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本科在清華北大,研究生是在國內其它高校讀?

饕餮視聽


清華北大雖然作為國內的Top 2,但其保研率也不是100%,沒有保研成功的同學要想繼續讀研究生,只有考研一條路可以走。有考研就會有人考不上,雖然他們的首選是本校,但沒考上的同學也只能走調劑的路,調不回本校只能去其他學校了。

這種現象在考研中是很普遍的,你去211的學校轉一圈,發現有許多本科985的學生,不用猜基本上都是考研調劑的,一問一個準!


許多985的學生考研,有的是考外校,有的是考本校,考外校沒有成功的只能選擇調劑,而許多985是不接受非第一志願考生調劑的,也就是雖然是本校的學生,但是第一志願沒有報本校,調劑也調不回本校。這個時候如果有個211的學校願意接收,基本上都會同意,再挑連個211都沒有。

研究生讀的學校還沒有自己本科的學校好,確實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找工作面試官一定會問這個問題。但有學上總比沒學上好,我本科就有兩位同學考研沒有成功,一個調到了南航,一個調到了北科。如今考研調劑競爭如此激烈,有個學上都不錯了,如果實在不能接受,那就選擇二戰。


考研小秘書


我讀研的時候,班裡面就有清華,北大,上交,浙大的同學,就是沒有復旦的。也有一些二本的學校的。北大的是他們市當年的狀元,他們沒在本校讀的原因是沒取得保送資格,沒考本校的原因是怕考不上,我們專業是金融,考研,一類學校難度非常大(我們學校也不容易,但是比那幾所容易不少)。畢業以來發展情況,還是本校的本科碩士的最好,二本的有一些也很不錯。倒是清北的很一般了,也許他們在厚積薄發吧,祝願大家都好。


鹼性384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我來回答。

讀研,無論是考研還是保研,大多數人都傾向於進入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的大學就讀,這是常識,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進入不同的院校,不同的環境,特別是進入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的大學,可以有一個新的開始,在讀研階段,能在一個新的環境裡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獲得更多的提升,包括知識、思維、能力及學歷含金量等多方面的有效提升。

以我自己為例,當年本科就讀的是一所不錯的財經211院校的金融專業,但讀研,還是決定進入更好的名校。因為沒能保研成功,而走上了考研的路子,最終,經過一番努力,成功進入燕園讀研。在我的研究生同學中,有三分之二都是非北大清華的本科生,都通過保研或者考研,成功進入燕園就讀,無疑,這些同學的本科院校,都是不及北大清華的,讀研也都成功“向上走”了。

對於北大清華的本科生而言,如果讀研要“向上走”,就只能是進入國外的世界名校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北大清華本科生會選擇出國留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很多北大清華本科生出國留學,都是進入了世界top50大學讀研深造的。按照2018年北京大學就業質量報告來看,本科生中,有65.61%進入了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的top50。下表為2018屆北大畢業生進入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統計數據(部分)。

不過,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生傾向於出國留學的人雖多,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最終留在的國內讀研。以北大2018屆畢業生為例,總計2693名本科生中,在國內讀研的有1189人,佔比44.15%。

自然,對於大多數北大清華本科生而言,國內讀研,首選就是本校或者隔壁學校。比如,我的研究生班上,就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來自北大清華本科。而且北大清華本科的保研率超過了50%,多數人的保研目標都是本校或者隔壁學校,而不是國內其他大學。

所以,題主談到的本科就讀於北大清華,而讀研在國內其他高校的情況,其實並不多。以2018屆北大本科畢業生為例,根據我個人瞭解及粗略估計,大約只有三四十個人進入了國內其他高校讀研。而且,這些人的選擇,各有自己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學科及專業實力的考量。北大清華固然強大,但也有不少專業並不是國內第一,甚至不是頂尖的,因為專業選擇的需要,而進入其他專業更強的大學,這是有的。比如有位物理學院的本科生,就進入了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讀研深造。

2、導師的考量。國內有些名校的某些院系,擁有自己的大牛教授,有些北大清華本科生,特別是打算讀博的,就會衝著那些大牛導師而去,看重的主要是導師提供的平臺。比如,有北大歷史系本科生,就去了北師大攻讀直博,北師大歷史學不但實力雄厚,關鍵是他的導師是該領域的大牛。

3、專業轉換。比如,有北大工學院的本科生,想在讀研期間把專業由工科更換為熱門的金融專業,但保研沒能進入本校的光華學院,卻被魔都某名校的金融專業接受,自然就選擇去了該校就讀。

4、“不幸”進了國內其他大學。也有人因為出國不成,又錯過了保研,只能參加考研,而“不幸”進入了國內其他大學的情況。畢竟考研競爭大,特別是名校,競爭很大,即便學習能力很強,但如果準備不夠充分,也是沒有多大把握的,“掉”到其他高校去,也屬正常。

