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維護糧食安全 中國居安思危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糧食安全成就,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安全的瞭解。這份約1.2萬字的白皮書,也展現出中國官方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居安:中國處在糧食安全形勢最好時期

70年來,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糧食安全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一方面,中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長了14%,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209公斤增長了12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中國人膳食品種豐富多樣,從“將就吃”變為“講究吃”。根據白皮書,中國居民人均直接消費口糧減少,動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糧食食物消費增加,食物更加多樣,飲食更加健康。

“當前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期。”中國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當天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如是說。

張務鋒舉例說,2004年以來,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五連豐”,今年糧食產量有望繼續第五年超過1.3萬億斤;口糧實現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中國)糧食庫存充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是堅實的。”

與此同時,多年來中國糧食市場供應保持充裕,不脫銷、不斷檔。這既滿足了民眾日常消費需求,也有效保障了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軍需民食。與近年國際市場糧價幾次“過山車”式大幅波動相比,中國糧價總體保持平穩,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

思危:國家糧食安全之弦一刻不能放鬆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儘管中國人已端牢了自己的“飯碗”,但官方對糧食安全從未懈怠。

白皮書強調,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白皮書並提出四項政策主張,包括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強儲備應急管理、建設現代糧食流通體系、積極維護世界糧食安全。

例如,針對中國糧食儲備到底實不實、數量夠不夠的擔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煒在發佈會上回應稱,今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性糧食庫存大清查,按照“有倉必到、有糧必查、查必徹底”原則,重點檢查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一共查了1.7萬個庫點、19萬個貨位。

他透露,從檢查結果初步統計情況來看,中國糧食庫存情況總體上是好的,基本符合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的要求。

此外,近年來中國民眾已不再有存糧食的習慣,一旦糧食市場出現風吹草動,政府應急能力如何將受到考驗。

“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保在平時,更要保在急時。”黃煒介紹說,中國充足的原糧儲備是糧食應急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應對糧食安全急需時的“壓艙石”。此外,有關方面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也建立了能夠滿足10-15天消費需要的成品糧應急儲備。

白皮書亦提出,中國將以服務宏觀調控、調節穩定市場、應對突發事件和提升國家安全能力為目標,科學確定糧食儲備功能和規模,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健全糧食儲備運行機制,強化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督,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