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湧金門張順歸神

那人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紀,三綹掩口鬍鬚,頭裹青紗萬字巾,上穿白布衫,腰繫一條絹搭膊,腳穿多耳麻鞋手裡提一條行秤。這人便是天損星浪裡白條張順。因李逵江邊鬧著要魚吃,與之發生爭執。早在宋江過揭陽嶺的時候,張順就出現了,只不過是在哥哥張橫口中得知。

《水滸傳》湧金門張順歸神

浪裡白條張順

我有個兄弟,卻又了得,渾身雪練也似一身白肉,㳇的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裡行一似一根白條,更兼一身好武藝,因此其他一個名,喚作浪裡白條張順。(有說浪裡白跳)

之前看頭條有人總結《水滸傳》裡面用動物命名的好漢,把張順也歸入其中了,不知小編當時是不是把“浪裡白條”理解成了我們吃的“白條雞”。這個不是討論的重點,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他水裡功夫到底多牛,為何稱之為水中之神。因張順與李逵陸上爭鬥吃了虧,騙李逵下水,水中淹李逵,灌了個肚圓。幸得戴宗人情,要求救李逵上岸。

《水滸傳》湧金門張順歸神

浪裡白條張順

張順早㳇到,帶住李逵一隻手,自把兩條腿踏著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過他肚皮,淹著臍下,擺了一隻手,只託李逵上岸來。江邊人個個喝彩,宋江看得呆了半晌。

這地方描寫的張順鳧水能力瀟灑超神,現實生活中,雙手捧著衣物,僅用兩隻腳游泳,我們這叫“踩水”,能把腋下露出水面就是游泳好手了。跟別說只淹到臍下,還如履平地的那麼優雅。上岸後與宋江相識,戴宗說:“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兄弟,常言道不打不相識。”李逵道:“你路上休撞著我。”張順道:“我只在水裡等你便了。”四人都笑起來。看得出李逵這莽漢對張順水裡功夫還是非常認可的。

湧金門張順歸神:初更天氣,張順下水摸近湧金門,女牆邊有四五人探望,張順伏下水去,等了半回,上來看時,女牆邊不見了一人。摸到水邊,都是鐵窗欞隔著,裡面水簾護定,扯那水簾,牽的索子上鈴響。城上人早發喊起來,張順再鑽入湖底伏了。等三更時,城上不見一人,摸了些土塊扔上牆去,有不曾睡的軍士叫起來,張順又等了一個更次,已經是四更添了,快要天亮了,不上城去,更待何時。才爬到一半,只聽上面一聲梆子響,張順跳下水,待要趁水沒時,城上踏弩硬弓、苦竹槍、鵝卵石,一齊射下來。可憐張順英雄,就湧金門外水池中身死。

才人有詩說道:“潯陽江上英雄漢,水滸城中義烈人。天數盡時無可救,湧金門外已歸神。”

《水滸傳》湧金門張順歸神

浪裡白條張順

可見後人對張順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說他是水滸城中義烈人。在宋江得知張順身死,哭的昏倒,吳用等眾將亦皆傷感。原來張順為人甚好,深的兄弟情份。一個“甚”一個“深”,兩個字的描述足以說明張順在梁山人緣極好。宋江道:“我喪了父母,也不如此傷惱!不由我連心透骨苦痛!我必須親自到湖邊與他弔孝。”這時候吳用還勸:“兄長不可親臨險地。”事實也確實如此,方天定著令十元首將,分兩路各領三千人馬捉拿宋江。且說這段的描述,我認為是真的。因為前後有兄弟戰死,都不及張順這般痛心,包括曾與宋江也拜為兄弟,睡在一張床上,徹夜長談,徒步送出十餘里的武松,在後期都那麼冷冷淡淡。所以從側面可以看出張順還是深的人喜愛的。

魂捉方天定:破城後,太子方天定上馬逃走,走到五雲山下,見江中走起一人來,口裡銜著一把刀,赤條條跳上岸來。方天定在馬上見來得兇,便打馬要走。那馬卻似有人籠住,百般打也不動。那漢搶到馬前,把方天定扯下馬來,一刀便割了頭,卻騎了方天定的馬,一手提了頭,奔回杭州城來……張橫道:“我是張順,因在湧金門外被槍劍攢死,一點幽魂,不離水裡飄蕩。感得西湖震澤龍君,收做金華太保,留於水府龍宮為神,今日哥哥破了城池,兄弟一魂纏定方天定,見哥哥張橫在大江裡,借了哥哥身殼,殺了這賊。”說了,驀然倒地。

《水滸傳》湧金門張順歸神

浪裡白條張順

下回跟大家探討一下,張順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