5、直接就業,讀了“非全”。有少數本科生直接就業了,然後邊工作邊就讀非全日制研究生,因為地域等方面的需要,就讀了其他學校的非全。

總體而言,在國內讀研深造的北大清華本科生,大多都進入了北大清華,只有少數因為某些方面的考量而進入了其他大學,這無論從常理來看,還是現實中的實際情況的反饋來看,都是自然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博雅燕園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國大學存在著鄙視鏈,211的鄙視雙非的,985的鄙視211的,然後還有華五人、航開濟、中堅九校在985裡又具有較高地位,但站在最頂端的是清北,在它們眼裡中國高校就兩類:清北和其它高校。

那麼,清北的本科生為什麼去其它學校讀研究生呢?清北的本科生絕大部分選擇繼續深造,深造比例超過80%,其中最好的一批去了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世界名校去了,這一部分有多少,將近30%!然後國內深造的超過50%,國內深造的大部分留在本校,還有一部分去了其它學校。

國內深造對清北本科生來說,最好就是本校,保研到外校最好就是隔壁,打入敵人內部,瓦解敵人,而且,隔壁的雖然看著不順眼,在江湖上畢竟是和自己齊名的,不丟人。再次之,中科院還可以勉強接受,因為中科院院士多,牛人也多,而且其研究生教育也是全國聞名的,培養了我國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在研究生培養這塊也是國內的一座大山了。

如果再往下,去其它學校,用北京話說就有些跌份了,作為天之驕子的清北學生肯定不願意,但沒辦法,誰叫和自己競爭的都tmd那麼強,省狀元市狀元就一堆,幹過他們是在是太難。臣妾做不到啊。看看下圖,清北本科想上研究生有多簡單,進入前80%就行,前30%的去國外了,然後還有50%能拿到保研名額,能拿到保研名額不一定能上本校,有少部分得去外校,這時候怎麼辦,去吧。畢竟,去外校不是最優選擇,但也是不錯選擇,比如去人大復旦等的金融,去浙大國防科大的計算機,去復旦的數學等等,這其實也都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像金融計算機之類的考研競爭太激烈了。

清北的考研率其實很低很低,國內深造的有53.7%,保研率52%(都是2018年數據),也就是說考研升學的只有1.7%,保研不成的大部分選擇直接工作了,很少的一部分選擇考研。

所以,清北的本科去其它學校讀研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去隔壁的話沒有心理落差,完全可以接受;二是能去中科院跟著大牛的話也可以接受;三是去其它學校的話,如果學校不錯,所在學科實力強的話也是可以接受的。

研究生和本科生還是有區別的,本科生看的是出身,看的是學校。研究生的話除了出身,導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非清北的團隊在國內也是赫赫有名的,選擇這樣的團隊也是不錯的。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你分析/分享/解惑。

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不少清華大學,及其他名校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瞭解。也在曾是一塌糊塗,兩全其美,水木社區等論壇混跡多年。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當然不可能很對,但是至少是知道的。



先說結論:本科是清華北大,保研外校的都是無法保研本校的學生。。也沒有膽量考本校的學生,只能被迫去外校。是一個傷心又無奈的決定。

我簡單從幾點來分析討論這個問題,咱們大家一塊討論:

  1. 清華北大的保送比例
  2. 世界上最傷心的事就是清北本科考不上清北
  3. 清華北大對保送的規定
  4. 為何要保送外校。。
  5. 為何要考外校
  6. 典型例子:電氣保送西交,金融保送上海交通大學。

清華北大保送比例

清華北大在中國自古高人一等,各方面光環加身,所以高中生考上清華北大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好不誇張的說,考上清華北大的確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如果一個家族培養出清華北大學生,絕對值得寫入族譜。和古代考上狀元一樣偉大。

一個人的成功,自己能考上大學,一半功勞是自己,一般是家長。

對於一個家長。不管這個家長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百萬富翁/知識分子,他最自豪的事情肯定是:自己的子女是清華北大學生。

當然只要子女是211/985的家長。這都是最大的自豪。

炫耀車炫耀房,永遠不如炫耀自己優秀的211/985兒女。



其實關於清華北大的保送比

不廢話了。繼續正題,對於清華北大保研比例是一個秘密。各類網上數據都不是很對。都是一個大概。,不過看看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看得出來。清華北大保送比例都在50%。那說明清華北大學生有一本要讀研究生。。。

這裡面也有一大部分是要保送到外校的。

那問題是,另一半呢?另一半沒有保送資格的考生呢?

