸漸擺脫了“李逵”的影子。

相反,曾和李逵在水中打得不可開交的浪裡白條張順,飾演者張亞坤是劇組中年齡最小的演員之一,曾經在《三國演義》中演過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由於他非常喜歡張順一角,全心全意地完成表演,也造成了後續的巨大影響,以至於演完《水滸傳》之後,他接的戲大部分都是俠義英雄這一類。

黑旋風李逵 趙小銳

天天和“魯智深”大吃大喝比增肥

在出演電視劇《水滸傳》之前,趙小銳就已經是電影裡的熟面孔了:《一個和八個》、《閃電行動》、《烈火金鋼》等電影裡,都有他的角色。《水滸傳》的選角副導演崔岱(飾演方臘)看過他的作品後找到了他說:“你來試試戲,演阮小七吧。”趙小銳答應了試戲,想試的角色卻不是阮小七。“我想演李逵。”一位製片主任告訴他,試李逵的人有很多。飾演雙鞭將呼延灼的賈石頭是最早試李逵的人,身高1.8米,體重120公斤,是有名的東方大力士。但後來導演組覺得賈石頭吹鬍子瞪眼的時候還是太善良了,李逵就這麼“歪打正著”地落到了趙小銳頭上。

為了達到李逵那種“莽漢”形象,趙小銳天天強迫自己大吃大喝,從75公斤一直增到91公斤,長了整整32斤。“當時我和老臧(臧金生)倆人,每天五六個雞蛋,晚上就出去涮羊肉。老臧(體重)長得快,就經常過來氣我,說話還帶著天津味:‘哥哥我又長了昂。’我長得慢,心裡就有點著急了。”

又過了兩天,臧金生不再問趙小銳體重了,也閉口不提自己長了多少斤。趙小銳實在憋不住了就主動去問他:“老臧,又長了沒有?”臧金生鬱悶地操著一口天津話:“哥哥,不能再長了。現在上廁所解個手,擦屁股都快夠不著了。”

由於李逵給人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反而限制了自己更多的可能。後來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鍛鍊,趙小銳才把體重降下來,脫離了李逵的影子,慢慢把戲路拓寬回來了一些。

沒錢做特效,硬著頭皮打老虎

對於老虎這種兇猛的動物,最安全的拍攝方法當然是後期合成。但是後期合成在當時的價格非常昂貴,劇組沒有這個條件。為了把這場戲拍好,只好用真老虎上陣。在拍攝過程中,趙小銳、丁海峰、攝像、導演、馴獸師和老虎被單獨隔離在一起。雖然在《水滸傳》中,打虎的武松和李逵面對老虎非常冷靜,但丁海峰和趙小銳心裡還是非常忐忑的。

趙小銳試著詢問有沒有什麼保護措施?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但是劇組給他們兩人買了十萬塊錢保額的保險,如果真的不幸發生意外,他們的家屬可以得到十萬塊錢。好在拍攝非常順利,沒有出現任何意外情況。唯一一次受到驚嚇是有一天老虎突然興奮,跳出了鐵籠牆,好在工作人員及時將老虎控制住。“當時真的有一種要殉難的感覺。”

浪裡白條張順 張亞坤

進組之後先得練游泳

張順“生在潯陽江邊,長在小孤山下”,水性精熟,人稱浪裡白條。《水滸傳》書中一開始,張順出場之前是先通過張橫的口來介紹:“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裡行似一根白條。”而宋江第一次見張順時,見他“自把兩條腿踏著水浪,如行平地。”之後書中又幾次再提張順水上令人驚訝的功夫,把張順塑造成了一位水裡無人能及的好漢。

也正因為張順極其擅長水性,張亞坤在進組的時候,導演問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會不會游泳。“我從小看過《水滸》,知道浪裡白條張順是水上英雄,導演問我,我就說會。”進組後,只要沒有張亞坤的戲,他就會到附近的湖裡游泳,還經常會叫著李逵的扮演者趙小銳一起,熟悉水性。

張順是眾水軍裡最出彩的人物,特別是“黑旋風”鬥“浪裡白條”那場戲,顯示出了張順的機智、勇敢。《水滸傳》中,張順陸地打不過李逵,李逵在水裡打不過張順。在張亞坤看來,張順和李逵並稱“黑白水陸雙煞”,這種強烈反差造成的“不打不相識”很有意思。

“浪裡白條”落水也喊救命

實際上,水上的戲份拍攝難度非常大。為了體現浪裡白條的速度、水上技能和功夫,拍的時候很辛苦。有一場戲張順在水中划著竹筏,為了能體現浪裡白條的速度,前面開著快艇,張亞坤手裡拿著幾米長的竹竿,要跟著快艇的速度,一條拍下來,兩個虎口都是大大的血泡。“雖然有護具,但我是光膀子,身上纏了幾根繩。竹筏很窄,還要跟上快艇的速度,雙手撐著杆得滑得特別快。拍了好幾條,傷口上的創可貼都磨掉了。在那麼窄的竹筏上戰鬥,保持平衡的難度很大。”

張亞坤回憶,拍了幾條以後他下來兩條腿都軟了,“因為要站好了,不能掉到水裡。”拍攝湧金門犧牲的戲,三天文戲,三天武戲,一共6天,吊威亞兩天半,拍吊威亞的第二天,攝影試機位,張亞坤站在湖中的小船上,柵欄門也不知什麼原因90度傾斜,攝影師抱著攝影機撞在了柵欄門上,接著撲通一下,張亞坤就掉水裡了,“那時我身上的威亞都連上了,我自己想爬都爬不出來,就大喊快來救我,之後工作人員拿著卡鉗,把我的威亞卡斷,才把我拉回船上。”

【交手】

水陸雙煞不打不相識

“黑旋風斗浪裡白條”是《水滸傳》中一個經典的條目。據趙小銳回憶,張順的扮演者張亞坤是當年這些好漢裡年齡最小的之一。張亞坤有時也會跟趙小銳在後面“大哥,大哥”地叫,讓趙小銳覺得像小兄弟一般。“他演的張順很不錯。張亞坤從小就是學豫劇的戲曲演員,本身功夫就很好。”

拍陸地上這場戲時,張順被李逵抓住狠揍,當時張亞坤就感覺後背一陣火辣辣的疼,之後發現背後皮膚被趙小銳拍紅了一大片。“趙小銳跟我說抱歉,我太投入了,實在對不起啊兄弟,來而不往非禮也。後來在水下李逵沒佔到半點便宜,鐵牛被我淹成水牛了,再後來就成為了朋友。”

【同題問答】

新京報:如果再選一次,最想演《水滸傳》裡哪個角色?

趙小銳:就是李逵。

張亞坤:林沖。我很佩服這個人,雖然最後他死得有點窩囊,但他有英氣。

新京報:對於《水滸傳》這部劇還有哪些遺憾?

趙小銳:對於李逵我沒有什麼遺憾了。在製作方面覺得比較遺憾的是,當時燈光師打光用的是電影光,而那個時候畫面的清晰度沒有現在這麼高,損失了畫質,其實可以更好看的。

張亞坤:遺憾就是張順的戲有點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