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技術如何讓金融業更“智慧”?

julie_fz71


其實,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技術早已成為金融行業的寵兒。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即多種以上的生物識別技術結合使用)有助於降低金融詐欺所造成的損失,確保用戶信息或數據安全,優於單一生物識別。今天小編就介紹一下主流生物識別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現狀。


人臉識別:應用廣泛,爭議不斷

隨著時代的發展,金融市場場景化應用愈加多樣化和複雜化,單純的金融網點已不能滿足客戶需求,提供隨時隨地、隨心隨需的金融服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為實現降本增效,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傳統金融機構紛紛佈局人臉識別技術,以保障在多種金融服務渠道下,精準、快捷實現用戶身份認證,提升業務辦理的安全性、時效性。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應用於賬戶註冊、遠程開戶、刷臉支付、貸款等業務中,而這些業務的辦理,大都需要實名認證。在實名認證方面,人工肉眼判斷、短信驗證、綁定銀行卡等傳統認證手段存在準確率不高、客戶體驗較差、成本高等問題。人臉識別技術的運用,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移動互聯網和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使金融服務自然融入用戶的經濟生態圈和生活圈,但應當警惕的一點是,在虛擬世界兩端,如何有效解決照片、視頻等防偽性問題還存在一定難度,央視就曾曝光人臉識別安全漏洞,提醒廣大用戶注意防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指出搭載人臉識別功能的智能門鎖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


人臉識別算法中有三個重要的參數,即拒真率、和認假率、識別率。人臉識別技術相關企業不斷將算法迭代升級,其目的在於保證識別率更快的情況下,追求拒真率、誤判率不變或是安全係數更高。相信隨著提高人臉識別安全性與準確性的技術的日益成熟,人臉識別將在金融行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指紋識別:技術成熟,黃金期已過

當下人臉識別火爆,對比之下,指紋識別則稍顯黯然。指紋識別技術早在90年代大規模進軍金融行業,經過多年積澱,已十分成熟。通過登錄搭載了指紋識別技術的操作系統,可以更精準的確認操作人員身份,避免出現濫授權、亂授權等現象,減少被入侵的風險,即使出現事故也可以進行責任追溯。


目前金融機構基本以人臉聯網核查進行人證合一核驗,基於加入指紋信息的新一代身份證,可將用戶現場採集的指紋信息與身份證內已存的指紋信息進行比對,確保持證人身份,還可可用於用戶遠程身份核查、開戶時身份認證等。除銀行操作系統外,手機等移動終端也普遍搭載了指紋模塊,用戶可通過手機網上銀行進行業務辦理。


指紋識別技術的弱點在於使用指紋時會在採集設備上留下印痕,容易被複制;某些特殊群體的指紋特徵少,難成像;對手指的溼度和清潔度有要求,指紋磨損也無法識別。


虹膜識別與指靜脈識別:頗具潛力,爆發尚需時機

虹膜識別與指靜脈識別這兩項技術作為後起之秀,具有較高的識別精度、可擴展性與安全性,但因其成本較高、不夠便利而未能廣泛應用於金融領域。目前虹膜識別主要應用於門禁管理、押運管理等高安全要求級別的場景,指靜脈識別技術也已在部分銀行自助設備中得到運用。


近年來,虹膜識別與指紋識別相關技術不斷髮展與普及,用戶接受性也隨之提升,不少手機廠商也致力於將虹膜識別技術加入移動設備中,以提供更安全的加密保障。因此,這兩項技術的潛力不可小覷。


結語:近年來,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斷加速。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需要的生物識別技術也不盡相同。單一的生物識別難以滿足未來多樣化的需求,多模態生物識別或將成為金融科技未來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