世界上最傷心的事。

最傷心的就是自己考上了清華大學,大學渾渾噩噩,等到大四時候,運氣好,混合保研名額,卻被告知,只能去外校。。。

在中國,還有比清華北大厲害的高校?中科院?中科大,其實在清華北大學生眼裡。只有清華北大和其他高校。去了外校基本都是很沒面子的事。不管外校的學科多厲害。。都是沒面子。

社會上對清華北大認可是遠超其他高校的。我們高中只有考上清華北大才有5萬獎勵。其他高校都是0。

清華北大學生最慘的是自己保送不了本校。。。而其他重點高校卻大批保送到清華北大。。。


保送到清華北大的普通211院校有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鄭州大學等

看著當年比自己少考一百多分的其他985/211高校學生保送進清華北大,而自己卻只能默默地選擇離開。。。我想那時的心裡充滿了苦澀/傷心/自責。

只能一杯傷心酒再唱歌:別讓我一個人醉,別讓我一個人走。。。。。

離開時候就想起了大話西遊裡面周星馳的那句話:他好像條狗啊。...

清華北大對保研的規定(不一定很對,各院系也不一樣)

清華電氣保研情況:

成績最好的保送本校。一般情況,保上本校碩博大概84分。成績再差點只能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研院大概82分。最優秀的或者說成績馬馬虎虎的都留在清華,成績靠後的成績再靠下的只能選擇電科院,西交,中科大,浙大等。成績最後的10%只能被迫參加工作或者自己親自上陣考研了。。。

保研到外校的都是被迫的。都想留在本校

其實考研面前一律平等,多少清華北大學生倒在考研路上。。。


西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今年共計接收了45名調劑生,其中有14名考生的本科院校是985,而且大都是國內一流的985大學。比如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

為何保研外校

就一句話,就不下了。

都想起了周華健的一首歌: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

清華北大寧願收大量的外校推免生。也要把自己成績差的趕出去。。。。


北京大學保送碩士772,但是其他高校的也很多。總共本校推免了1092人。外校總額比例很高。。

為何清北本科生考外校研究生

一句話,自己底氣不足。。。面對本校的統招名額少的可憐。。。只能靠差一點的高校了。

比如北大光華

金融學,會計學,企業管理只要免推生,金融碩士又推免率60%。。。

典型例子。電氣保研到西交。金融保研到上交。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學共接收推免生2100名,交大本校佔大約1000名,其它均為外校,其中來自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共有20人。


清華北大能保研到外校算幸運的了。最差的就是自己去考外校。有考不上的。。。。

所以考上了大學,不論那個學校都要努力學習。。。否則就被後進者趕上超越。。。。

謝謝大家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評論


高校專業那些事


那估計你是沒見過,本科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卻是在一個普通大學讀的學生吧。

先分享一個例子吧:

以前有一個學生,是清華大學電機系的,這是清華大學的王牌院系,培養過無數優秀人才的院系。最後他畢業的時候,選擇了考取南京某大學,這所大學不是東南大學這種985大學,也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種211大學,而另外一所普通的大學。當然,他也考上了。

大家都很驚訝,為什麼他會從清華大學考到南京一所普通大學來。後來瞭解情況後,得知這位學生家是江蘇的,當年也是以某市理科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進入清華大學後,開始了他墮落的大學生活,上課逃課,平時經常通宵打遊戲,考試也是掛科的常客,屬於差點被勸退的那種。大三的時候,覺得以自己這樣的成績畢業,肯定要被人笑話。於是選擇逃避就業,決定讀研。

當班裡很多同學保送本校或者隔壁的北京大學,或者出國留學,自己怎麼辦?不具備保送資格,出國肯定沒戲,只有自己考研這條路。到底考哪個學校?糾結了好一陣子,考清華或者北京大學,還是其它大學。最後怕自己考不上丟人,決定還是以“想回老家”的名義,考回了南京。

分享這個例子,只想說,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我們不必過於高看他們,有好的自然就有差的,這個道理放在任何一個群體裡都是如此。

而我們再回到正題上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本科畢業生讀研的話,一般有下面幾個出路:

第一、保送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

這是比例最大的一部分,直接選擇本校或者對面的學校,這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來說,清華大學的文科或理學類學生,有可能會保送至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理學或工科學生,會想保送到對面的清華大學。

第二、出國深造

有很多一部分比例的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學生,會選擇出國(出境)留學,由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本身的影響力,這些學生出國選擇的大學也都非常不錯,基本上都是全世界top100裡的大學。出國能夠開拓視野,培養自己國際化的思維,學習到世界上更加前沿的技術和理念,這當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很多人都希望,這些優秀的人才,學成後能夠回國效力,建設好自己的祖國。

第三、國內其它頂尖大學或科研院所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保送本校或者對面學校,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畢竟也是看成績。那麼,每年自然會有一部分學生成績排名並不靠前,於是他們會選擇其它大學或者科研院所,比如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有華東五校這種頂尖大學裡,非常不錯的專業。這種選擇一點也不稀奇,每年都能看到不少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學生保送到中國科學院或社科院。

