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自生涛浪势——明清建筑中屋顶的身份与等级

从1909年登基,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宫,紫禁城见证了爱新觉罗·溥仪从“真龙天子”成为逊位废帝的人生轨迹。在保留下来的一张旧照中,溥仪双手叉腰、眼戴墨镜站在屋顶,许是在眺望宫墙外的世界。

这个场景被贝托鲁奇移植进了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少年溥仪想要出宫看望过身的母亲,遭到拒绝,一气之下爬到屋顶上,吓坏了在场的太监。赶来的庄士敦和太监们爬上屋顶,用手拉手接龙的方式,方才将小皇帝从屋檐边拽了回来。

站在景山俯瞰紫禁城,15万平方米建筑屋顶的黄色琉璃瓦连绵一片。红墙高耸,这座住过明清二十四帝的宫殿,困囿住的何止溥仪一人?难怪作家李碧华称它是“中国最华丽的牢狱”。

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除了承重、围护等基本功能外,它同时也是封建等级礼法制度的载体。不同等级的建筑有着各异的形式语言,屋顶就是其中最为直观的体现。

“五脊”是认识屋顶的一个基本概念。屋顶最高处有一水平屋脊,称为正脊,大型建筑的正脊两端常饰有鸱吻(也称鸱尾、龙吻)。垂脊和戗脊是指两块斜屋面相交的倾斜阳角交线。围脊是重檐式建筑下层檐和屋顶相交的脊。角脊则是指垂脊上垂兽之前的部分。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中国建筑的屋顶形成了众多样式。根据使用者身份和建筑的等级不同,明清时期的屋顶大体可被分为4类,从高到低分别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庑殿顶

庑殿顶也被称为“四阿五脊顶”——这种“五脊四坡”的形制,是庑殿顶的突出特点。庑殿顶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四面均有斜坡。它又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门堂或偏殿处,以示庄严肃穆,如故宫体仁阁、弘义阁等;重檐庑殿顶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只能有最尊贵的建筑才能使用,代表性的就是太和殿。

屋顶自生涛浪势——明清建筑中屋顶的身份与等级

庑殿顶

歇山顶

歇山顶的等级在官样建筑中仅次于庑殿顶,天安门、保和殿都是采用的歇山顶。与庑殿顶相比,它多了四条戗脊,加上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也被称为九脊殿。由于它的垂脊像是在中间“歇了一歇”,故名“歇山”。屋顶两侧各“歇”出来的一个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从视觉观感上看,歇山顶结构俊朗、棱角分明。我国现存最早的歇山式木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二年(782年),堪称国之至宝。

屋顶自生涛浪势——明清建筑中屋顶的身份与等级

歇山顶

悬山顶

悬山顶在宋朝被称为“不厦两头造”,清朝则称为“悬山”,因其瓦坡两端延伸到了山墙以外,屋顶仿佛悬浮于空中,因此得名,又被形象地称之为“挑山”“出山”。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垂脊只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因此单从外观上看,它并没有庑殿顶和歇山顶那么舒展。

屋顶自生涛浪势——明清建筑中屋顶的身份与等级

悬山顶

硬山顶

硬山顶则是这4类屋顶中等级排名最低的一类。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的两侧山墙会把檩头全部包封住,使其屋檐不出山墙,形制相对刻板,故以“硬”来命名。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被大量用于民间建筑中。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屋顶自生涛浪势——明清建筑中屋顶的身份与等级

硬山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