所以,如果你在國內其它大學,看到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本科生在讀研,一定不要覺得稀奇,以平常心對待就好。就像你在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校園裡,看到一個來自二本院校的本科生在讀研一樣。

一個人不管出身如何,以後想要成功,都得憑本事吃飯,歷史永遠只能代表過去。


教育有故事


剛看到一組第三方根據北京大學教務部公佈的《2020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公示名單(校本部)》統計的數據:北京大學2020屆1474名公示同學保研去向預估如下: 繼續留在北大深造約1000人。 保研其他高校150餘人。 主要保研清華(60餘人)、國科大(近50人); 少部分保研華五、科研院所。 放棄保研:300餘人。

清北學生外出深造的是少數,且幾乎都是名校

可見即便是選擇外校讀研,清華北大的本科生也很少選擇北京意外的高校,京外高校也只有華五等幾所頂尖高校會成為目標。題目中講的情況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選擇更好的專業或更強的導師

這樣選擇的原因也很好理解,清華北大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兩所高校,不管是讀本科還是研究生,都是絕大部分學習嚮往的地方,人往高處走,身在其中的人,自然很少會去別的地方。而國科大,華東五校等強校,雖然整體實力與清華北大有差距,但是差距並不是特別大,而且部分專業較清華北大更強,放棄清華北大的弱勢專業,選擇專業上更具優勢的強校,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提升。

部分同學被迫外保

另外還有一種客觀情況,目前部分高校保研的名額會超過能接收的推免生名額,清華北大在國內高校中保研率基本是最高的,保研願意留本校的同學又最多,同時還需要預留部分名額接收外校的同學,這樣就必然會有部分本校同學只能選擇保外校。

考研是選擇或被迫選擇外校

還有一種情況,北大清華雖然出國率,保研率都很高,但仍然有部分同學可能沒有獲得保研名額,而是通過考研的方式來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考研的時候出於專業,本校考研難度,導師等方面的考慮,選擇了別的學校,或者考本校失利,選擇了調劑到其他學校等。

但不管哪一種情況,對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說都是少數情況,有最好的學校平臺,很多學生也不願離開北京。主動離開的多是為了提升,被迫離開的去處一般也不會太差。


象牙塔裡講故事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有"為什麼清華本科生選擇國內其他院校讀研呢?"疑惑的原因是什麼?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小西得先介紹下清華大學本科生畢業情況。

清華大學2018年,本科生畢業生3239人,深造人數2370人,高達78.3%,其中國內深造52.0%、出國(境)26.3%。是不是覺得這個比例非常高,小西記得清華大學平均保研率高達60%左右,部分專業甚至高達70%以上。在出國深造的學生中,讀研/讀博院校是QS前50名的比例高達68%。也許這就是有人會質疑"為什麼清華大學的本科生會選擇國內其他院校"的原因!

為什麼清華本科生選擇國內其他院校讀研呢?

在清華每年發佈的《就業質量報告》中,僅僅對出國(境)的高校進行了統計。相對來說,清華本科生除就業、自主創業、出國深造外,選擇國內其他院校讀研的人數較少。小西的觀點是讀研不能單獨看院校,還得看導師和研究方向。比如,不少清華本科生選擇去中國科學院大學讀研,是因為在2014-2019年期間的自然指數排名中,中科院多次排名第一,尤其是在化學、物理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等領域獨佔鰲頭。

小西拋出一個假設:若是你推免之前有2個導師選擇,即清華的普通教授或中科院的院士,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其實,只要不是迷上網遊而多次掛科荒廢的學生,選擇清華以外的高校基本都是某個領域在國內或國際上排名前列的,恰好這個方向就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如之前小西提及的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年就招收140餘人的清華北大本科生。換句話說就是,清華大學是優秀,但也不是每個專業、每個研究方向都是國內的NO.1啊。

另外,小西覺得能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幾個情商或智商低的啊?他們選擇國內其他某個院校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對於他們後期的發展有不小的益處。畢竟,除了他們自己,誰能更清楚他們需要什麼。

最後,要是清華大學的本科生都留本校讀研,試問其他院校的學生還有機會進入清華讀研嗎?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很多。例如,有位學霸清華土木本科,同濟碩士,希望接著讀同濟博士,但當時一個博導只能招一個公費,其餘都得自費,競爭異常激烈,由於沒得到公費,憤憤出國,GRE2300得到MIT全獎。同濟的幾個強專業經常有清華本科過來的,上交、浙大,...,也是如此。


用戶8245937571343


哪那麼多廢話。上清北的不一定都是學霸。學習但凡不錯的基本都去了全球前五十名校和清北自己讀研了,也有一部分會去中科院大學的。但總有一些靠各種加分上去的,或上大學後混日子的,跟不上學業了,只能去其它學校讀研了。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